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2】交通事故纠纷(1)

前言
这是我的第20篇公众号文章,内容关于交通事故纠纷。
众所周知,法律纠纷中最常见的三种就是民间借贷、交通事故和离婚,而且也比较简单。所以我的第二篇普法文章决定写交通事故纠纷。
文章包括以下内容:
交通事故的要素有哪些?会产生哪些纠纷?事故后怎么办?
事故责任认定书怎么影响赔偿?错误的责任认定书能推翻吗?什么情况下需要调解?
向谁索赔?有哪些赔偿事项?
一、交通事故判断及处理
01 交通事故的要素有哪些?
从民事侵权角度看,主要要素有:
车辆:有独立动力装置的车辆属于机动车;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都符合国家标准【目前最新国标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还有人力车属于非机动车
道路:公路、城市道路及其他允许社会机动车辆通行的地方属于道路,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理;非道路上发生的车辆事故,依照《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处理
过错损害:事故当事人中应有人存在过错(违反规则),造成一定人身伤亡或损害,否则不构成交通事故

02 会产生哪些纠纷?
可能会产生刑事责任的情况:
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负有主要或全部责任,
非轻微事故,且酒驾、毒驾、无证驾驶、驾驶无牌或安全装置失灵车辆、超载、逃逸的
负主要或全部责任,无能力赔偿金额超过30万元
以下是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的划分:

交通事故中会有哪些纠纷?

03 事故发生后怎么办?
立刻停车!
已知或怀疑交通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刻停车,停在事故发生原位置或近处(高速公路或轻微事故)。并且按照规定放置红三角警示标志(一般道路50-100米,高速路放在离车辆150米处),开启车辆报警闪光灯、后尾灯、示廓灯。
不立刻停车,行驶一段后靠边停下,可能有“逃离现场”嫌疑,并且破坏事故现场,存在承担全部事故责任的风险。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单纯财产损失和死亡、伤人事故是不同的:
如果只有财产损伤,并且当事人没有争议:确保安全情况下,现场拍照等方式保存相关证据,然后及时将事故车辆撤离现场,自行协商或报警由交警适用简易程序处理。
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拒绝撤离现场,造成交通堵塞的,可能会被交警罚款。如果存在伤人或者死亡,保护现场、立即报警并且抢救伤员。一般情况下应当将伤员搬离危险地段,但可能存在内伤情形,不要轻易移动。关于抢救的费用问题,大致如下:

报警、报险。报警时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地点;
(2)简要说明事故原因、人员和车辆的损失情况;
(3)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4)保护现场,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
(5)记下车牌号。
如果涉嫌刑事犯罪,驾驶员报警可视为自首,有机会减轻刑事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死亡、伤人和具有特殊情形的财产损失事故必须报警!特殊情形的财产损失事故:
(1)无证驾驶;
(2)酒驾、毒驾;
(3)车辆无牌或使用假牌;
(4)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
(5)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
(6)有证据证明仅由一方故意造成事故;
(7)超载或者超速。
及时报险,通知保险公司定损人员到场,勘察、定损,方便理赔。如未及时报险,保险公司可能会以下列理由拒赔:
(1)事故现场被破坏,交警无法认定事故责任;
(2)保险公司无法对现场勘察及损失定损:
(3)医疗费用超过医保范围;
(4)私下协商赔偿超过保险责任限额。“私了”——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必须报警的情况是不能私了,不过有些轻微事故,且双方同意,往往也能在交警主持下“私了”。“私了”最好达成书面协议,之后自行赔偿或共同到责任方投保公司办理理赔手续。书面协议样本:

- 如果达成书面协议后,对方不履行。可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私了”过程中不能达成一致,可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
二、事故责任认定书和调解
04 事故责任一般怎么判断?
交警到达现场后,会根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过错程度,确定当事人责任,出具事故认定书。该文书对于民事赔偿的确定起重要作用,责任划定主要依据交警的自由裁量,但也有一些操作惯例:
认定当事人负全部责任的行为主要如下:
(1)逃逸导致交警无法查证事故事实;
(2)故意破坏现场、毁灭证据;
(3)闯红灯导致事故;
(4)车辆违规越过道路中心线或隔离设施导致事故;
(5)驾驶车辆在人行道、行人通行范围或斑马线(行人依法通行时)上与行人碰撞;
(6)驾驶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通行范围与非机动车发生碰撞;
(7)未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或工程救险车;
(8)车辆的装载物遗失、飘散导致事故发生;
(9)机动车倒车时,与车后车辆、行人相撞;
(10)非机动车逆行,或者超越同向行使非机动车导致交通事故。认定当事人负主要责任的行为主要如下:
(1)在路口未按规定让行、或未按交通信号通行导致事故;
(2)违反右侧通行规定,未各行其道导致事故;
(3)在路段未按规定让行、变更车道导致事故;
(4)机动车未按规定会车,后车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导致事故;
(5)机动车未按规定掉头、超车或停放导致事故;
(6)机动车未按规定装载、行车、停车导致事故;
(7)行人未按规定通行导致事故;
(8)当事人未按规定施工、作业、设置广告牌、管线导致事故。
如果无法判断现场责任,采取责任推定:
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不报案或未及时报案,导致无法认定责任,该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双方都有条件报案但不报案或未及时报案,导致无法认定责任:如果条件相同,同等责任;如果条件不同,推定机动车主责,非机动车、行人次要责任
05 事故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有什么关系?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能确定交警的责任认定存在明细过错,双方当事人也没法举证证明对方存在其他过错,民事责任根据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确定。
事故责任为同等责任

事故责任为主次责任
一般情况是主责承担70%,次要责任承担30%。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一方过错高于另一方”或“一方存在明显的道路运行优势”,主责承担的赔偿在80%、70%、60%都有可能。事故责任无法认定

06 错误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能推翻吗?
事故责任认定书可以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复核(每个事故只能复核一次,最好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核)

复核申请书样本:

除复核外,还可通过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诉讼寻求救济。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事实情况,对有错误的事故责任认定或事故证明予以变更。不过必须提供证据证明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一般情况有:
调取交警尚未掌握的录像资料(包括行车记录仪摄影资料)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07 交通事故纠纷解决有哪些途径?什么情况下选择调解?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能当场“私了”的,都需要调解或者诉讼程序才能解决纠纷。

调解或诉讼的时机:
财产事故,一般从损失确定之日起
伤人事故,从治疗终结之日起;如果因伤致残,从定残之日起
死亡事故,从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
调解程序不是交通事故赔偿处理的必经程序。调解的重要关注点:
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中,如果公安机关没有立案、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附带民事赔偿,追究肇事方刑事责任“作为筹码。在合法范围内最大限度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考虑肇事方是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如果有,应当尽早采取保全措施;如果没有,可在调解赔偿的过程中适当作出让步。
调解书生效后,赔偿义务人不履行,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请求可以不限于赔偿调解事项,提出新的请求。
三、赔偿问题
08 向谁索赔?
所有人都明白,发生交通事故后,可以向肇事司机和保险公司索赔。可是有些时候保险赔偿不够,司机又无力承担赔偿费用,就要去找找其他的赔偿义务人。
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有时候肇事司机并不是开自己的车,这时就有可能从实际车主或车辆管理人身上寻求赔偿,需要实际车主或管理者存在过错。

如果肇事司机的驾驶是职务行为,那么只有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只有肇事司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情况下,司机才会和其雇主或用人单位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挂靠单位。为了获得运输经营权资质、办理法律手续等便利,很多出租车司机、货车司机将自己购买的车辆挂靠在某企业下。挂靠车辆肇事时,挂靠司机和被挂靠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前任车主。依法禁止行使的机动车(拼装车、报废车)、被盗抢的车发生事故,该车转让过程中的所有转让人和受让人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道路管理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如果因为这些单位未尽到管理、道路障碍清除义务,导致事故发生的,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赔偿责09 任
09 有哪些赔偿事项?
财产方面
车损:修理(重置)费用
物损:物品损失费用;手机、衣物损失费用
施救费用:车辆事故后运行不能,雇佣专业机械托运施救的费用
营运损失:营运车辆,可根据修理天数计算营运收入的损失
合理交通费:非营运车辆,根据修理天数判断自己要额外支出的交通费用
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费、营养费(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的40%-60%每天)、护理费、交通费(为就医或转院治疗发生的用于交通的费用)
住宿费、住宿伙食费(有必要外地治疗时,受害者及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金额;或者是丧葬事宜必须花费的金额),按照侵权发生地法院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住宿、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

精神抚慰金(根据伤残系数和所在地生活水平确定)
其他费用
鉴定费、保全费、案件受理费等诉讼费用。
结语
交通事故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和财产损害纠纷一般被认为是最简单的三种法律纠纷,有很多人认为5-15年这三种类型的纠纷应该完全不需要律师,可由AI(人工智能)完成代理工作。
实际上本来在今年1月,美国就会出现第一场AI律师代理的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不过被美国律师协会阻扰了。

对于交通事故纠纷这种简单法律纠纷,如果自己确实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的,确实可以自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