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组成零部件有哪些??
通过以下6种管壳式换热器的CAD简图,对管壳式换热器的组成零部件进行说明,参考文献——《GB/T151-2014 热交换器》。


如图1所示,1-管箱平盖;2-平盖管箱(部件);3-接管法兰;4-管箱法兰;5-固定管板;6-壳体法兰;7-防冲板;8-仪表接口;9-补强圈;10-壳程圆筒;11-折流板;12-旁路挡板;13-拉杆;14 定距管;15-支持板;16-双头螺柱或螺栓;17-螺母;18-外头盖垫片;19-外头盖侧法兰;20-外头盖法兰;21-吊耳;22-放气口;23-凸形封头;24-浮头法兰;25-浮头垫片;26-球冠形封头;27-浮动管板;28-浮头盖(部件);29-外头盖(部件);30-排液口;31-钩圈;32-接管;33-活动鞍座(部件);34-换热管;35-挡管;36-管束(部件);37-固定鞍座(部件);38-滑道;39-管箱垫片;40-管箱圆筒;41-封头管箱(部件);42-分程隔板。
其中,防冲板(7)是在换热器中为了防止流体直接冲刷管子而引起管子振动失稳和腐蚀而设置的。
旁路挡板(12)主要是为了防止由壳体和管束之间的空缺处形成流动短路。
挡管(35),分程隔板槽背面的管束中间可设置挡管,挡管为两端或一端堵死的盲管,也可用带定距管的拉杆兼作挡管。
滑道(38)可抽管束应设滑道,滑道可为板式、滚轮和圆钢条等形式。


如图2所示,43-支座(部件);44-膨胀节(部件)。
其中,膨胀节(44)焊接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壳体上的膨胀节轴向柔度大、容易变形,可补偿管子和壳体因壁温不同产生的热膨胀差,降低它们的轴向载荷,从而减小管子、管板和壳体的温差应力,避免引起强度破坏、失稳破坏和管子拉脱破坏。


如图3所示,45-中间挡板;46-U形换热管;47-内导流筒。
其中,中间挡管(45),U 形管式热交换器分程隔板槽背面的管束中间短路宽度较大时应设置中间挡板,中间挡板应与折流板焊接固定。
导流筒(47)不仅可以防止进口处高速流体对管束的直接冲击,并且可以使得壳程流体达到较均匀分布,从而使壳程进口段管束的传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起到减少传热死区及防止进口段可能会出现的流体振动的作用。


如图4所示,48-纵向隔板;49-填料;50-填料函;51-填料压盖;52-浮动管板裙;53-剖分剪切环;54-活套法兰。
其中,活套法兰(54)是指松套于容器或管道突缘的一种法兰,属于松式法兰。


如图5所示,55-偏心锥段;56-堰板;57-液位计接口。
其中,堰板(56)的作用是维持壳程的液面高度,以保证液相的停留时间,使其有足够的被加热时间,强化传热效果。


如图6所示,58-套环;59-壳体(部件);60-管箱侧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