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海棠依旧:文物中的海棠

最美人间四月,适逢海棠花期,海棠之花,浅妆轻晕;盛放之时,粉霞漫天,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之姿。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海棠之美,美到令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之媚,媚到使李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海棠之魅,魅到让晏殊“看叶嫩,惜花红”。正因海棠的美姿、媚态、魅力,它在古诗词中留下了许多痕迹。
但海棠的痕迹并不止步于诗词文章,文物中的海棠元素也是俯仰可拾。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故宫所藏文物里的海棠吧。

海棠花瓣层层叠叠、花开似锦,因其富态华贵之风,人送雅称为“花贵妃”,常与牡丹、玉兰等花朵,一起种植于皇家园林之中,共同组成“花开富贵”之意。
而海棠这一元素,也常常作为花纹,被使用在后妃的服饰中。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点翠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是用翠鸟的羽毛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而制成的。由于羽毛柔细,且色彩经久不褪,因此,虽历数百年的点翠饰品仍会明艳如初。因为翠鸟是国家保护动物,所以大家会选用染色鹅毛或缎面丝带来代替。
这件点翠海棠花纹头花,用银镀金材质做底托,其上镶嵌点翠工艺,翠蓝色鸟羽被粘贴在金属底托之上,并装饰有白色玉石制作而成的海棠花。头饰制作于清朝,虽历经数百年,但颜色依然鲜亮明艳。
鲜艳的蓝色与朴素的白色交相辉映,素净又高雅,简洁且高贵,于寻常中别具韵味,应是清代宫廷后妃喜爱的一款头饰。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清代后妃将坎肩作为便服穿搭,常作为外套穿在日常衣袍、衬衣之外。上图中的这件品月色缂丝海棠袷大坎肩,主体花纹为海棠纹,即对称的品月色部分(“品月色”接近今天所说的浅蓝色)。品月色这一底色之上,纺有素净的海棠花纹,色彩与纹路相得益彰,清新淡雅的同时又不失记忆点。
主体海棠纹附近,最外圈的镶蓝色部分为菊花纹、里圈的黄色部分为水仙纹。三种花纹相互区别又并不冲突,层次丰富却并不显得过于繁复。

除了上述以海棠为纹的元素使用,有些文物甚至直接以海棠为基,即“海棠式”文物。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这件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文物,整体以海棠花为造型,花盆口的形状为简化后的海棠花瓣,虽然只有四片,但传神地勾勒出了海棠花的造型。
与普通花盆不同的是,这一花盆内外壁釉色不同,内壁为天蓝色釉,外壁为玫瑰紫色釉。虽然蓝紫二色都是相对浓烈的颜色,但偏低的饱和度冲淡了花盆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因此并不让观者觉得艳俗。

相对深口的海棠花盆,这一海棠式盘为敞口浅腹造型,盘口形状也更加扁平。
海棠式文物,一般为不规整的完全对称造型,而是都有一定程度的扁平,且一般器物的腹部越浅,扁平程度越高。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三彩印花海棠式盘,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敞口,折沿,浅腹,平底。口沿刻卷草纹,盘内底模印花卉,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并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这件盘应当是盘盂,供酒盏摆放,莲花的装饰可以标注酒杯放置的位置,设计十分巧妙。
除了上述的两类敞口式器物外,海棠式造型还可以用于闭口式造型的器物,比如下图的白玉海棠式烟壶。

海棠之美,美在雅俗共赏。它既是被容纳进皇室价值体系的高雅之物,又是能被普罗大众欣赏的时令之花。娇艳动人又潇洒超逸,海棠的气质大抵如此。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