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攻守进退《韬晦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其实是个智谋大家

2022-08-18 18:31 作者:老方说  | 我要投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是明朝第一才子杨慎所作。

杨慎的父亲是三朝老臣、内阁首辅杨廷和,他自己才学出众,曾考中状元,但在仕途上因为热血冲动而得罪了明世宗朱厚熜,从此被充军云南永昌卫,最终是在七十二岁死在了戍所。

可以说,杨慎本来前途广阔,但就是因为一个失误,导致一生蹉跎,但这也给了杨慎沉重的逆境反思,得出很多智谋之道。其中奇书《韬晦术》据传就是杨慎的智谋之大成。

而《韬晦术》也在"谋学"中被奉为攻守进退的"枕边书",以易操作而闻名。

人生在世,如果没有智慧万万不行,做人做事,一切都有套路和陷阱,如果你不够聪明,那就会被人玩于鼓掌之中。俗话说被卖了还帮人数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

冯梦龙就曾说过智慧的重要性。

在《韬晦术》中,杨慎论及了隐晦、处晦、养晦、谋晦、诈晦、避晦、心晦、用晦等谋略之术。

所谓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蔽锋芒,而光隐蔽还不行,要善用才对。《韬晦术》原文较长,我简单浓缩成8个核心精华,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藏木于林

苏东坡说,“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必陈于前。”

这其实是《易经》里潜龙勿用的道理,杨慎就是吃了这个大亏,以至于一身的才华都埋没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

所以人要懂得藏身远祸,不要以才智显露为荣,谦受益,满招损。做人做事还是以低调为王道啊。

2、无晦则亡

世间万物一切都是相对的,“夫阳无阴不生,刚无柔不利,明无晦则亡,是故二者不可偏废。”

无论人心还是人事,当阴阳相济,“谋大者无形,以无形之谋谛有形之功”,要注意“福无妄至,无妄之福常随有无妄之祸”。

人要紧守静、诚之诀,以保身图存。

3、事有可为不可为

“明晦有时,天道之常也”,人生成就的关键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要勇猛精进,什么时候要韬光养晦。

这关系着你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在某个阶段,人做什么都是错,那就是在提醒你事、时不可为了。

4、忍人所不能忍

“晦以谋成,益见功用”,这句话体现了人的主动性,所谓形势使然,我们不应该什么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那样就庸俗化了。

“谋晦当能忍,能忍人所不能忍。始成人所不能成之晦,而成人所不能成之功。夫事有不可行而又势在必行,则假借行之势以明不可行之理,是行而不行矣。”

所以,人做事要因势利导,去促成一个好的结果。不然的话,光知道忍有什么用呢?


5、兵不厌诈

诈以求生,晦以图存,杨慎认为,直道难行,做人不可太愚直。要知道,曲径方可通幽。

比如在上下级之间,或者是夫妻之间,如果你什么都是实话实说,那关系反而不好,往往是多生是非。而用一些善意的小谎言、小机变,却能够让关系更亲密。

事实就是这样,有些东西,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不懂。

6、趋吉避凶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含义,避晦的目的是避免让对方攻击到你。

《孙子兵法》里说“善胜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有时候退让也是胜利的方法,比如三国时候的司马懿就是此种高手。

7、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

这是在说心晦之法。心生万物,万物唯心。我们昨天就谈到过世界繁复,其实归根结底,一切都是“心动”、想法的交织。

小人无事生非,往往多生事端,因而种下祸患而不自知。我们要以此为戒,深明无为而无不为的境地。

曾国藩所言“不举事”就非常高明。

8、先发制人

有人说后发制人,可要知道后发往往是受制于人,因为先机已经失掉了。人可以韬光养晦,但终究是为了不早树敌,是为了攻其不备和闷声发大财。

其中的关键在于择机而动,这就需要很深的修养才行啊。


攻守进退《韬晦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其实是个智谋大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