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找到了世界本质,后来却突然销声匿迹,先秦时期的神秘学派…

笔记
- 名家并不只是一个善于辩论的学派而已,名家重点就在于名实之分
-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 所有的争论说到底真的都是名实之分明 指的就是名称名相 而实则是实际存在的事物
- 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名称和事物之间并没有一个十分牢固的关系 因此就出现了名实之辨,如何让名称更加贴近于实际,如何能准确的定义问题,这个就是名家最初的意义
- 如果连基本的概念都不能统一,那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将用于不可能有定论,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说法。事实上 任何问题研究到极致 大多都会碰上类似的情况。
-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类叫做“讼者”的群体,他们善于发现名词和事物之间的分歧,来利用法律条文进行辩护,就相当于今天的律师,其代表人物邓析,也被后人称为律师界的鼻祖。。。邓析之后 名家兴起 并且逐渐形成了两个支派 分别是“合同异”和“离坚白”
- 合同异:创立人物惠子,合同异指的就是物质间存在差异,但差异本身又存在相似性。其主要观点就是记录在《庄子 天下》中的利物十题。合同异派的名家主要强调我们认知的局限性,事物的相对性,以及如何定义事物 区别事物的范畴等。
-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的极致没有外,小的极致没有内,我们无法给最大和最小一个十分准确的描述,所以称最大为大一,称最小为小一
-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没有厚度的东西 不可能堆积起来 但却可以无限扩展到几千里,这里典型的就是水。
-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万物的属性相对,我们说天高是因为与地相比 ,我们说山高是因为和沼泽相比。放在整个宇宙中,山还能算高吗,与绵延的裂谷相比,沼泽还能算低吗?这里的核心就在于 因为我们认知的特性,导致人类定义世界的方式存在着一种极大的缺陷,这也就是名实出现分别的根源。
-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没有绝对的正与偏,事物也没有绝对的生与死,这里就有了齐物论的意思 可以参考道家万物同一的概念
- 大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类别上的相同与差异叫做大同异,细节上的相同与差异叫做大同异。这个天下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是因为同和异是统一的 如果没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没有这个事物了,因为如何和万物都没有联系,也就无法定义了。
- 南方无穷而有穷:有穷和无穷之间相互转换。比如说古人认为地球是无穷的,当我们看到地球之外更大的世界后,无穷会变成有穷。
- 今日适越而昔来:过去、现在与未来是相对的。今天到达越地,明天人家问什么时候来的,回答是昨天来的。
- 连环可解也:
-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方位是相对的
- 泛爱万物,天下一体也:应该广泛的爱护万物,因为我们就是万物,我们与万物一体
- 离坚白:指的是又白又硬的石头。白色和石头不能分离,坚硬和石头也不能分离,但是白色和坚硬却可以分离,也就是说白和硬这两种属性只是具有偶然性的主观感觉,并不是石头的客观属性,这种感觉再多再真实也不能将其称为是客观真理。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代表作品《指物论》
- 我们所总结的各种属性并不等于事物的本质,归根结底只是指物是物,概念是概念,实际是实际,它们两者应该完全独立 才能够准确地定义事物。
- 白马非马的含义,并不是一种诡辩,而是在论证真实和虚拟 真理和假象的区别。
----------------
该笔记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详见 [名家,相关资料](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bd2f3a59e7d8fd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