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尔格废墟之上看历史

公元前2000年,早期的赫梯人在此定居,并初创文明,这些在安卡拉的博物馆里都有着系统的展示。
公元前7世纪,来自爱琴海和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征服了这一地区。1个世纪后,波斯人和亚历山大大帝等相继成了这里的主人。公元前2至3世纪,佩尔格又处在罗马人统治下,在东罗马帝国时期与奥斯曼帝国时期为东地中海重要港口,因为位置重要,迎来鼎盛时期,自然就成兵家必争之地,也成就了多文明的荟萃。到了公元5世纪,基督教的文明传播到这里;而进入公元13世纪,塞尔柱人又成了佩尔格古城的新主人;奥斯曼人最终在公元15世纪时统治了佩尔格。


城头变换大王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图腾,不同的制度,却留下了相同的东西——废墟!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这就是废墟。行走在废墟上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句句叩问心灵;无数雨滴,滴滴如泣如诉。

这排圆柱的柱头是希腊古典建筑三种柱式之一的爱奥尼柱式,凝固着希腊人的独特审美,而精美的科林斯式柱头却在诉说着久远罗马的浮华,而残砖断垣则是轮番杀戮的血泪浸泡!


这样的废墟我见过太多,在意大利、在约旦、在以色列,以至于有时精神恍惚,无法回到现实。无论如何,一切都过去了,曾经的征服者化为了灰烬,曾经的被征服者也成了尘埃,而唯一能够留下的,且永垂不朽的却是文化,在文化价值的天平上没有征服与被征服,只有是否厚重,能否传承于世。
这就形而上的价值,精神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