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吹群像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桥本真博
说起桥本真博老师,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可能既不是他平日里的诙谐幽默,也不是他指导部员时深入浅出的讲解,而是他不管一年四季,都好似刚从夏威夷度假归来一般的随意穿搭。

作为《吹响吧!上低音号》及其衍生作品中的打击乐专业人士,桥本老师在北宇治吹奏部每年暑假的合宿集训中,都会以外部指导老师的身份定期为部员们提供指导,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与新部员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尤其是打击乐部在他的指导下进步神速。
就是这样一位在动画中着墨不多的角色,实际上承担起了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重要任务。那么我们不妨以原作小说为基础,用接下来的篇幅来一窥桥本老师的故事。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为了有助于理解之后的剧情展开,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首先用一点时间,来厘清一下桥本真博、新山聪美、泷升以及他的妻子千寻四位之间的关系。
桥本真博原本和泷升的妻子千寻是同级生,两人高中时都是北宇治吹奏部的部员,并接受过泷升父亲泷透先生的指导。桥本真博和千寻在进入音大后,与泷升成为了大学同学,而新山聪美则比他们小一届。四人都是音大管弦乐社团的部员,并且在那段时间里建立了深厚的羁绊。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所在的音大也正是后来铠冢霙考入的那所。所以,实际上他们四人都是霙的学长学姐,而桥本老师和千寻则同时也是北宇治吹奏部其他部员们的学长学姐。
和新山老师不同的地方在于,原作小说中提到桥本老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吹奏部顾问,他同时担任了其他几所学校吹奏部的顾问,不可谓不辛苦。
那么,是什么让他不惜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以外部指导老师的身份去指导北宇治这样一所已经沉寂多年的非豪强学校?又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桥本真博、泷升和新山聪美三位,同时汇聚在北宇治吹奏部呢?

对于桥本老师来说,之所以选择指导北宇治吹奏部,固然也有身为北宇治学长的责任感,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减轻泷升身上的压力。
在动画第二季第三集中,桥本老师和久美子在篝火旁有一段“围炉夜话”,也被观众们戏称为两个大叔之间的对话。如果说,久美子是名副其实的“JK剧情触发器”,桥本老师应该也可以称得上是大叔剧情触发器了。当作者不知如何交代背景或推动剧情的时候,桥本老师便适时地充当起这个剧情推手。

在两人短暂的交谈中,桥本老师接连透露出多条重要信息:
1. 新山老师和泷升并不是男女朋友,新山老师有老公了;
2. 泷升已经结过婚,妻子千寻五年前去世了;
3. 泷升自从妻子去世后,就一直郁郁寡欢,让桥本老师非常担心。

对于泷升来说,“意大利白向日葵”的花语则代表着一切。他的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完成妻子千寻留下的遗愿,指导北宇治吹奏部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绽放。相比于动画中的含蓄委婉,泷升的情感在原作小说中表达得更加清晰明了:
「我太太的梦想是带领母校的管乐社进军全国,在比赛中拿下金奖。父亲还在校时,北宇治确实是全国大赛的常胜军,但也只在全国大赛拿过一次金奖。那一届刚好是我太太入学的前一届。她努力了三年,终究还是没能拿到金奖,因此才会希望自己当上老师后,能带领学生在全国大赛拿下金奖,想帮学生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
千寻的离去,也让泷升从曾经那个不愿接受父亲指导的倔强青年,慢慢蜕变为如今不得不接受命运安排的音乐老师。

而对于新山老师来说,千寻则曾经是她的全部。在短篇集《乡愁的梦》中,新山老师对千寻的别样情愫也表达得相当直接:
「倒不如面对千寻,还能找到某种类似于浓缩的爱情的憧憬。为了千寻,聪美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行,献上自己也不足挂齿。」

就像是《鬼灭之刃》里蝴蝶忍在姐姐香奈惠死后,用模仿姐姐言行和穿着的方式来纪念她一样;千寻的离去,也让新山老师从曾经那个喜欢T恤、牛仔裤、平底鞋和马尾辫的运动风女孩,转变为眼前这位倍受尊敬的职业女性——像千寻那样时刻保持着温柔的微笑。

于是我们才恍然大悟,能让三位老师汇聚在北宇治的,都是因为千寻的存在;而奠定了北宇治吹奏部复兴故事基调的,则是因为千寻的离去。
从久美子这一代人的视角出发,《吹响吧!上低音号》讲述的是几届部员挥洒青春汗水的励志故事;而站在桥本老师他们的角度,那么这个故事传递的就不仅仅只有高扬感了,多少也包含了悼念挚友、妻子和爱人的哀思。

「泷伤心欲绝。」
桥本柔和的嗓音逐渐融化在夏夜温热的空气中。寂静包围着两人,他们与世界之间隔着一层薄膜,肉眼看不见的透明障壁隔开他们与日常。久美子紧紧抓住自己的衬衫下摆,桥本则垂下双眼。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桥本老师善于拿捏气氛的形象,以及反对比赛至上的想法,就像是盂兰盆节假期的泳池派对,在炎炎夏日里给吹奏部带去一丝清凉。就连久美子也承认,桥本老师非常善于缓和气氛,这是泷升所欠缺的能力。
比如以下这段动画和原作小说中都有的经典开场白,让部员们一下就记住了他:
「大家好,我叫桥本真博,大家叫我『桥本哥』就好了。别看我这样,其实我和泷一样大喔,但我看起来比他年轻多了吧?话说回来,能接受这种帅哥老师的指导,各位真幸运啊!大家看到泷都会拼命尖叫吧!」

而平日里沉静如水的泷升,也只有在桥本老师面前才会直接地表达情绪,也才偶尔会流露出孩子气的一面。毕竟除了千寻以外,桥本老师可能是陪伴泷升时间最久的人了。
桥本老师也会用他自己特有的风格,时不时地揶揄一下泷升,来缓和社团内的紧张气氛。比如下面这段对白:「各位根本一点都不开心嘛!合奏是酷刑吗?为何大家都跟泷一样,露出那么恐怖的表情。」
「我才没有露出恐怖的表情。」泷一脸平静反驳(富冈义勇:勿cue)。

尽管不拘小节的性格很容易让人亲近,桥本老师的指导水平却是毋庸置疑的,一旦进入合奏练习状态,他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斯巴达式的指导风格让人印象深刻。相比于泷升这个新手顾问,指导过许多学校的桥本老师拥有更丰富的经验,所以泷升才放心地把打击乐部交给他。
但如果把他的能力仅仅局限在打击乐部,那可就真是低估了桥本老师的水平了。作为专业的全职顾问,桥本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在有限的篇幅里展露无遗,通过以下几件事也得以体现:
1. 在久一年暑假的合宿集训中,率先提出霙的双簧管独奏毫无感情和表现力。甚至在他点出问题后,作为木管指导的新山老师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也是后来才恍然大悟;
2. 引入踮脚法(指稍微踮起脚尖来吹奏乐器的练习法,这时必须让重心落在腹部,支撑全身的重量),意在提高部员们原本有所欠缺的身体稳定性;
3. 在久一年全国大赛前的集训中,在第一次练习时就发现了明日香的缺席,并指出久美子需要提高音量、长号的音程要准确、长号和上低音号需要拉开一定距离等;
4. 在久二年暑假的合宿集训中,认为霙和希美在演奏《利兹与青鸟》时需要增进默契,一方面霙的表现力还可以再进一步,另一方面长笛的感情太过丰富有点喧宾夺主,建议希美多配合下双簧管的声音。后来才有了新山老师和霙的长谈,也最终实现了青鸟的放飞;
5. 在久三年暑假的合宿集训中,告诉了部员们《一年之诗》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一年之诗》是音大的前辈户川先生专门为泷升而创作的,其中第二乐章的表现力要求很高,桥本老师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部员们的情感。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如果说,新山老师是霙的伯乐,那桥本老师就是引领伯乐走到千里马面前的那个人。对于天赋平平的大多数部员来说,桥本老师、新山老师和霙,他们无疑都是真正的天才。
只不过,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往往在无形之中也会伤害到周围的人。或者说,天才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那些努力着的普通人的一种伤害。

久石奏在评价桥本老师时,使用了与其他人都不同的全新视角:
「就是说他的那些提醒正好是失望的表现。再说了,桥本老师会给没什么前景的学生那么多建议,在我眼中可算不上是“温柔”。我是觉得他展现自己魅力的一面得以更好控制大家的情绪。泷老师不是很懂处理人际方面,挺好懂的。桥本老师恰好和泷老师相反,一眼看是完全展现自己,但在关键的地方却守得死死的。虽然新山老师也有说不清摸不着的地方,但和桥本老师比起来还是好懂很多。」
乍听下来,这又是久石同学不知道什么时候总结出的一番标新立异的暴论。可是当落实到具体场景的时候,竟然也会让人觉得恰如其分。

在电影《利兹与青鸟》的名场面,霙的双簧管爆发出悲鸣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消失的长笛和希美眼中不断滴落的泪水,甚至也没有人在意,第三乐章完结后,希美那张空空如也的座椅——人们的视线全都聚焦在了霙身上。

在听过完全体霙的演奏之后,泷升、桥本和新山的反应各不相同:
「从观众席听到掌声,是新山站起来鼓掌。旁边桥本一脸困惑和喜悦的样子说道「这......真是了不得」。泷什么都没说,只是用毛巾擦擦眼睛。此间新山冲上舞台,还是第一次见她这么激动。」

我们无法去责备桥本老师和新山老师是如何忽略了希美的感受,如果换作是我们,在听到霙的演奏之后也许反应只会更加激烈。追求天赋本就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桥本老师和新山老师很早以前就发现了霙有这样的潜力,才会一直不断地督促她。
回过头再来思索久石奏对桥本老师的那番评价,“没什么前景的学生”大概指的就是包括伞木希美在内的芸芸众生吧。之所以让希美们多配合练习,也不过是为了突出双簧管的声音而打下的基础,《利兹与青鸟》本就是孤注一掷的选曲,最终决定团队上限的,永远都是最核心的那一位而已。

在这一点上,电影《利兹与青鸟》中则表现得更加残忍。当希美发觉霙收到新山老师的邀请、自己也主动向新山老师请缨时,换来的只是新山老师的一句敷衍。希美们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努力,最后都化为了石原立也为霙设计的360度旋转镜头,还有演奏厅里那漫天的朦胧星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