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紧巴了,心却变得柔软起来

这次回国,见到的人,经历的事,平平常常,却有一种特别的东西打动了我。
最先让我有这种感觉的是一位出租司机。周末邀朋友去体验夜市生活,竟然出门就遇到一辆出租车出现在眼前,上了车,我说今天真幸运,往常周末这个时候叫辆车可不容易。
不料那中年模样的司机哈哈一笑,说幸运的是我呢。现在顾客变少了,能马上拉到客人该我偷着乐。
我说不会吧,我现在要去的是个夜市,那里每晚都是人山人海,怎么打车的人会减少?中年司机不急不慢的回答道,如今出门逛的人确实多,可花钱消费的人却打折了。
“过去,周末我至少要赚个五六百块,可现在只能赚三四百了,疫情过后就是这种状况。”
我立即想起了昨天,叫了一辆网约车去见朋友,他一听说去的是作家协会,好奇地开口便问:您是作家吗?
我说只能算个码字的人,反问他怎么会对作家有兴趣。他很认真地答道:
“现在活儿少了,闲下来也无聊,便会去书店看看书,顺便蹭个空调凉快凉快。”
这两天遇到的司机都不约而同地给了我一种新鲜感。那便是:过去的司机都不大搭理乘客,估计一心想的就是快送你到目的地,别耽搁了接下个单。可是这次不同了,会主动跟你聊点家常了。
或许正是日子变得都不容易了的缘故吧,他们的话多了,时间也从容了,或许想要在倾诉中获得一些安慰的心情也增加了许多吧。
而这类话题,有感同身受的乘客也变得多起来了吧,所以,两次下车之后,我都有些意犹未尽,还想把吐槽进行下去。
这种感受一直延续到我从老家来到深圳。
深圳和一般内陆城市大为不同之处是,这里街上见到的每个人都像在追赶着什么,你想问个路都不好意思让人停下脚步。
可是,这次来深圳,我也感觉身边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我来这里的第一件事是为久未居住的房子装个窗帘。通过网上找到的一家窗帘公司的女老板主动提出开车来接我去她的门店。
一路上,我心里正想着都上了人家车,就算她的产品报价偏贵也不好意思开口杀价了吧。哪知她竟像读懂了我心理似的,张嘴就安慰说:
“你要觉得店里的窗帘不合适可以再找别家,如果嫌价格贵了也可议价的。”
我听得有些小吃惊。因为过去还没遇到过生意人刚一见面就诚恳建议你货比三家,还答应价格可以商量的情形。
这不是主动缴械投降,犯了做生意的大忌吗?
正觉得诡异,对方就道出了原委,“我做了十几年的窗帘生意,还没遇到过像现在这样,客人个个手头紧缺,都会跟我议价的情况。”
我赶紧说,你真是善解人意啊。她却不答话,用手指着一处高楼林立之处说,你看,这里本来有大房产公司规划要建一座深圳最高大厦的。我的一位客人于是在附近一口气买了旁边那栋公寓的两套房。可是现在传说那公司都快壮烈牺牲了,大厦才挖了个地基就停了。旁边的群楼也没法交房,我那顾客是带着开锁的师傅撬门进去收的房。
过去像他这样有钱的客人,装个别墅的整套窗帘可以花上10万块钱眼都不眨,可现在报个3万块钱的价他都跟你急。
我调侃说,看来今天跟你砍价有底气了。她笑着说,没关系,我已经习惯了。大家都不容易,“生意能够做下去,生意人能够活下来,这就满好。”
突然,她话锋一转,说:
“其实大家手头紧了也有个好处,那就是我们跟客人的关系反倒变得更加亲密,双方的距离更近了。”
我问此话怎讲,她说,过去客人来得匆忙,去得也匆忙,能不说废话就尽量不说,办成事了就扭头走人,谁都忙着赚钱。
“可是现在不同了。大家都闲了,会在店里喝杯茶,相互发发牢骚,有的还会大吐苦水,说自己变得如何如何穷,有时候我会回这种客人一句:在我面前哭穷干吗,反正我又没说找你借钱。”
我听得哈哈大笑。她却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我明白他们的心思。一起吐吐槽,不为别的,各自都会觉得心里舒服一些。
“所以呀,现在做生意,多加一门学问,就是如何跟客人聊家常。”
那天,我在她店里买窗帘花了20分钟,跟她聊天花了整整一小时。途中,一个来打扰的客人都没见。我喝了她家的茶,还跟她丈夫也聊了好一阵子。
出来,觉得今天的窗帘买得值了。因为在窗帘店不单购了物,还被店主打开了一扇彼此抱团取暖的心窗。
回家的途中,我又迷路了。这次,好不犹豫地叫停了迎面而来的深圳人问路。
我甚至有了跟他聊上几句家常的勇气。
我终于明白这次回来感受不同的原因在哪儿了。那便是:
身边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了,心却因此变得柔软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