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的艺术!视频网站的那些点点点
最近爱奇艺的投屏限制闹得满城风雨,甚至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都对爱奇艺点名,然而,爱奇艺的回复也是不痛不痒。其实,投屏限制另行收费不过是视频网站的冰山一角罢了。视频网站有许多让人要吐槽的地方,比如广告、UI交互、省流小技巧,桩桩件件都比投屏限制更甚一步。

广告、VIP,韭菜割双向!
繁多的广告是视频网站的统一特色,视频广告普遍在15秒-120秒左右,甚至曾经有些广告是“普通”VIP都不能取消的,只能更高级别的付费VIP用户才能跳过。而且,还有一些视频网站会切割视频内容,在中间插播广告,时长一般也在15秒~30秒左右。

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但是,这个管理办法只针对广播电视,并不针对视频网站,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视频网站可以肆无忌惮的插播广告在影视剧集中间。
这是视频网站的增收重点之一,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就是视频网站的重头戏,那就太天真了——双向收割才是不二法门。
除了“标准”的VIP收费,视频网站的会员琳琅满目,甚至某一个特定类别都能组成一个会员收费模式。比如学生会员、体育会员、甚至有些视频网站体育会员下还分了足球会员、篮球会员,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做不到的;其次,视频的点播次数、用户的点播习惯,这些都可以成为营销数据,反向推送给广告主,供广告主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投放。当然,投放的方式除了有广告,还有……还有……不一而足,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自行脑补吧。




交互UI 焦点模糊难上加难
交互UI的繁复性显然并不友好,例如首屏内容眼花缭乱,没有清晰的指引,更像是集市一样。其次,部分热点剧集会单独开辟栏目,第一眼望去,你甚至不知道真实剧集在哪里观看,有的是一堆预告、剪辑、花絮这些内容,颇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边角料当做主菜,真的合适嘛?

甚至在不是会员的时候,这些短视频花絮、剪辑、预告都要看15秒广告,这叫什么事?而且还有一些临时活动的悬浮广告,关闭按钮细如牛毛,作为用户的你烦不烦?


“偷来”的省流诀窍
费用不少付,但是成品内容却偷工减料,你能接受嘛?当然,这个偷工减料有点“合理合法”的感觉。通常意义上我们讲的1080P、4K、高清、超清、蓝光这类词语都是约定俗成的代称,这只体现了视频素质的一部分内容,例如只是单纯的提到分辨率。实际上,构成一个视频质量高低的可不止一个分辨率。
但是限于专业性的复杂,这些技术要素通常都不会被提及,远不及使用一个简单的分辨率来区分视频质量方便。除了分辨率,视频还有帧、帧速率、场序(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视频比例、PAL制&NTSC制、码率、比特率、编码格式这些技术指标,视频网站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多。我们智趣东西在这里尽量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说明其中几个技术指标的作用。
分辨率:显示分辨率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有多少。通常我们称呼的1080P、4K等,都是以16∶9的屏幕下作为标准,例如1080P就是1920×1080,4K则是3840×2160,或是取横向像素排列数据,或是取纵向像素排列数据为依据,实际上并不科学,所以后来出现了FHD、QHD、WQHD、Ultra HD这样的代称。视频网站里用的蓝光一般都是对应4K,也就是Ultra HD分辨率。

视频比例:视频比例是指影视播放器播放的影视画面长和宽的比例,例如日常常见的屏幕是4∶3、16∶9、16∶10,此外部分电影采用的是2.75∶1,全面屏手机的比例则是17∶9,显然,这样看起来,所谓的1080P或者4K并不能精准表达。

帧:视频的播放都是以时间去计算的,但是在每一秒的视频画面中,都有一个特殊的单位叫帧,这个帧是影像动画中最小的单位,无数的帧构成了秒,一帧相当于一个图片,通常标准是24帧为一秒,当然现在也有高帧率视频(60帧)。图片连续播放,在你眼睛所产生的视觉残留影响下,你就会看到动态的影像。

帧速率:帧速率也称为FPS(Frames PerSecond)的缩写——帧/秒。是指每秒钟刷新的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每秒钟帧数(FPS)越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

码率:码率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或码流率,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码流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数据流,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图像质量越好,画质越清晰,要求播放设备的解码能力也越高——因为要涉及到编码格式,这部分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

编码格式:所有的在线视频、包括下载的本地视频,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压缩过的,对比原始未经过有损压缩的视频,使用特定的编码格式可以最大限度压缩视频体积,从中找到更好的平衡。但是,编码格式绝大多数都是收费的,比如目前主流的H.264、HEVC(H.265)。但是,使用这些收费编码的好处是用户设备绝大多数都能实现硬件解码,所以不存在观看门槛。当然,也有不收费的编码格式,例如我们智趣东西曾经做过《视频解码新世代 AV1你准备好了吗?》的内容,具体看这里。

这其中,最容易“偷”的就是码率,因为这和视频媒体容量息息相关,编码可以进一步压缩视频大小。码率越大容量越大,传输带宽需求就越高——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宽带已经足够大了,为什么还要省流?要知道根据Speedtest的报告,2022年我国平均宽带已经达到214.58Mbps,高居全球第二名!这,其实和客户端使用者的带宽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并不是视频网站为了照顾宽带用户那“小水管”的贴心举措,反而,是来自视频网站自身的带宽成本。

为什么会出现巧立名目的收费方式
1.版权费用高昂
视频网站为了提高用户的点播,就需要提供优质内容,用户创作显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点,更多有版权的影视作品是这些视频网站的重要“销售资源”,那么久需要投资影视剧集,或是购买版权,或是直接投资拍摄,这无疑需要成本。然后再将这些优质视频内容售卖出去(给你);
2.营销成本
不要以为营销不需要成本,例如新剧上线,视频网站通常会配合推广,遇到自己投资的影视剧集,更需要营销内容进行销售。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吆喝”,当然,在现代社会,吆喝的方式有很多种,绝大部分都是需要付费的;
3.运营成本
上面提到了编码收费的问题,只要你使用了商业编码,就需要给相关机构缴纳费用,别小看这一点,费用可是不低哦!
4.带宽费用、数据服务器成本
带宽费用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投资,这个投资的额度超过一般人想象;同时数据服务器的成本也极为昂贵,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更新——这可不是家用电脑,用到寿命终结,通常情况下固定的周期不管是否损坏,数据服务器的设备都要进行更换,费用也堪称天价;
5.物耗人工
视频网站的硬投资成本、人员成本等等,费用之巨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这部分,自然也需要想办法挣回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创造利润,毕竟,视频网站不是慈善机构,作为一个企业,盈利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这一切,让视频网站会挖空心思设置服务、收费,想办法创造利润空间,当然,吃相好看与否,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相信所有人自己心中都有一杆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