《道德经》帛书版讲解与领悟 49讲 第十九章(1)三观不正的人,是危险而可怕的
第一步【朗读】
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步【解读】
本章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论述如何改造病态的社会的现实或者说如何避免出现这种病态的社会?那就是圣明的君主行天道应做到以下三点后再补充说明这三个方面。
1.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
(对待人才方面:不拘一格降人才、对待知识方面:不用来耍小聪明智巧,不做为耍聪明智巧的资本)
断绝崇尚圣贤,抛弃重视聪明智巧,(人民才会顺其自然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优势,)反而可以使百姓得到更大的利益。(国家社会才会更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百花齐放)
(不尚贤,使民不争。让天下百姓在正常的自然规律中生长发展(高下之相盈也,长短之相刑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
2.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
道德修养方面:杜绝刻意而为之的仁与义
断绝抛弃可刻意为之的仁义礼,使人民顺应自然发展之道,自性全真,人民自然恢复孝顺慈爱的本性。(这样家庭、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道不可至,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仁义礼都是可刻意而为之的,只是抛弃道以后装饰道的虚伪的外衣)
3.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断绝崇尚智巧,抛弃以利为重的价值观,这样盗贼自然就无法存在,(这样国家社会秩序才会安宁)(如改革开放初期,只看重利益的那个疯狂的时代,(学校、医院各个民生行业均以利益为重,学校不再以教育为重点,医生不再以治病救人为根本,都发挥各种智慧与聪明想着如何以利益为中心,获得更多的私利。医生的良知在利益面前丧失。)
第三步【领悟】
三观不正的人,是危险而可怕的
世界观不一样,让人们有了不同的信仰;人生观不一样,让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价值观不同,让人们选择了不同的伙伴与朋友。
1.有正确世界观的人,面对眼前的世界:自然的、政治的、物质的、经济的、思想的都有其相对客观的认知;辩证的、相对性的看问题,具有同理心。胸怀博大宽广,能容纳万物,也会更无私一些。具有相对稳定的情绪。
相反的,当一个人的世界观不正的时候,就可能会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心胸狭隘、可能会自私,容易生气、激动。情绪波动大。
2.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和观点,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对人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浑身带着光,照亮了自己同时也温暖了他人。相反的,一个消极的对人生充满负能量的人,自己觉得人生暗淡悲惨、人生就是一个悲剧,带给周围的人也是冷漠与消极。
3.价值观代表着一个人对正确和错误判断的标准和观点,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更注重自身的修为与品德,更讲诚信,不会为了利益而去做违背人性与良知道德的事情。相反的,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一般没有诚信,很容易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去做违背人性与良知道德的事情。比如说,小偷、比如说女孩子年级轻轻的当了他人的小三,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正确价值观所导致的,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所以当一个人的三观不正,是件很危险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因此,我们生而为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之道更宽广,更顺畅,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三观。正确的三观就好比我们人生之道的三维,维度越高,境界越高,活得越自在越通透、越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