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开勇Biomaterials:咪喹莫特介孔多巴胺纳米载体介导的淋巴结靶向免疫激活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激动剂是天然免疫系统的强效刺激剂,有望成为抗癌免疫治疗的佐剂。然而它们通常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带来了全身的毒副作用。因此,如何将其作用半径限制在淋巴组织内,对于提高其疗效同时减轻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蔡开勇教授团队将TLR7激动剂咪喹莫特(R837)高效负载到介孔多巴胺(MPDA)纳米载体中。此外,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淋巴引流能力。

与游离R837相比,这些纳米佐剂在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还证实了它们在近端淋巴结(LNS)的转运和滞留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淋巴部位的药物暴露。在LNS中释放的R837观察到了有效的DC激活和CD8+T细胞反应。基于MPDA的光热效应诱导的肿瘤凋亡释放内源性抗原进一步增强了这种作用,从而导致皮下B16黑色素瘤的生长受到抑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VP-MPDA@R837纳米佐剂将MPDA的光热转化特性与淋巴聚焦免疫激活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抗黑色素瘤活性。

PVP修饰的MPDA纳米粒子负载了免疫佐剂R837,可用于光热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结合。皮下注射途径促进所设计的PVP-MPDA@R837引流至近端淋巴结,从而诱导免疫激活。前哨淋巴结和脾细胞中淋巴细胞的DC成熟和CD8+T细胞反应分别证实了这一点。激光照射肿瘤组织释放内源性肿瘤抗原可进一步提高免疫刺激效率。在B16黑色素瘤模型中,通过热消融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总体而言,基于PVP-MPDA@R837纳米平台的光热疗法和免疫疗法的结合在治疗黑色素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NanoImmuno
本信息源自互联网仅供学术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