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玩家,市场规模超650亿的“屌丝运动”——电子竞技

肉卷儿 | 文
“想不出有什么比电竞更屌丝的体育运动了。”
如果是在6年前,这可能只是在互联网万千帖子中被淹没的那一个,连体育运动这四个字都不会出现在这个句子里。

而在2018年的年末,这句话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舌战。
双方的争论几乎都在围绕着一个点:电竞是屌丝运动吗?

距离这件事发生已经过去了几天,所以先给大家来一个简单的剧情回顾。
11月8日,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科学大V在微博上公开表示:想不出有什么比「电竞」更屌丝的「体育运动」了。

相信这句话并不难理解,这位北大毕业的科学工作者也很好的在该句中向大家展示了标题符号用法的多样性。
句中的两个引号,一个用于突出重点,另一个则是表示讽刺和嘲笑。

这样的言论自然引起了电竞玩家们的不满。今年一整年,电竞入了亚运,上了央视,冠上了国字号。
央视报道了《Dota2》的Ti亚军;《英雄联盟》将全年奖杯打包;《CS:GO》创了历史记录。
玩家们的想法很简单,中国电竞今年在各大热门项目上全面开花,为国争光。结果突然有人站出来说,电竞是项屌丝运动?

当然,这条微博下也“理所当然”的有着不少的拥护者。
他们所秉持的也是一些很具有历史代表性的观点,类似于“电竞不就是打游戏?”、“打游戏也能算体育?”。

但这名科学大V似乎不嫌事儿大,在一万多条回复声中,依旧敲击着嘲讽键盘,逆风前行。

随着事件的发酵,不仅引来了越来越多的玩家,也让一众电竞圈名人甚至是电竞俱乐部纷纷站出来发声。
这些电竞圈名人的加入,自然造成了影响力的二次扩散。

随后,许多网友扒出了这位科学大V的杠精历史。攻击名人、开地图炮、以自己的喜好给他人划分等级,一系列举动俗称“带节奏”。
不仅如此,此人还有着两副面孔。被人拔出嘲讽电竞是屌丝运动的他,在一个月前,竟然还因和王思聪同一地点吃饭而感到开心。


其实大家看到这里应该都已经明白了,这位科学大V也许根本不在意电竞到底是什么,蹭热度,吸引流量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但今天我们还是想来较真的讨论一下这句话的核心,电竞是否等于屌丝运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这句话中几个名词的定义。
首先,什么是“屌丝”?百度百科对“屌丝”的解释是:通常用作称呼矮矬穷的人。

那什么是所谓的屌丝运动呢?网上没有相关的词条解释,但对这个词的定义应该无外乎两点:门槛低、受众多。
电竞无疑是符合的。PC电竞、主机电竞、移动电竞,不仅硬件设备成本低,热门的竞技游戏要么在大家的承受范围内,要么可以直接免费下载。

但与此同时,符合这两点的还有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等。
这些体育项目几乎入门成本都很低,又一样能吸引到众多的人参与。

如果细想一下,其实历来在各个领域小众的事物总是被认为属于精英阶层。
像电影圈的鄙视链,就是:小语种冷门文艺片>文艺片>好莱坞电影≥日韩电影>国产片。

这样的关系在体育项目中虽说不至于是歧视,但如果身边某个人说自己喜爱马术、高尔夫等体育项目时,是不是总会觉得这个人有那么一丝不一样的优秀。

不过,如果将这种链条反过来,会发现处于链条末端的往往也是受众群体最多的。
“屌丝”这个标签意味着大众化,也意味着更易传播的特质。
换句话说,就是运动项目本身而言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大众和小众两种区别。
门槛低且具有社交性,这是竞技游戏能成为热门电竞项目的优势,也是电竞在中国能够发展的先决条件。

但值得一提的是,与某些用户多,但内容质量极低的平台不同。
作为一个在全世界火热的体育竞技运动,又在国内有着几年的发展基础,现在的中国电竞已经形成了基本规范的产业链条。
至于体育运动用来形容电竞时是否需要打引号,既然国家已经将电竞列入正式体育竞赛项,今年又入选了亚运会,这个问题就不用多做解释了吧。


不过往深层次看,现阶段的电竞确实还有很多可以被称为“屌丝”的点。
电竞在中国能有这么高的玩家基础,离不开国力的发展。国家越发达,就可以给更多的人提供低成本的娱乐方式,电竞行业的发展空间也就越高。

虽不同于几年前,有了更高的赞助,电竞选手能展现更好的风貌,电竞赛事的规模也越办越大。
但说到底,电竞在中国还是个新兴领域,行业整体并没有完全成熟。

单从行业内来说,优秀的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
但尽管电竞玩家群体数量庞大,可对于普通玩家而言大家更关注的是游戏、选手和俱乐部。

即使对电竞行业有所兴趣的人,也不是很了解电竞行业里究竟有哪些职位。并且,行业内人士和玩家对于电竞有着巨大的认知差别。

目前电竞行业内的从业者大多是从其他行业引入的,更长远、更适合国内的发展模式还需要继续摸索。
而另一方面,国内的电竞专业教育也刚刚起步,教学经验的积攒更需要时间。

其实就连曝光度和玩家认知度最高的职业电竞选手职位,大多数人对其的了解程度也并不是很深。
和科学大V那条微博下一样,老一辈人反对的电竞口号是打游戏耽误学习,浪费青春,没有前途。
仔细想想,这样的说法也不是毫无道理。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可能更容易被职业选手的光芒所吸引。

空有一腔热血,为实现自己的“电竞梦”,将大把的时间消耗在游戏上。
加上电竞的低门槛,也许会产生一些误解,错估了玩家到职业电竞间的差距。
年轻的时候,可以美名其曰为了追梦,但站在这样一条没有回头路可走的选择上,到头来所有的后果只能自己和家人承担。

而相比之下,这一点也会对电竞行业产生更多负面的舆论。这需要从各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将打游戏和职业电竞这两个概念清楚地分开。
推动电竞大众化的同时,做好电竞行业的科普工作。
并且,对于已经走上职业的电竞选手而言,未来的他们会被赋予更多的责任,俱乐部也应该要加强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后回到这篇文章的标题,也就是引起大家争论的那句话:想不出有什么比电竞更屌丝的体育运动了。
其实从这句话背后,我们能看到矛盾的冲突点到底在哪里。
如今的电竞确实有了更多的玩家支持,但在圈子之外,大众对于电竞的认知还是存在很大偏差的。

不止电竞,互联网这几年间有很多被称为“上不了台面”的职业,如网红、主播等等。
有许多网红自己都说其实一开始很抗拒网红这个名字,因为这个标签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意味着“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皆草莽”。

早年间,电竞选手往往是逃学、叛逆的问题少年形象。电竞行业也简直是用爱发电,相关的工作甚至都不算一个正经的职业,更谈不上什么发家致富。
现在的电竞行业确实改变了很多。2017年中国电竞用户接近3亿,整体电竞市场规模突破650亿元。

电竞也成为了最值得投资的行业之一,各种赛事活动的级别不亚于任何一个体育项目。
今年,又入选了亚运会,中国电竞选手们穿上了国家队的队服,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但别忘了,即使是现在的主流视角对于电竞的介绍仍然停留在非常基础的科普阶段。

如果想得到更多的认可,电竞必须要以更多正能量的新面目出现在大众的视角中。
中国电竞用成绩,让无数玩家在今年热泪盈眶的说自己的青春终于得到了正名。
而为电竞正名,还需要玩家的支持、多方的努力和更多的时间。
-END-
戳这里→BB姬←关注我们吧~
高产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点击收藏〒▽〒支持一下我们。
(o゚▽゚)o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当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币、推荐三连就更好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