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样滑冰 | Tomas Verner2010COR赛后采访

2022-03-02 19:51 作者:忘言不会再咕了  | 我要投稿

(转载自新浪博客)

原文地址:http://www.absoluteskating.com/interviews/2010nov-tomasverner.html

译者:麒霁

       你是怎么庆祝自己首枚GP金牌的?

       其实压根没庆祝,因为女朋友Nathalie Péchalat正住在莫斯科,就去陪她了。在离开中国、逗留多伦多接着又来到这里之后,时差造成的疲劳也让我没法疯一把。

       因为冬奥会后我一直没有比赛,重新回归竞技场压力就很大,再回到冰场上感觉奇怪又陌生。去年真正可以算竞技的只有Bompard Trophy一场。(记者注:托马斯在Skate America期间感染了H1N1病毒,余下的赛季里一直被健康原因困扰,根本没有发挥他的最佳水平)多亏我在多伦多进行的训练,现在音乐响起时我滑节目感觉更容易了。进到节目里对我来说非常难,因为我还并不是很有自信站在场上,更别提想发挥最好水平了。滑的是新节目,而且完成比赛后不光身体累,而是身心俱疲,不过我也试着调整,所以每场比赛之后状态会越来越好。

       我打了电话给父母,他们特别高兴。比起胜利,看到我在冰上再露笑容才是他们快乐的真正原因,他们是庆祝这久违的笑脸。无关获胜、无关得分、无关入围总决赛,看我找回快乐,他们也就高兴了。

       参加这次比赛你有什么预期?

       当时我并没指望在这场战斗中摘金。我没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实际上最终自己也从中获益。这个赛季我的心态变了许多,这和现在迥异的新训练方式有关,也和我在这个夏天接触的人有关。比如说,我参加了一些佛教研讨会。不是说我会对什么宗教狂热,因为我并不喜欢宗教。“它们引发的问题远比它们解决的多”,这句名言我深以为然。我喜欢倾听,然后得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力求做好。无所谓来源是穆斯林、基督徒还是佛教徒。我还有机会读到了一本佛教书籍,很有意思,它并不是讲宗教本身,而是别的东西,写得很美。这本书使我思考,其中一些内容非常贴近我的内心,让我现在试着像那样生活。我不想讲具体是哪些内容,总觉得一旦说出口它们对我就不那么管用了。总之我是变了一些。

       讲讲你的大变化吧……

       去年我失去了一切。在做出奔赴加拿大这个重大改变之前,我甚至没意识到这是多重要的一步。我当时就是想有些新变化。听我询问这事的人见我真的做了,都佩服我的勇气。我回答他们自己只是别无选择,因为不想放弃滑冰。滑冰使我快乐,我不在乎结果是第三第二还是第一。我就是想上场去,在滑完以后能对自己说“耶!我做到了!”,无所谓名次。

       人们也注意到了这种改变。在中国的时候,已经有人问我教练:“嘿,你怎么训练托马斯的?还准备做什么,在训练中彩排吗?”新教练说“不不不,想知道就训练见吧”。以前,在训练时我是做自由滑14个要素中的两个,就这些。而现在,我要在练习时过整套节目。改变习惯并非易事,但我还是做到了。比赛之后,人们的反应是“Wow!”他们道贺时问教练,“多年不见托马斯下半场累个半死了,你做了什么啊?”

       那你训练时做了什么呢?

       因为算是秘密吧,我不太想讲得过于具体,就是非常不同,而且像我提过的,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调整自己身体去完成训练,目前它还是让人精疲力尽,每天3段训练结束后我就剩不下什么力气了。

       说说你在加拿大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我上午11:00-12:00训练,休息10分钟后再次上冰进行下一段训练,之后休息1小时,做第三段训练,到15:00滑冰训练就结束了。每周一、三、五我会去健身房。

       在Oberstdorf那时候,3段训练的时间分别是11:00、15:00和19:00,所以在晚上7点,我的状态最好。现在,从上午11点训练开始,我就彩排节目,每天都要做长短两套。没怀疑、没提问,就是练。所有跳跃是否成功落冰不重要,我只是去做,并且全力以赴。

       不过在加拿大训练成本很高。什么都要花钱……都要花钱啊!没有付个一揽子然后全包这么一说,不过这也不坏。我理解,能者多酬,而且也没想着让谁给自己做白工。

       冰场之外的生活如何?

       除了训练我也没什么其他事情好做,所以正在找大学。我想攒够学分进多伦多大学,在滑好冰的同时又能获得英语硕士学位就很棒,那多牛啊。我觉得自己将来并不能靠滑冰支持生活,所以再有个英语学位的话,就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了,这就像打开了一扇门,简历上也好看。

        不过今年还不行,因为时间太仓促了,我没法一下子改变所有事情。希望将来能有这样的机会,会很酷。

        现在谈谈你的教练吧,他是谁,是个怎样的人、怎样的教练?

        回家时我被问了同样的问题,“谁是Bob Emerson?”每个人都问我Brian Orser以及我去了哪些地方。我说自己不是冲着名头,而是要找一个知识丰富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他要对赛季和相应的工作有清晰思路,要了解这一年里如何随情况变化不断调整,他还要考虑并知道以最佳状态参加比赛的时机。我之前从没想过请Bob做主教练。因为在我以前跟Lori Nichol进行编舞合作时,他正是我所用场地的冰场负责人。我这个夏天本来是和Brian Orser合作,但当时他要离开一段时间,所以我就回到了和Lori合作时用过的这个冰场。因为没教练,我当时也没事可做,就和Bob聊了聊,他建议我上一课。他用一句话就改进了我的3A,他5秒钟搞定了其他教练没做到的事。这并不是说已经彻底修正了,因为我还是有些起伏、有点较劲,但现在确实稳定了很多。那次训练后他讲了讲自己的执教方法,我印象深刻,他所说的每个字我都认同。到了夏末,我得做决定了,于是就打电话给Bob说,“我过来的话你觉得怎么样?你会让我做你带的第一选手吗?”我不是为当第二位来的。我跟Brian Orser直说了这个想法,自己想找个新教练,Brian当时就作了回答,“托马斯,我这儿已经排满了,手里带了5位主要选手,你来的话就是第6个,这太委屈你。不过,只要你想来Cricket俱乐部找我滑,或者想来找Adam Rippon、来点挑战的话,随时都欢迎。”我们还是朋友,彼此都很坦率,我所寻求的他当时给不了,于是我们握手告别,我说,“好的,我去其他地方看看。”

       和Bob一起我什么都有了。他深谙北美训练方法,又熟悉我一直学的俄国技术。他还很镇静,从不激动、从不紧张,而且他看起来信心十足。他相信自己的训练方法,这就够了,也给了我信心。教练相信他自己的工作,也相信我能够完成他的要求。我不想有个很紧张的教练。无论训练还是比赛,Bob的态度都从不改变,这样我就不用在比赛时去留心关照。我先去找他,然后训练,他告诉我赛前何时碰头,赛后我们握手告别。晚上9点,我们开个30分钟的会,计划今年剩下的工作,大奖赛、国内锦标赛之类,然后散会,不长谈,不废话。

       他看好你、对你有信心、而且信任你……

       是呀。即使在我们正备战GPF、他也知道还需要训练的情况下,他还是留我在莫斯科陪了Nathalie几天。他问我这几天里是否有训练的机会,我说“会去”,他布置了下该练什么就走人了。不需要控制,而这正给了我滑冰的力量。他清楚他想要什么,我也清楚我想要什么,而且他那么冷静,简直不可思议。

       讲讲你在多伦多的寄宿家庭吧,就我从其他访谈中知道的,你以前就在那儿住过?

       对,我头几次去多伦多都是住酒店。这家不是随便让人去寄宿的,亏了Lori,我和Carolina Kostner曾在那儿住过一次。后来我们询问是否能再次借住,对方爽快答应欢迎我们去。到了这一回,我都还没去问,他们就先给我打电话了。就像真正的家人,他们关心我,真不可思议。他们把我当成亲儿子,每天准备早餐,做午餐盒饭,晚餐天天不重样,我丝毫不用担心营养问题。在这儿我什么都不缺。他们甚至邀我参加感恩节家宴,一般感恩节都是仅限家人的聚会,我却在晚餐时被介绍给所有家庭成员,真的感到成了其中一分子,太美妙了。他们带我看冰球联赛,一起出游,游览多伦多。多亏他们,我没自己预想的那么念家了。我当然想念父母,但我14岁就离家了,所以这些年也算已经习惯。不过,以前开车就能回家,还比较容易,现在得坐好几个小时的飞机。能和谁一起住还是很棒的,不用回到家只能独自瞪墙发呆,而且从在那儿编舞起,我就结识了很多朋友。

       在你的冰场上还有其他顶级选手一起训练吗?

       没有我这个年龄的。Andrei Rogozin在这儿,他是一位代表加拿大参赛的俄国人,今年赢了两站JGP。其实,从我住处用不了1小时可以去4个冰场,Cricket俱乐部,Granite俱乐部,还有“四周跳之国”(这横幅就写在场边)Barrie俱乐部。去北京之前,我在Barrie比了一场。去见Adam啊织田啊这些其他运动员都很方便。

       去年四月你告诉我去医院进行了一些检查化验。检查结果如何?你现在健康状况怎么样?

       自从得了H1N1流感之后,我的验血结果总是不太正常,又找不出明显的大问题,但直到赛季已经过去很久的四月,我仍然感觉不大舒服。我对自己说,真想赶紧好起来啊,要全力为下个赛季做好准备。多亏我爸,他在医院实验室工作,我们找到了问题,他做了全部化验。现在,身体上我已经没事了。

       观众和裁判对你本赛季节目的反响如何?

       反应比较怪,一些人喜欢我的短节目(SP),但也只想讲SP;另一些人则只谈自由滑(FS),而对SP只字不提。我还没见着两个节目都评的,总能找到喜欢SP的、或者喜欢FS的,我知道自己没法同时取悦每个人。

       SP方面,我觉得给观众重现这段经典旋律会让他们感到耳目一新。《雨中曲》谁都听过,但过去10年里没人拿来做比赛用曲。有人在表演滑时用过,但毕竟是秀。我想把音乐剪得不枯燥,当然是没演唱的版本,我可不想犯规(记者注:比赛用曲禁止出现歌词)。这很难,但我认识一个在蒙特利尔的编曲人,名叫Hugo Chouinard,是花滑音乐剪辑大手。他的网站是 http://studiounisons.com。他差不多给大家都编过音乐。如果你问大多数顶级选手他们的音乐是谁剪的,答案要么是Hugo,要么是来自多伦多的Lenore Key,也是我这些年的合作伙伴。Hugo把这些杰作编辑成最好的质量。我SP的音乐轻快悠闲,让人感觉很好,也让滑冰似乎变得更容易了,我在比赛滑行中得以更加放松。SP编舞一开始的部分让裁判们乐了,裁判本应总是表情严肃,不过有几位没忍住。

       关于FS,我觉得人人都爱MJ的音乐。即使是不喜欢MJ的人,也大多喜欢他的音乐,我思考之后作出决定:为什么不呢?既然用在秀上很棒,干脆也拿去比赛吧。

       只可惜还有仨人也是这么想的。

       是呀,只希望Konstantin Menshov别去欧锦赛,不然就有4个人滑MJ了,不过Amodio的FS编曲不全是MJ,他只借用了一部分。4个用MJ的都是欧洲选手——Kristoffer Berntsson、Konstantin Menshow、Florent Amodio和我。

       把MJ音乐用做比赛曲目这事我已经想了很久。我问了Nathalie的意见(记者注:她也是一位世界级的冰舞选手),她说应该用。在MJ去世之后我有些犹豫,但她说我应该去做。我不是自大或觉得自己多有能耐,要把FS做成一个向他人生的献礼,但我确实想多少把他带回大家中间,去缅怀他。我没到得知他去世会泪流满面的狂热地步,但当时我根本不能相信他的去世。我觉得这是什么谣传,或者是让他更加出名的炒作之类,就是无法去相信。《This is It》(《就是这样》)一公映我就去看了3遍。

       现在你的节目里还有什么要继续雕琢的?

       一旦我的状况再好些,我就想加入更难的衔接,还有提高旋转等级。SP的目标是有2个四级旋转和1个三级旋转,因为3个四级我没戏。FS的目标是旋转全部四级。步法方面因为很配音乐,我不能去改变,就放着三级不动了,尽可能多挤出点GOE来。另外就是我想在训练中加入四周跳,在欧锦赛和世锦赛前实现跳跃稳定。大奖赛很棒,但今年对我而言最作数的还是欧锦赛。

       欧锦赛……那世锦赛呢?

       我不想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不过今年欧锦赛对我更重要。我想滑得好,有个战果,然后去世锦赛。我得做好准备,在两个节目中加入所有的跳跃。

       这时,我俩都听到场内在放Volare的旋律,托马斯说是不是选手想在冰上表现Domenico Modugno的生平,因为刚才我们也听到MJ的曲子。然后他回忆了是怎样开始滑MJ的。

       当时是在Oberstdorf,我要参加一个秀,却只有3天时间准备。我没演出服啥也没有,就琢磨着怎么办。有人建议应该滑MJ,然后我在自己电脑上找到了一段5分钟的MJ音乐,正合适,要做的只是把它缩到3分钟。之后人们对我说,“哦哦真是神剪辑神衔接啊!”还问是不是我自己编成那样的。我当时误解为他们问的是编舞,于是就回答是我编的。其实我啥也没做,只是到了第三分钟把音乐弄成渐弱直到旋律消失而已。

       这次我的FS还是用MJ音乐,中国杯上,走进冰场的时候我心想,“OK,咱给他们秀一段。”

       我想你达到目的了,观众完全疯掉了……

       是呀,都疯了。我想大家到了GPF还会更疯,如果状况良好,我会试着演点“更大的”。那感觉太棒了。还小的时候,我总是梦想着能在节目结束时一边高兴地蹦达一边挥拳高喊“Yeah!”。现在不用了,因为我已经在节目里这么干过啦!我可以鞠躬谢幕说“希望你们喜欢”,然后下冰回家。这种真正享受滑冰的感觉实在是久违了。之前每件事都在走下坡路,现在不会了。

       今年,花样滑冰做出了很多规则变动……

       是呀,有一些我不喜欢……

       来说说看。

       我喜欢对FS最后一套步法的改变,想做什么都行。当然你还是需要通过步法去展示用刃,以及完成内外勾手、捻转什么的,裁判也给这部分进行GOE评分,我很喜欢这点改变。我不赞同的是现在周数不足的跳跃也能得到标准分的70%。转不足,就别得分。就是这么回事。如果要变,可以去改对跳跃标准分的定值。当然,他们已经开始这么尝试,也改进了好多,但这个70%的规定我是一点也不待见。如果压根做不了某个跳跃,那就干脆别做。还有就是SP里只须做1套步法了,这个我喜欢。

       第二套步法被砍了其实我挺郁闷的……对我来说到了步法这里节目才真正开始嘛,结果现在结束得太快了!当然我理解,改变以后给调整呼吸留下了更多空间……

       我知道你不喜欢,也很理解,步法是男单令人激动的一部分。不过,SP里关于旋转的规则也改了,所以实际上我们现在留不出什么时间了。在节目一开始我还有那么多出来的几秒,随后就是……飙吧!一个要素接一个要素接一个要素接一个要素,你完成了,节目也结束了。所以我赞同这个改变,我有了更多时间调整呼吸,也可以更好地做音乐表达。SP完成起来变得更容易些了,虽然新规对旋转这块的难度提高很多。动作不允许重复,做过的旋转姿势不能再用,我们要做各种不同的旋转,这会花很多时间。有一次我和Jeremy (记者注:Jeremy Abbott)在底特律滑,他SP下场时真的是气喘吁吁。我说:“你能想像往里面再加一套步法不?”他看着我,说,“哪儿?!?!没地方了吧!”我也压根不知道还能怎么往里加套步法。我的燕式旋转花时间忒多。不过我也改进啦!夏天的时候我8圈也转不了,现在训练里能转12圈。不过我仍然最不待见这个旋转。

       既然你提到会在莫斯科再呆两天,那现在有什么安排?

       我留在这不是为了观光,主要是想陪女朋友。如果Nathalie有什么想逛的地方,我会一起去,不过本身我不是来这儿游览莫斯科的。外面也很冷,我可不想再感冒生病什么的。上个赛季,H1N1要把我整死了,不想再得病了。刚从中国回来的时候真吓人,我觉得病又来找我了。



花样滑冰 | Tomas Verner2010COR赛后采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