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交接是司马氏代魏的重大考验?
众所周知,三国的最后胜利者是取代了曹魏的司马家。而司马家取代曹魏的过程没有某些人认为的那样一帆风顺,从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到季汉灭亡时的“成都之乱”,司马氏代魏充满了腥风血雨。反对司马氏代魏的“淮南三叛”更是成为汉末三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与“高平陵之变”、废曹芳、“淮南三叛”、弑杀曹髦、“成都之乱”等等相比,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交接看起来没那么重要。但鲜为人知的是,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交接是司马氏代魏的重大考验,其重要性甚至要超过“淮南三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执掌曹魏大权。而司马懿掌权的基础有两个:第一,司马懿是曹睿临终前指派的两位托孤重臣之一(另一是曹爽)。曹爽倒台后,仅剩的托孤大臣司马懿执掌朝政可谓名正言顺,这也是很多曹魏忠臣支持“高平陵之变”的原因之一。 第二,作为曹魏四朝(曹操、曹丕、曹睿、曹芳)老臣,司马懿屡建功勋。除了诸葛武侯之外,司马懿打败了多名强敌(如孟达、公孙渊、诸葛瑾等等)。等到绝大部分曹魏功勋老臣退场后,司马懿的威望在曹魏已经是无人可比,曹爽也是顾忌这点才没有对司马懿下杀手。 然而司马懿掌权的两个基础却是司马师继承父亲权位的阻碍。首先,自从秦始皇以来,托孤大臣没有世袭的前例;按照法理,大权在司马懿去世后应该归还皇帝曹芳。其次,司马师之前没有打过仗,军功甚至都不如弟弟司马昭。与战功赫赫的父亲相比,司马师的威望不足。 正因如此,司马懿的权位不是一定要传给司马师,司马懿的去世对于司马氏代魏其实是重大变数。如果司马家操作不当,曹芳完全有可能收回大权,也就不会有司马氏代魏了。不过司马师最后还是顺利继承了父亲的权位,本鬼以后会专门写文章说说其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