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玩家”的信条—索尼PlayStation主机的血泪史(下)
我们说到由于任天堂的愚蠢导致了他与索尼之间的合作关系决裂,索尼直接推出了自家既便宜性能又强大的主机Playstation,使得索尼在32位主机大战中取得了完胜。随后又在几年后推出了PlayStation 2,再一次狂揽主机市场,直接导致了世嘉推出了主机领域一心专攻软件领域。就在索尼与任天堂之间要决出胜负之时,微软带着XBOX从欧美市场杀了出来,一场如同三国演义一般的主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绿色巨人的挑战
2001年11月15日,想要在游戏市场也掺一脚的微软发布了自家专注于欧美市场的游戏主机第一代XBOX。主机搭载了英特尔CPU,英伟达的显卡,俨然就是一台PC机。为何比尔盖茨会突然想到到主机市场掺和掺和呢?这事就说来话长了,简单来说就是在当时的微软的电脑系统上玩游戏实在是太吃力了,运行又慢,配置要求还高,所以欧美玩家如果想玩游戏都会选择买一台家用主机。
为了不让日本红蓝两厂垄断游戏市场,同时又在有关PS2的流言说PS2会使用定制的系统并搭载网络机能之后,比尔盖茨便亲自前往了日本寻找索尼,情愿索尼能在PS2上使用自家的Windows系统。索尼这时的PS1销量已经奔着一个亿去了,怎么会为PS2的销量发愁,因此便拒绝了微软的情愿。

XBOX在发布会上的首次公布
随着PS2又一次的大获成功,素有“Playstation之父”之称的久多良木健十分嚣张的表示“微软占领了每家的书房,而我们占领的每家的客厅”。比尔盖茨一听不乐意了,随即便指派手下部门开始着手自家主机的研发。对于比尔盖茨来说,没指望这一代主机能挣钱,为的就是向世界证明他们也能做出好主机。为了补充自家的独占游戏阵容,微软收购了游戏工作室Bungie,为其开发一款独占FPS游戏以保驾护航,这就是时至今日都一直由微软独占的FPS游戏《Halo(光环)》。

尽管Bungie不在微软了,但《光环》系列已经成为了史诗
为了与索尼分庭抗衡,自家主机XBOX也定价299,以XBOX的高昂的成本来看,每卖出一台主机,微软就会亏损125美元,但比尔盖茨不在乎。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XBOX的销量也算十分可观,总共卖出了2000万台,虽然超越了同时期的任天堂,坐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但微软也凭空蒸发了10亿美元的市值。事后比尔盖茨十分豁达的表示,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一代就像一局游戏,如果你玩得好,那么到最后他会说‘你可以再玩一遍了。’就是这样。”比尔盖茨付出了巨大的大家吸取了这次经验,决定在下一回合扳回一盘。
索尼的出师不利
看起来三方鼎力的局势已经清晰了,三方的战斗也以索尼的第二次完胜而结束。时间快进到下一个时代,记仇的微软此时已经蓄势待发,仅仅是在离上一代主机发售的四年之后,推出了自家的第二代主机XBOX360,售价依旧是299美元。在上一次尝过甜头的欧美玩家这次也难挡微软的诱惑,纷纷叛教投靠了微软,而此时的索尼还没有动静,使得XBOX360占领了大量的欧美市场,但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始终没能进入日本市场,不得不说日本人对自家厂商还是十分忠诚的。

此时的任天堂还在为自家主机的机能而犯愁,尽管勉勉强强达到了本世代水平,但绝没可能与索尼和微软持平,于是任天堂边将开发重心从增强机能改为了增加功能。在XBOX360发售的一年后,在2006年6月3日推出了带有动作识别感应器功能的Wii,Wii的无线蓝牙手柄支持体感功能,既能健身又能娱乐,使得众多非玩家的人也开始接触游戏,Wii也借此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此时的索尼自然也是在家干瞪眼,在任天堂Wii发售的几天后,便推出了自家的第三代主机Playstation 3。为什么呢?索尼这次的主机可是下了血本了,PS3此次的定位并不是纯粹的游戏机,而是为了让人们开始接触高清时代。PS3以蓝光光驱作为主要规格,支持输出分辨率达到了1080i,并且用HDMI格式进行输出,支持向下兼容。
新的CPU甚至比当时众多家用电脑的CPU还要强大,并且还有了完善的网络服务,同时还搭载了许多黑科技,比如吸取式光驱、无线手柄、WIFI链接、甚至还有内存卡插槽,这都是在PC上都不曾见到过的东西。主机性能既然这么强大,价格自然也会跟着抬高,达到了高昂的499美元,比同期的XBOX贵了整整200刀。

虽然机器很吸引人,但是这个价格真的是让人望而却步,把Wii和XBOX360加起来也就跟PS3差不多钱。尽管价格高昂,但索尼仍然是在做赔本买卖,也从侧面证明了做主机真的不挣钱,真正盈利的部分还是要交给数字产品。由于PS3的性能过于强大,导致众多游戏开发商在首发阵容时都没能完全摸清PS3的全部性能,因此我们不难发现,PS3早期的游戏与晚期的游戏犹如隔了一个世代。也是靠后来索尼推出的各种PS3的廉价版本,才使得主机的销量有所提升,时至今日达到了8600万台之多,依旧在本时代取得了胜利。

左为PS3晚期的《GTA5》,右为PS3早期的《GTA4》
小风小浪不足为惧
时间来到当下的本世代,在这期间已经没有人敢在插手国际的主机游戏市场,依旧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之下。这次掀起本世代革新浪潮的是任天堂,在2012年12月8日带来了新的主机WiiU。WiiU支持向下兼容,1080P分辨率输出,同时有着“双机一体”的全新概念,直接在控制器上装了一个触摸屏,声称可以在家里的任何地方游玩。
这个看似前所未有的设计也是让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没有了主机本体这个手柄上的显示屏也就没有用,既然都在家搓主机了,那为什么不用电视呢?其次游戏太过独特的设计使得没有什么第三方厂商能与其合作,导致游戏阵容极度匮乏,自家的游戏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撑得起来,最终不得不面临失败的命运。

随后跟上的是微软的第三代主机XBOX ONE,作为第一个真正敲开本世代大门的主机,其机能自然是足以达到本世代水平,首发定价为499美元。但是比起索尼来说,主机的独占游戏阵容还是要可怜不少,仅有寥寥可数的几款大作。有不少玩家觉得XBOX的手柄比起PS的手柄要舒适不少而买XBOX,也有是在是等不及体验的也选择了XBOX。

而在XBOX ONE发售后的没几天,万众期待的主机王者索尼带着PS4终于出现了。比起PS3那种大刀阔斧的改动,PS4更倾向于在游戏体验上做文章,提升了性能以及主机容量,可流畅稳定运行1080P分辨率30帧(部分60帧)的游戏,画面的整体质量也是比XBOX上强上不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PS4首发价格仅售399美元,比XBOX便宜了100美元,同时主机首发还有众多的独占游戏阵容,索尼再一次用性价比征服了各路玩家的心,“一切为了玩家”这句话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
结语
时至今日,尽管索尼和微软先后又各自推出了高性能版本的主机,但微软苦于游戏阵容匮乏,还是没能扳回局面来。而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任天堂新推出的Switch在推出后凭借全新的互动体验重新挽回了自家尴尬的局面,在此回到正轨。回望着20多年,索尼走到今天的地位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现如今的游戏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在笔者看来一直由三方维持着主机市场的平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家独大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了其他两家,估计索尼自己也早就把“一切为了玩家”的宗旨扔一边了。有竞争就有进步,有了进步受益的最终还是玩家。至于主机界大战的胜负究竟适合花落谁家,其实早已经不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