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亲子关系建议之子女篇:我们极少给过他们耐心

2021-12-15 06:54 作者:莹哥话真多  | 我要投稿


图片来源:纳豆家



01

 

我们没有过了解他们的耐心。

 

你知道你父母最好的朋友叫什么名字吗?

 

父母的全部生活并不只有你,你在他们的心中或许很重要,你只能算是他们生活圈的一部分,除此以外,他们还有自己的工作、社交、爱好、情感,就算是亲属里,你父母交心的亲戚你也未必熟悉。不要认为只是记住父母的生日就是多厉害的一件事,你惹父母生气之后,你以为父母就真的是把自己关进小房间里,大口叹气自我消化吗?不,他们也会约着自己的好朋友,然后一起吃吃喝喝借机吐槽。

 

你的父母知道你小学到高中阶段所有的同桌,所有的好朋友,而你,或许连父母究竟在哪里上班,工作内容是什么都弄不清楚,不知道他们的好朋友是谁,不知道他们某天突然不高兴的原因,你不知道,你也未必关心。

 

这就是亲密关系中,作为子女的问题——在这个关系中,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并没有把父母那么当回事。

 

而且,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过了解他们,除了“父母”以外的身份里都是盲点。我们也没有耐心去了解过。

 

02

 

我们没有和他们沟通的耐心。

 

这里谈论的是共性普遍的问题,那种极端特性的就不讨论了。特例各有不同,我见识过学生最奇葩的父母,他们做过的事比电视剧里最差劲的编剧编出来的剧情还狗血,完全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

 

我们谈论亲子关系时,总是会忍不住以子女的身份讨伐父母,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和细数他们的“恶行”。所有人似乎都经历过原生家庭的伤害自我成长起来的。好像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其实有一点,现实社会并不全在网络。

 

现在,还是有50%以上的大学生的父母并不上网的,我曾经在课上进行调研,大部分父母对于网络的功能开发也只是从看电影到看视频,从打电话发微信到做图片集发送到朋友圈集赞。所以网络上的话语权本来就不属于他们,这样的言论也就有失偏颇。

 

而这,也是作为子女的问题,一直是父母在追赶我们,去了解我们使用的东西,见识我们所在平台。我们从来没有去理解过父母的世界,不是不知道代沟的存在,但我们一直在等待父母过来,而很少过去。

 

03

 

我们没有关注他们的耐心。

 

我前几个月有一次去送实习生的材料,正好地点离家很近,送完就去接我妈,她和小区的姐妹们在社区活动室跳广场舞。我就到活动室坐着等了一会,前后半个小时不到。

 

广场舞结束后,我妈就拉着我认识了她身边的所有小姐妹们:张阿姨,李阿姨,王姐,刘奶奶,赵奶奶……我就跟着一路打了招呼。我妈那天的心情格外好,她说我是她们姐妹里,第一个愿意在活动室等她们的结束的。我妈说其他人都是情愿在楼下找个小卖部呆着,或者坐在那里就是低头玩手机打电话。

 

其实我妈什么时候从太极拳改到广场舞我都不知道,她给我介绍的阿姨奶奶们,我一个也没有记住。

 

我妈退休三四年了,我也就去过那么一次。就那么一次,就足以让她感到快乐。其实父母对子女的期待总是少的,小的时候我们跳舞扭得不成样子也会成为他们的快乐。长大后,他们也期望得到一点点的认同,在他们父母之外的身份里。

 

04

 

我们有解决问题的耐心吗?

 

昨天我提到父母对我们缺少尊重,这是他们忽视的问题。我们也有我们的问题,任何关系,都不止是一方的责任。

 

现在铺天盖地的鸡汤也好,教育文章也好,几乎都是在要求父母承担亲子关系的全部。而以前的很多“醒世名言”又都是在要求子女感恩父母的付出。我认为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不对等的道德绑架。父母的爱必须是“无私”的,子女的回报必须是“无我”的,这样的要求是无情且无理的。我们都是独立的人,既要自由,也要感恩。

 

亲子关系以及任何亲密关系都需要平等为基础,要以良好的互动关系来促进。我们不会对一个陌生人以爱之名实施控制,我们不会对一个陌生人的付出冷眼旁观,那么我们就不该对自己亲密的家人这样做。

 

有人说,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但我觉得,亲密关系不是特权,而是真正的缘分,由爱而维系。家是明理的地方,道理不用说,因为道理都在行动上。非要到了说理那一步,那这理,也真的是不说也罢了。


亲子关系建议之子女篇:我们极少给过他们耐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