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动物人间》“吃”已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创作意象
《动物人间》
“吃”已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创作意象
关于作品本身:《动物人间》背后的影射
重点意象探讨:所谓“吃”
题外话和感言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胡言乱语之前我想先说一些前言,由于本次杂谈所涉及到的作品有一些特殊性(血腥、猎奇、黑暗),为了防止有部分心理还不太成熟的人贬低攻击我,我需要事先声明:
1.本人从不主张以
代入体验感、道德秩序表现
等作为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在我看来,美学体验才是关键。
2.结合上面那一条,对任何作品的支持或喜爱均不能代表我本人对其蕴含的三观或意识形态的认同或否定。
关于作品本身:《动物人间》背后的影射
较为完整的看过《动物人间》这部漫画后,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对其内涵文明社会这一点不会有什么质疑,但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虽然大体上有了一个关于“讽刺”的认识,但这些对现实的揭露细分下来也有不同层次,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谈,《动物人间》中的那些对现实的描摹。 一,动物与人:这立场颠倒的“农场” 我们首先谈一谈这部漫画中的两个重要意象,“动物人类”和“人类”。 漫画中,在主角父女二人闯入的“农场”场景中,生活着以人类为牲口粮食的“动物人类”,漫画的前几话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和不断打破常理预期的情节表现出了“动物人类”对三观带来的颠覆性,就像是后来男主和女儿在“狩猎”中遇到狗头人让家畜人类作为宠物狗追逐男主时他所说的:“这样立场不就颠倒了吗?” 没错,《动物人间》中正是表现了“立场颠倒”,这一“立场颠倒”我相信在大部分读者和主角看来都是很挑战他们的道德伦理和知识结构的。然而,这正是与作品背后的内涵有关。 所谓动物人类和正常人类,他们所代表的其实都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类,只不过虽然都是外表披着人皮,心理精神却大有不同。 在这里,动物人类和人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既有人类的特征,也有动物的特征,而人类只有普通人类的特征,动物的特性代表的是人类心中的“兽性”,“兽性”在道德伦理面前是不良的存在,是在文明社会中往往被期望于得到克制的存在,而人类的特征则代表着“人性”,这里的人性代表着维护道德,偏向伦理的一种精神意识,随着一个社会的发展,对于文明而言,“人性”在不断强化着对“兽性”的压制,在我们平常简单的来看,似乎就是这样。当然,《动物人间》却认为实际情况比这还要复杂。 首先,如果作品想表现的单纯是人性和兽性的对立斗争的话,那为什么双方不是纯粹的动物和人类,而是动物人类和人类呢?所谓动物人类,是兼具动物特征和人类特征的存在,其中本质上他们还是偏向于兽性,因为动物特征是他们天生具备的,而像讲礼仪,说人话,穿衣服等人类特性则更像是一种后天的适应,换言之,背后就是想说,在现代社会,与纯粹人性对立的事物已不是纯粹兽性,而是在人性伪装下的兽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披着羊皮的狼”。就像漫画中熊头人所说的,“他们到哪都是畜生。”,他们与普通畜生只是外表上的差异,所以,现实中那批心如恶魔的人类与野兽在心性上并无多少差异,只是他们早已学会打扮的人模狗样。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漫画中明显存在着“农场世界”和“农场外世界”两个不同的场景,农场世界中,动物人类压制奴役甚至是剥削着人类,而在农场外的世界是普通的人类社会,在那里,动物还是处于被人类控制的状态,文明与道德才是主流,规则与秩序让人性之恶难以太过放肆。曾经作为上位的人性反被兽性所支配。 这一设定背后揭示了作者眼中我们这个社会的真实现状,文明并没有完全消灭“兽性”,人心深处的暗黑虽然在大部分场合下表现出收敛,让位于“人性”,但在“农场”这样虽然小却数量多又分布广泛的地方,“人性”几乎完全失效,“兽性”就像脱缰的野马,尽情蹂躏着“人性”,黑暗的、邪恶的事情成为常态,在这里,那些“动物人类”尽情挥洒原始的欲望本能。在真实世界中,这样的“农场”更显得可怕,这个世界总有那些地方,就像是某些作品中展现的那些“都市绚丽的霓虹灯所照不到的暗黑角落”一样。 唉,所以整个故事又何尝不是还含着一层隐喻呢,男主和女儿误闯农场遭遇悲剧,这不就是在说,普通人如果误打误撞牵扯进这些黑暗角落中,只会同时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伤害吗?另外在实际进入前对农场一无所知,这也说明,普通的朴实的人们往往是那样天真,很多人真的从未设想过“农场”这样的存在。 二,动物人类源于人 动物人类在故事中是借助地下室的山羊这样的存在诞生的,而山羊又是由于人类的造作诞生。也就是说,是人类自身的行为造就了“恶”,在人类诞生之前,世界上也没有善恶好坏之分,人类的贪婪愚昧将普通的事物变成了引人堕落的事物,故事中也就是将普通山羊改造成了变异山羊。 变异山羊吃掉人,然后生出动物人,其实这里的意思是说,那些引人堕落的事物重创了人类的“人性”(即吃人这一表达),并唤醒了人类的“兽性”(即生出动物人这一表达)。当然,从故事中来看,似乎也有一些像鹿头人和男主这样回想起人类特性的存在,与其他几乎只剩下动物特性的存在相比,他们是更特殊的存在,他们并不只是单纯的释放自己的兽性欲望,而且还会利用人性让自己成为兽性群体中更高端的存在,举个例子,他们就像是资本家群体中那些更狡诈更阴险更聪慧的个体,他们知道如何用理性来操作欲望,而没有在兽性的深渊中迷失,保存了一些自我意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故事中的动物人类展现出多样性,他们虽然都是动物脑袋,但却是不同的动物,这一设计恐怕也有所内涵,例如故事中的重要角色鹿头人(鹿有着“王者”的象征),鹿可能暗示着他妄想成为食物链顶端统治者的野心(这一点有点像隔壁《动物狂想曲》啊哈哈),山羊人可能暗示着他们的虚伪和被隐藏的懦弱,熊可能代表着暴戾和自恃傲慢。动物脑袋代表着每个动物人类的某种特征,可能是性格、欲望、外貌等。 三,以鹿头为代表的更高阶的猎食者 故事中角色鹿头在漫画中期点出了一个重要的设定——“动物人类的肉甚至比普通人类更美味”,这个设定对应到现实中亦是颇有意思的。鹿头在故事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狡猾和深不可测,其他普通的动物人类只是支配人类,而鹿头则将所有人置于自己之下,(这一点真不愧对于他作为一只有王者象征的鹿),甚至是那些看似作为他的同胞的动物人类也会成为他的食物。换句话说,在这个黑暗规则大行其道的团体中存在着一个更小的团体,B剥削着A,而在B中又有着C,C是二者通吃,同时,C更喜欢战胜B,因为A只是他们眼中的蝼蚁,而以剥削A为常态的B对C来说更有掠夺价值。 比如,大资本兼并小资本,而大资本中还有超大资本,他们也会像其他大资本一样兼并小资本,但兼并其他大资本才更令其兴奋,他们正是“更高阶的猎食者”。 而鹿头的“犯罪手法”也有些值得琢磨的地方,他吃掉人类,再把他们变成动物人类。这像不像是先用社会的黑暗狠狠打击一个普通人,然后再放出诱惑引其入坑,对应着现实中的“软硬兼施”,试想某天你被那些东西“吃干抹净”,然后他们告诉你:“不甘心被‘吃’就去‘吃’别人吧。” 四,男主的复仇 故事中男主变成山猫恢复意识展开复仇的环节可以称得上是漫画的高潮,虽然这一复仇前期的顺利却迎来一个被暗算的收尾。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男主作为人类时被迫害的方式是被“吃”,后续展开报复时采取的方式也是“吃”,也就是说,黑暗势力残害普通人和普通人报复黑暗势力的方式是一样的,是以牙还牙,都是对对方展开迫害,这其中的悲哀在于,其实普通人早已变成了黑暗势力的一部分,他们只能用同样的黑暗势力的方法复仇,他们的复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像是男主为了女儿),而不再是为了自己作为普通人的立场,无论如何,就像男主所想到的,他都已经不再是个人类了。已经踏入阴影中,就必然染上黑色。 五,被种族矛盾所隐藏的阶级矛盾 《动物人间》前期的剧情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会令人觉得这是一部描绘动物人和人两个拥有不同种族立场的群体之间的矛盾,直到最后,一群人类和动物人类的上层阶级围坐一堂的画面让我们彻底明白,漫画要谈的其实是阶级矛盾,而且是被种族矛盾所隐藏的阶级矛盾。 就像是农场中被不知情地杀死的,包括鹿头人在内的那些动物人类们所代表的,就连深陷这一矛盾斗争中的人可能都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矛盾的实质。 我换个场景,会明了很多。把故事中的“农场”换成种植园,种植园内,一群白人们是种植园园主,他们毫不在意地剥削黑人园工,并鄙视着他们。这是两个阶级间的矛盾,还是两个种族间的矛盾呢?故事的后来,这个种植园被股东有黑人有白人的房地产商收购,园主们被逼到破产,家破人亡,黑人园工“翻身”成了资本家房地产商的打工仔,继续被剥削。相信只用说到这里,大家就都有了答案吧。
重点意象探讨:所谓“吃”
一,“吃”,但态度不同 故事中有很多“吃”,但这些吃细分有所不同,主要是吃的一方态度的不同。 首先是大部分动物人类吃人类,这一“吃”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在鹿头人的洗脑下,吃人类的举动被看成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 虽然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个事可能难以接受,但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毕竟他们所处的环境一直向他们传递着那样的信息:“吃人,没毛病的。”,换句话说,现实里很多“吃人”的家伙可能也是这样,他们就是对这样的行为无感,比如一个经过训练的冷血的杀手,在你看来草结生命是很操蛋的事,但他却可以做完一切不眨眼。 问题就在于,善恶是人的意识决定的,而社会中人的意识会产生一种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有极强的感染作用。也就是说,在一个纵恶如潮,黑暗规则被奉为真理的环境下,很多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良知会被磨灭,人们纵恶,并且不以为那是恶,习以为常,没有半点后怕和良心上的过不去。 现实中是不是这样的?很多加入黑暗队伍的人,是否也已经早已麻木,就像那些以为自己是神之子的山羊,心安理得地享受人肉。 然后是鹿头和熊头,与其他大部分人不同,他们是“清醒”的那一批,他们吃,且知道这吃的真正含义(就像熊头说到他们是畜生),无论怎样的剥削社会都像这样,剥削阶级剥削着被剥削阶级,剥削阶级中的那些下层就像上面说的,可能会麻木,误以为自己的一切是与生俱来、靠自己的智慧、祖先的荣誉等方式得来的。但像鹿头所代表的那顶端的人,他们清楚,才不是那些烂七八糟的东西,这一切都是靠“吃人”得来的,他们的巍峨建立在普通人的尸骸上。 还有就是男主反过来吃那些动物人类,这一条上面我也提到了。所谓男主以牙还牙,已经踏入阴影,其实就是说,男主后续的报复的性质其实已经决定这场复仇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场悲剧。 男主的胜利是动物人类的胜利,男主失败了也只是动物人类的胜利。就像是一个人被资本家迫害,后来自己也学坏了当个资本家,迫害了过去迫害自己的那个资本家。最终这还是资本的胜利,并不是底层人的胜利。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一个弱者得不到尊重,最终他变成强者,得到了尊重,但那是属于强者的尊重,弱者依旧没有赢得尊重。 二,谈现在“吃”的丰富内涵 “吃”这个意象往往出现在很多恐怖惊悚类、现实主义类和猎奇类等风格的作品中,这和“吃”的内涵有很大关系,那决定了为什么“吃”会产生害怕畏惧等情绪。 当我们作为生物,“吃”掉什么,往往是吃掉食物,换言之,我们就有了,被吃掉的东西是食物的感觉。食物对我们生物来说的意义就是被吃掉,提供给我们生存的养分,所以我们才说封建礼教吃人、资本家吃人啊,毕竟也就是通过吃(迫害或剥削等方式)来维系自身的存在,就像是生物通过汲取食物的养分赖以生存。 当我们被“杀”时,我们是被“毁灭”的,而当我们被“吃”时,我们是被“掠夺”的。我们的某样东西(甚至是我们自身)被毁灭和被掠夺会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被毁灭时可能有惋惜、悲伤,会有无力感、痛苦感,而被掠夺时还会有一种不甘,就仿佛自身用于证明自己的存在,维系自身意义的事物被他人拿走,成为了他人维持存在和意义东西。 当然,这只是目前“吃”这个意象的一种解读,也就是一种抽象的“掠夺”,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吃”还有更多其他的内涵,比如有些地方会剥去“吃”的掠夺性,认为一个对象吃掉一个对象获取对方的某些东西不一定是掠夺,也可能是“继承”,“担受”等其他意思。当然,这都离不开吃下某物,从某物中获取某些东西这一基本模型。 这里涉及到了美学等方面的内容,为了防止喧宾夺主,可以在我的《克朗格理论》的美学基本篇中查看更多相关理论。
题外话和感言
这是一部挺典型的讽刺剥削社会的漫画,漫画的主题挺沉重的,也比较敏感,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也很有争议(某些部分现实也不一定就是漫画具体表达的那个意思),也值得进一步做深层的探讨研究。不过毕竟漫画是一种艺术的载体,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把这种任务交给它,研究社会,研究阶级关系等,是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问题。 此类漫画往往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勾住人们的猎奇心理,但我认为,一些猎奇的地方更重要的作用应当是更生动形象更有冲击力地反映了背后的精神主旨,描绘了紧紧围绕着“吃”的残酷世界。还是希望更多人能更关注猎奇画面背后的东西吧。 最终,我本人还是很愿意向能接受甚至喜欢猎奇风格且偏向此类主题的人推荐这部漫画。《动物人间》篇幅不大,但有限的故事体量却能传递这么多信息,背后的水平其实很高。 本人的最终打分: 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