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传承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要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为了更好地陶冶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奠定爱国主义的基础,切实把深入学习实践思想政治理论的行动落实到实处,2023年暑假,我们去了武昌红巷十三号参观。
第一站是武昌农讲所。武昌农讲所是由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倡导建立起来的,旨在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干部提供培训,整个农讲所由毛泽东亲自负责。在中国历史上,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过程中,他们的教师和学生为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被选为农会的代表,带领农民运动。革命失败后,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参与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我们参观了市委常委办公室,总队总部,大教室和膳堂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以反映农讲所的历史。在这次的参观中,我们知道,农民讲习所对于学员的政治、文化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对学员的出身并不太关心,而是注重培养学员们的革命精神,“到农村去”四个大字出现在宿舍的墙壁上,足见他们的决心之大。慢慢地,我好像又回到了从前,想起了毛泽东和夏明翰等人在那里给同学们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知灼见,使同学们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学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不懈地练习。就是这种革命精神,使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挽救了中国于危难之中,使我们有了今日的幸福生活。

之后,大家又去了毛泽东同志故居,这里是1927年上半年毛泽东在武汉工作期间的居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在此写成的一部辉煌巨著,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运动的一份重要文件。当时,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和他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都和毛泽东住在一起,这也是毛泽东和杨开慧一家三口最后一次相聚的地方。“斩首无所谓,只要主义真”,这首歌表达的是一种革命,一种不惧牺牲,追求真理的伟大情感。

最后,我们去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到五月九日,中共五大在武汉举行,八十二位代表,包括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带着敬意,我们走进了恢复的五大开幕式:主席台,会场现状,代表就座的照片,到处可见标语,长条桌椅,马克思,孙中山,列宁等国家领导人的肖像画,肖像画两侧各挂一面“CCP”旗帜,墙壁上还有一些口号:“反对白色恐怖”,“中国革命万岁”,“世界革命万岁”。从这些陈列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革命和世界的革命是相通的,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随后,我们观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到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照片和文字介绍,并对五中全会的历史背景、开幕式的盛况、大会的整个过程以及一些历史物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整座纪念碑的游览,我们认识到,五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其早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过程中的一次重大会议,它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与历史的局限;中国共产党在“五大”及“五大”前后所进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不但对当时的革命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以后的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宇飞 摄
我想这样的参观方式能使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这不仅是一次缅怀,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心灵的碰撞。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继承先烈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