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内容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公共精神,掌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和信息管理技术,理论功底扎实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从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运作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等事务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独立完成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的组织、协调、规划等工作,成为政府部门业务骨干或企业人力资源主管。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基础的数理统计、经济管理、法学等知识,具备管理决策、组织协调、数据分析、语言表达与写作、业务经办等基本能力,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公共精神和现代社会保障理念。
2.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政策、法律、法规,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体制、运行机制。
3.能够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并采用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等科学方法,对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相关领域问题进行研究。
4.能够提出针对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5.具备办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业务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社会保障业务的组织、协调、规划等工作。
6.针对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能够依托计算机及网络平台,选择并使用恰当的现代办公软件、统计软件等工具。
7.能够就复杂的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具备自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发展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经济学、社会学
四.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业务实习、公共管理情境训练、学年论文、专题社会调研、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六.主要专业实验
社会保险实验
七.修业年限
四年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九.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数字统计技术独立进行社会保障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够独立完成社会保障管理、业务经办及人力资源的组织、协调、规划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