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百年的约定!

200公里有多远?

起点:北京
终点:张家口
110年前
中国首条自行设计
和建造的铁路
——京张铁路在这里落成
100年前的今天
它的设计者和主持修建者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与世长辞

跨越百年
沿着老京张线
一条崭新的京张高铁线
将于今年年底开通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
在詹公守望的地方
究竟有哪些变与不变?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从35公里到350公里
速度变了!

京张铁路当时的时速
只有35公里左右
而今天的京张高铁
将成为世界首条设计时速达
350公里的有砟轨道高速铁路
从35公里到350公里
京张线上的一草一木
都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跃

从3个多小时车程
到1小时之内
世界上最快的高铁
将让京张两地近在咫尺
但提速的不只是铁路
还有中国的国力
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从备受讥讽到世界领先
中国变了!
当年
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提出
京张铁路的修建计划后
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
争夺修建权,互不相让

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后
他们觉得简直是一个笑话:
这样艰巨的工程
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今天
曾经备受国外讥讽的“铁路小国”
已让世界刮目相看
翻开成绩单:
世界首条新建高寒高铁
——哈大高铁
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
——京广高铁
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高铁
——兰新高铁
……

到2018年底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
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
稳居世界第一
崭新的京张高铁
将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
将在两地拉开帷幕

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
——詹天佑
中国人的骨气和吃苦耐劳
从来没有变!
彼时的中国
四分五裂、国力羸弱
举国上下没有一寸铁路是自己造的
也没有任何独立修建铁路的经验
京张铁路动工时
西方报纸发文讥讽:
“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

詹天佑和铁路工人们
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而他们必须在峭壁和深涧中
勘测考察、凿山开路
但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有中国人不服输的劲头
他们不畏惧、不退缩
全线竣工比计划提前了足足两年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铁路
给当时的列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时间拨回到今天
从引进改良的“和谐号”
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高铁
用各项技术创新证明了自己

此路一成,非徒增长吾华工程师莫大之名誉,而后之从事工程者,亦得以益坚其自信力,而勇于图成。
——詹天佑
中国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从来没有变!
修建京张铁路时
为了让火车能顺利爬上陡峭的山坡
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出
巧妙的“人”字形折返线
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

面对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
他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
八达岭隧道太长
他又决定从中部凿井再向两头开凿
让世人惊叹

没有支持,我们自己摸索!
没有先例,我们自己发明!
今天的京张高铁创新从未止步:
为最大限度保护水体
官厅水库特大桥设计采用岸上拼装法
将是世界上首例适用于
350公里高速铁路的钢桁梁桥

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
——八达岭长城站
为消除对文物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首次采用精准微损伤控制爆破等先进技术
为实现进出站客流完全分离
首次采用叠层进出站通道形式
为具备紧急情况下快速无死角的救援条件
首次采用环形救援廊道设计
……

正在京张高铁上进行试验的
自动驾驶技术
将让“冬奥高铁”在绿色智能方面
迈出了新的一步
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
……
一件件大国重器
一项项浩大工程
一次次创新突破
不断地刷新着世人的想象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詹天佑
百年前
一群中国工程师
站在满目疮痍的国土上
顶着西方列强的压力
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百年后
在詹天佑铜像的注视下
新旧两条京张铁路线
穿越时空交汇
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百年巨变
一部京张铁路变迁史
就是一部中国发展史

今天的中国
成就足以告慰先辈
今天的中国
拥有自信从容的脚步
今天的中国
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像奔驰在神州
广袤大地上的高速列车
中国将继续惊艳世界
驶向未来,驶向复兴!
看京张铁路往昔与今日,请戳视频↓↓↓

来源:新华社微信(ID:xinhuashefabu1)
运营实习生:吕迈 张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