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182分钟,C919最后一步,日本空耗14年,向中国证明了一件事
在北京时间的5月14日,上海浦东机场第4跑道,一架编号为B-001J的C919,耗时182分钟,顺利完成了自己交付前的试验飞行。很直白地说,作为首架交付大飞机,B-001J的成功安全测试飞行,无疑给接下来的交付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当然了,说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就会问了,C919这不是商用航班么,怎么能算是我国政府统筹规划的结晶呢?而且,造个大飞机,需要国家来操盘这些么?
这些答案显然都是肯定的。从直观的角度来说,C919大飞机,是我国提出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领2006-2020》中16个重大专项之一,政策扶持、风险兜底、统筹技术资源调配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国家深度参与。
而当时日本研发的重担,就交给了被我国公知吹的神乎其神的“日本三菱公司”。这公司是不是听着挺耳熟,没错,就是前段时间被曝光“坚持”数据造假40年的那个“三菱”。
事实上,这个事情也并不复杂。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支撑和统筹,高风险研发背景下,不是提供航空材料的供应商日本东丽公司跑路,就是收购制造技术项目出问题,钱砸了一大堆,成果一点没见着。舆论一起来,投资人见风向不对,想跑路的跑路,想止损的止损。一来二去,三菱专门为了研发客机注册的分公司,玩不下去了,从1350亿注册资金,缩水到5亿,死得是过于难看。
总的来说,日本空耗14年时间,也向中国证明了一件事情,有些涉及广泛、高风险研发的项目,还是得由国家来统筹,单纯靠资本力量,几乎很难成事。某种程度上来说,造大飞机和造航母,其实是一个性质的事情。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情况来说,这都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毕竟,这些年,我们步入后疫情时代来看,在疫情之中暴露的种种牛鬼蛇神,无疑不向我们阐述,关键领域和民生领域的全面资本化、市场化,是一个极其可笑的事情。(听风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