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猫胡侃】— 【如何用战术思维轻松应对学习和考试】文字版

2023-06-05 19:16 作者:沧桑版机器猫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老猫。近日承蒙一位身为教师的兄长抬爱,对我这期【老猫胡侃】— 【如何用战术思维轻松应对学习和考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帮我制作了一系列文字配图用于推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本作发表时设为了收费栏目,而且视频存在信息过载的天然弊病,因此本人将昔日的文案拿出来分享,希望能对现在在读的学生小伙伴们有所帮助,祝大家学考中考加高考,考考顺利!大题小题与难题,题题容易!以下就请看原文吧!


        今天如约来聊聊如何用战术思维轻松应对学习和考试。这个话题来自于我在《海豹突击队》(Seal Team)第2季第11集解析里,原话是:说到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头疼的上学、考试,反而是人生旅途中最为简单的一件事。留意啊,我是从“不确定性”这个角度和前提提出这个观点,可从来没说过学习和考试是轻松、简单的。既然本期是收费节目,那就尽量多说些干货,原计划讲三个部分:一、到底简单在哪儿。二、如何应对。三、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拓展。但写完文案后发现,第三部分还是单独成篇吧,这不前阵子有小伙伴提议我讲讲如何防杀猪盘、PUA什么的,正好可以放在一起讲,届时一定安排。OK,现在正式开始。

        既然我们是借用战术思想的框架,那么首先有必要做一下概念上的类比。现在,我们把那些正处在全日制学习过程中的小伙伴看做“战士”,虽然按照孔老夫子的“学而不已,阖棺而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一名学习的“战士”,但为了方便讨论、简化模型,这个以后有空再说。作为一名战士,首先要有终极作战目标,这儿再次简化一下:彻底打赢“高考”这场战争。多说一句,就国内的考试难度来说,高考是最难的,硕士次之,博士最易。能搞定高考,其它的都不在话下。先把结论撂在这儿,听完自然就明白了。

        好,我们接着讲。“高考”从形式看貌似一场战斗,但这个决战的胜利完全依托于前期积累了多大的胜算或者概率,就像我以前在视频里反复强调的积累“战术优势”,指望突然间醍醐灌顶、超常发挥,燃烧小宇宙、变身赛亚人那是痴心妄想。大目标有了,具体敌人是谁呢?那就是试卷上的一道道考题。敌人有了,拿什么打?武器就是公式公理、词汇语句、单词语法、人名地名这些基础知识。战斗技能怎么掌握?有老师啊!这就是教官,每次写作业就是练基本功,每次考试测验就是实战演习。OK,概念类比完了,下面我们就开始沙盘推演吧!

       第一,战略目标唯一。从上小学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一切的训练都是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而准备。成年以后目标就变得复杂、多元,需要在各类目标中权衡和分配资源,必须做出各种取舍,好比小胡子到了二战末期对付东西两线夹攻一样,总之一个字:不爽!

        第二,战斗范围明确。这个很好理解,“不超纲”这三个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只要老师说了不考的,完全不用看第二眼。

        第三,战斗对象单一。就是试题、只有试题,安静的躺在白花花的卷子上朝你招手,用你手里的笔狠狠投向它们的胸膛即可,不可能像在战场上一样,除了人以外,还有飞机坦克炮弹要你命3000。

         第四,战斗规则公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判卷老师绝对不会刻意抹杀你的“战绩”。这一点跟生活中有太大不同,评价体系没有偏见、喜好、背叛、欺骗,没有所谓的“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堪称完美体系。

         第五,战斗工具可靠。就像前面说的,公式公理、词汇语句、单词语法、人名地名这些基础知识就是你手里的枪,可靠性100%,射程无限、精度极高、一击毙命,没有打中打不死这一说,天底下还有比这种枪更靠谱的么?

          第六,战斗方式简单。一种是正面硬杠,那种一眼能看出答案的“敌人”。脑子里记住了,丫就死;没印象,那对不起。另外一种是迂回攻击。所有求解的“敌人”都有漏洞,而且漏洞的线索会在题干中明确给出,至于能否在既定时间内发现进而攻陷,那就看各自的“战术”水平。当然更难的敌人会要求你硬杠跟迂回同时使用,但除此之外就没了,不可能有需要你求签扔硬币来找漏洞的题目,出现那种情况不是超纲就是出错题了。

         第七,时间和地点固定。这明摆着的,无需多言,但这不就相当于自己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么?前面给定了充足的时间去准备,绝对不会在你初三的时候拉你去高考考场。

          第八,“敌人”仁慈。前面说了,试题都是安静的趴在卷子上等你解决,你想解决就解决,不想解决就不解决;想现在解决就现在解决,想等会儿就等会,全由自己,它们一个P都不会放,更不会跳起来咬你一口、崩你一枪,妥妥砧板上的肉啊,对付这种敌人难道还不简单么?不说别的,单是精神压力就会小很多吧!

          OK,我们设想一个战斗场景来综合一下上述因素,哦,不不不不,我们设想一个游戏场景,“吃鸡”,都熟悉吧,这样更方便大家理解。现在假设你注册了“高考吃鸡”这个游戏,选定时间、地图开了一局,空投落地以后,我勒个去,遍地没一个包啊,啥补给都没有。对不起,这就是“高考吃鸡”的规则,需要提前把“武器”放到自己的“脑子背包”里。但是再不济也得有几把吧,掏出来大摇大摆的开始找敌人。不怕被突突么?哎,这地图里的“敌人”只会当靶子不会还击,同考场的其他同学都在各自地图里,谁也不干扰谁。这多爽啊,可劲突突呗,先把那些硬挺挺站着不动的给灭了。下面对付那些蹲草丛、藏树上、躲屋里的,说白了就是那些藏的不够好的,露个脑袋尖啊,露条大白腿啊什么的,哒哒哒哒全突突喽!最后就是那些藏的比较深的家伙了,但总归有迹可循啊,游戏里不可能出现个隐身变种人,观察、分析、判断、动手呗!但问题在于,游戏有时间限制哦,在时限压力下能把所有隐藏敌人都找到拉出来毙了,恭喜您,本次乡试解元、亚元、经魁必居其一。这忍不住吐个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省状元那省状元的,纯扯犊子,状元那是殿试第一,时任国家最高元首钦定的排名,一次就那么一个,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值钱。

         回到“吃鸡”游戏,这么一看,“高考吃鸡”比常见的“吃鸡”难度低太多了吧!非要说难度的话,恐怕就在于这么几点:一、背包里的枪种类多不多;二、本人枪法如何;三、迅速发现线索搜捕的能力;四、抗压能力。万物皆同理啊,我们借用“吃鸡”的这几条结论,来聊聊第二个话题:如何应对。

         先看第一条,“枪种类多不多”。这就是基本功,必须死记硬背的那种,谁也甭想在这方面投机取巧,死功夫、硬功夫,概莫能外。人课本上写的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非要记成“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这神仙都救不了你。当然,硬功夫也不全是死记硬背,必须着力于发现、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意义。换句话说就是你得先扩容自己的背包,让它放得下那么多枪。举几个例子,比如数学,估计没几个人喜欢,我一直觉得非常枯燥,到后来才发现数学真的才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简单了说,就是一个从已知条件论证假设的逻辑过程,有其内在的无比严谨的数理逻辑,只要满足充分条件,就必然得出确切结果,多直接、清爽啊!所有的解题,无非就是把充分条件找到、凑齐,做到了这一步,解题过程反而是最轻松的。除了逻辑以外,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教会我们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归纳出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或者框架,来帮助我们系统的进行思考。嗯,这么说比较难理解,还是回到战术话题。战斗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人的预估、感知、判断、行动这几个方面来设计战术。如何在预估上欺骗、感知上剥夺、判断上误导、行动上对抗,往下我就不再列举了,反正能形成一个树状图,这是什么?这就是思维框架啊!有了这个,再把具体已知的知识点放进去,就会很清晰的发现不足之处。补充完整以后,再按照轻重缓急排排序,这训练计划不就有了么?照这么看,数学是不是还挺简单、挺有意思并且挺有用?再说个普遍头疼的英语,都知道要背单词,这不假,但同样也要在下苦功夫前先想想:英语的本质是什么?跟我的母语区别在哪里?本质都一样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嘛!其实中英文之间的区别非常小,这儿说个小趣闻,有没有小伙伴对于语文课上的主谓宾、定状补感到很头疼?头疼就对了,因为我们中文传统上连标点符号都没有,都是读的人自己断句理解,更别说什么语法,那现在的语法哪儿来的?哈哈,就是从英文里套出来的,我是直到高二才从英语倒推成功。这就说明两种语言之间共通的东西太多了,以致于可以直接挪用。区别在哪儿?其实就是个表达顺序,我们中文习惯于把修饰类的词汇堆前面,结论放到最后,英语呢?正好相反。举个例子,“我想跟一位金发大长腿美女去吃饭”,句子核心是什么?当然是我想吃饭啊!跟谁、在哪儿那是次要信息,但我们把“吃饭”放在最后说。反过来,我们看英文表述是“I want to have dinner with a blonde who has long legs.”先说我想吃饭,再说跟谁,最后才是美女的特征。就这点儿区别,找准句子核心,剩下的都是修饰类词汇,用来丰富语言,但如果去掉丝毫不影响理解。找到这个感觉,看什么长难句都易如反掌,此时再去丰富词汇量,那就是事半功倍了。OK,例子举得差不多了,希望大家能明白找出本质、建立框架的重要性,任何一课都有其内在本质和逻辑,所以在下苦功之前,一定要把这些找出来,扩容“背包”。

        背包容积有了,那就往里面装枪呗。首先,枪的型号要全,长的短的、重的远的,统统要有。也就是各科的基础知识都要掌握,偏科其实是种无能的表现,说明无法很好的均衡资源,以后在生活中会有大问题,当然这是后话。语文、英语这些语言课给予人深度阅读、清晰表达的能力;数学赋予我们抽象和逻辑能力;物理、化学带给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赋予我们以常识;地理、生物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所处的物质世界,也是赋予常识;音乐、美术教会我们审美;体育课帮助我们具备良好的体魄。重点我要说一下历史,克罗奇在其专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历史的意义在于让人通晓过去,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与当下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三观至关重要。对于历史上事实的讨论、分析可以多元,但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问题在于某些记载历史的人能够歪曲、捏造,这就麻烦了,逻辑的起点都是错的,那怕论证过程再正确,那结论也是惨不忍睹。不多说了,就此打住。我们此刻回首一下背包里的武器,那真是琳琅满目、齐装满员,在做好了这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就可以去练枪法了。

         枪法其实就是个人能够迅速、有效调取知识储备的能力,“战场”时间有限,容不得泡壶茶、点根烟慢慢琢磨。一旦发现目标,就能够迅速完成提枪、瞄准、射击这一系列动作,主要对付的就是常规“敌人”,核心就是快、准,为后面狡猾、难缠的“敌人”留出时间。这也是个苦功夫,必须踏踏实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说了半天其实就是写作业。这跟练习实际的射击完全一样,教官告诉你了所有的动作要领,但仍然需要自己通过练习体会掌握,进而形成肌肉记忆。还是跟前面说的一样,练习前要深刻领悟动作背后的原理,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姿势?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甚至是更好的选择?建立了这个小的思维框架以后,就可以迅速查找到自身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容我扯会儿闲篇,以便引出我个人非常看重的一个方法。上次在视频里说要讲这个话题,有人就酸不溜丢说你自己什么水平,有资格“指点江山”么?虽然看到这个心里不太痛快,但我承认这话说的没错,个人水平实在有限,本国两所著名大学之一硕士肄业,名字不说了,别给学校丢人。没别的,我后来觉得这学校总体上已经异化成了一个衙门,跟百年前的校训不符,没劲、不好玩,论文不交了。有次饭局还偶遇导师,他拉着我说你小子学期作业都不错啊,随便找一篇改吧改吧我给你过了。谁知趁着酒劲我慷慨激昂了一番,饭局怎么结束的也忘了,但是不久后听到导师老先生辞去了行政职务,专心教课了,不过我后来也没脸去核实一下,此事是否与跟我的酒话有半毛钱关系。但是,课我是上完了的,老师们都非常棒,尤其是教会了我如何质疑、反思、查阅资料、构建思维体系等等,这一点让我受益无穷。至于初高中,我的学习成绩就更一般了,中上等水平,高不过前十名,低的时候可以从后往前数,没辙,我太爱玩了,什么事跟玩冲突,那是一定要让路的。想起一句笑话,讽刺现在电视广告多的:“我这广告看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一段电视剧”。嗯,就这个意思。直到高考前最后一个学期,有天没事例行逛书店,偶遇一套《历届高考试题分析》,具体名字可能有误,但是出版社我记得很清楚: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可能我现在习惯的逆向思维由此发端,这套书是站在命题者的角度讲解题目,大概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出这道题、想考什么知识点、在哪个部分提升区分度、在哪儿设置陷阱等等等等,哎呦,看完了我这是醍醐灌顶啊,这相当于二战后抓了一波汉斯将军坐在一起复盘啊!先从对手的角度去思考和准备,这仗打起来它起码心里不慌啊!这套看完以后,我就重点找自己曾经试卷上的错题猛攻,哪儿不足补哪儿啊,自己做对的,那怕蒙对的都再不看,专找自身薄弱点。据说昔日的林副统帅说过,“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个人也是深以为然,要想进步就得往自己心里捅刀子啊!其实练习射击也是一样,旁边架个Gopro给拍下来,放心,第一次看都会不自觉骂出一句:“这TMSB是谁啊?!”好了,这就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枪法”练习经验,亲测有效,高考考出了个人人生最好成绩和名次,顺利到大学继续疯玩。

          下面就进入相对最难的阶段:培养迅速发现线索,搜捕的能力。这就是应对哪些所谓的“难题”。前面说过了,再难的“敌人”也是有解的,一枪是能干死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线索把它们找出来。这个没法找例子了,我现如今对于数理化题目已经退化到小学水平,只能空谈点儿思路。既然理科题目的逻辑性极强,那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敌人”必定有迹可循。出题老师不可能扔一个空白三角形让你求面积,总得有前提条件嘛,那么这个前提条件就是痕迹。这儿给出一个小贴士,仔细、反复揣摩各类公式、公理的推导过程,我甚至建议把它们的老爹生平找出来看看,瞧瞧人家处在当时社会的总体认知层次上,是如何创造性的发现了这些公式、公理?把自己代入到他们的头脑中去,看看我们是否能有类似的疑问、灵感和探索。瞧,这不立马跟历史就有交集了么?所有的学科之间都是互相支撑和联系的,福尔摩斯之所以是神探,就是他掌握的知识足够丰富,能够熟练运用逻辑将貌似不相干的现象联系到一起,进而给出假设加以论证。这个部分我实在没法弄个题目来解析一番,只能建议好好揣摩、体味先贤们的思考过程,有点儿感觉后将其运用到解题中,进一步固化这种能力。回到我前面说过的试题解析,毕竟题目也都是人出的嘛,都有一定的套路。如果在日常的学习中再能够把对方的套路总结出来,那到了战场必然是气定神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就到了我们最后一个话题,“抗压能力”。面对考试,受自然生理条件限制,是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紧张,这很正常,关键我们要分析出压力的来源,逐一解决,能消除的就消除,能规避的就规避,躲不开的就勇敢担下来。我个人总结大概有这么几类:一是患得患失。这种压力其实多见于那些“优秀学生”,非常在意分数、排名这些面子上的事。多说一句,我是从来不把自己划归到“优秀学生”行列,甚至非常反感,我跟那帮人从来就没玩到一起过,所以对这类人的内心世界也不太清楚。但这类情况是肯定存在的,如果有小伙伴存在类似压力,我只有一言相劝:早点儿承认自己也是个普通人,那帮子真正的天才,是不会受这种煎熬的,所以自己那点所谓面子要不要都无所谓。二是信心不足。我相信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主要压力来源,没辙啊,总有不会的嘛。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明白一个现实:考试是我们一生中遇到最为公平的事了,考试结果就是自己的真实水平。还是那句话,指望瞬间小宇宙爆发那是痴心妄想,有多大胃就吃多少饭,有什么可紧张的?要知道错题才是最有价值的反馈,前期错的多、改的多,后期就错的少、吃亏小。另外提醒一下,任何考试,考前不要抱着书进考场,考后不要相互对答案,全是然并卵。打个比方,这都要上战场了,您这还要再看几眼武器说明书,这不瞎闹么,什么实质作用都起不了。对答案更是愚蠢,先不说同学的是不是标准答案,关键问题在于试卷已经交上去了啊,这买定离手,怎么着,还想掀桌子重开一局么?不仅什么作用都不起,往往带来的还是坏心情,百害而无一利,千万别干这种傻事,交了卷就直接撒丫子出去玩吧!三是时间有限。这个是谁也避免不了的,除非人家那种超级学霸,动不动就提前交卷的。咱普通人面对这种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适应,利用所有的“实战演练”进行调整,当然也要辅助采用一些答卷策略,这儿就不多说了。此外还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咱在这儿也不是写论文,不细说了,总之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预期,别想那些没用的就OK。

        好了,啰啰嗦嗦也说了挺久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最后再总结一下,学习、考试并不难,只要在建立思维框架的基础上,持之以恒、有针对性的打牢基础,在反复的练习中揣摩思路、总结套路,临场时保持好淡泊的心态,我相信各位会体会到轻松的感觉,留出时间各种玩不香么?





【老猫胡侃】— 【如何用战术思维轻松应对学习和考试】文字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