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 未来校区(未来学院) 测评(23年更新)

这里是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在读学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介绍,本人尽可能客观,但主观这个东西没法完全剔除,个人见解难免片面
整体概况、专业分布、地理条件、学校地图、校园环境、学习环境、宿舍环境、生活环境、教学水平、科研、总体评价
一、整体概况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以下简称“未校”),是一个新校区,目前只有一家学院——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未来学院”,再简称“未院”),未来校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未来”命名的大学校区
本科一批,211,双一流,分数线在苏大诸多学院中处上游水平,不同省份情况不同,一般比数院、电院、计科院低几分,但比其他大多数专业都高。
由于目前未来校区只有我们未来学院一家,所以目前未来学院即未来校区
现在只建好了一期(二百多亩,我觉得不小了,学校禁止电动车,天天走路还怪累的),校区是分区建设的,预计2024建设完毕(大概),总共一千亩,中国建筑承建
2021年未院开始招生,招收319人(四个专业);22年招收367人(六个专业);后来别的学院转进来一些,目前大约700人


苏州大学前身是东吴大学,历史源远流长,但从历史上讲跟我们校区没啥关系

二、专业分布
未来学院 23级开设四个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个专业的内容太多,具体请参考苏大未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苏州大学未来校区。详情见6月14日发表的 “共臻高远,逐梦未来” 文章。这四个专业前景本身就不错,再加上苏州的地理优势,前景非常好。
四个专业服务于长三角经济发展,如果不能或不愿读研深造,选择未来校区将为你的未来打上“保险”,我校紧邻苏州、上海等经济高速发展地区,极其有利于本科毕业直接就业。
很多企业与未来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项目,联合培养人才,为优秀学子开放就业绿色通道(至于多绿色我就不知道了,毕竟还没人毕业)
其中人工智能学科有读研深造和直接就业两套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非常人性化。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级学: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但23级尚未可知,据说在研究中。22级的培养方案偏重于”数据科学“,或许23级偏重”大数据技术“?我不知道。
三、地理条件
未校的地理位置是饱受诟病的,直接上图

可以看出未来校区离其他校区的距离很远。苏州繁华的地方集中在姑苏区,也就是本部所在地,出去玩一般往北走去吴江区中心。
交通方面,有789路公交车,在特定时间段发车,在学院停车场和吴江汽车站之间往返,可以坐789路到吴江汽车站,步行一百多米就是地铁站。目前的问题就是789路班次较少,一天平均五六次,如果你错过了(没错我就错过一次,刚到那看见它开走了),那就只能打车了,打车到吴江汽车站大约16~20元,几个人拼车还是很便宜的。
然后看放大的地图

东面校门口直接就是京杭大运河,在学校十楼以上俯瞰整条河,看货船来往,简直心旷神怡


河东就是八坼街区,不是很发达,但人也不少,未来校区的建设离不开八坼人民的支持,所以我校区经常与八坼街道联合举办活动。八坼社区有人间烟火气,如果想去可以走学校北门,然后走八坼大桥过河,从而避免走正门口的国道,因为国道都是大车太危险。

北边是生态公园,很大,虽然不算在学校面积内,但是未来会开通通道,学生能直接进出生态公园,校区和公园挨着的,环境很好

校区南面是稻田、花海、鱼塘、果园,浪漫属性拉满,我也不知道种了一大片花是干嘛的。花海的还挺好看的,可惜照片被我删了。
四、一期地图

五个学生公寓,但是现在人少,只启用了123号公寓,2号为女生公寓,可见男女比(可不是2:1哦,实际更低)
上课主要在1345号楼,我也不知道二号楼去哪了,人少教室多,一堆空教室,想上自习随便去。哦对乒乓球馆在羽毛球馆旁边,忘了标注,四个桌,还有一些桌是活动的。羽毛球馆里只有两个场,有时候明明放假或者下课但是空着,有时候爆满。篮球馆环境不错,篮球场没几个人打,经常看见一个人一个场在投篮。排球场如果没有排球课就一直空着,没人打排球。足球场真草,但是地不平,很多坑,还没画线,无语。健身房已开放,每天晚上六点到十点,免费,为志愿者负责制,如果那时执勤的志愿者临时有事就不开放。健身房里有舞蹈室,健身房旁边是医务室,配套有更衣室。
五、校园环境
不懂建筑,不知道这是什么风格的,自己看吧


绿化不少,草都是很纯的草,非常绿,偶尔能看见些蘑菇,属于现代绿化的典范,不过我还是喜欢天赐庄的自然环境。晚上走在小道,那昆虫、青蛙叫声震天(不夸张),离谱。自然虫子也就不少,因为宿舍周围都是绿化,不过还没见过蟑螂。


六、学习环境
教室:很多,有的教室舒服比如5102、5105,有的不舒服比如31106,不同课在不同教室上,抽奖了属于是
阅览室:没去过,因为不知道在哪;图书馆在二期规划里,现在只有阅览室
静音舱:一号楼分布有很多静音舱,如果你上自习突然要打电话、背书(英语作业偶尔有口语)就可以进静音舱,关好门外面听不到的。双人静音舱能容纳俩人供讨论问题,不过比较少
自习室:有两个通宵自习室,你可以在里面通宵学习,我没试过,在其他自习室一般晚上十点多保安就撵人了;五号楼四五楼是自习厅,环境舒适,大桌子自带插座,高级椅子,每层楼容纳三十人左右,期末月的晚上人多;其他教室只要没锁均可以进入自习
厕所:校区厕所一大堆,标志也很醒目,每层楼都有厕所,除了宿舍、食堂、体育馆的厕所是蹲坑,其他全是马桶,不过只有五号楼厕所提供一次性马桶垫,因为五号楼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区域


上面这种教室,中间的人要出去,一边的人要全体起立


七、宿舍环境
双人间,五层楼,有电梯。跟我很多同学说他们对这个条件表示:???
我表示:这不是开盲盒吗?室友合得来就整个宿舍很融洽,否则就整个宿舍很尴尬
双人间,上床下桌,空间足够,比四人间劈成两半要大些,自己看图感受。
有独立阳台,没有独立卫浴。没有独立卫浴有利有弊,利是自己不用打扫,弊我不知道(欸嘿
宿舍楼是“口”字形的,每层的四个角,一个有电梯,另三个分别有洗手池、开水池、厕所、浴室。
洗手池早上晚上特定时段容易人多,一般还行,开水池只能接开水,没有温水,很**,要么自备凉水壶,要么储备矿泉水,要么去教学楼接温水。
厕所有隔间,浴室也有隔间,厕所和浴室隔着一堵墙,厕所和洗手池也隔着一堵墙,但总体是在一块的,厕所是蹲坑。
洗衣服在洗衣房洗,有烘干机。宿舍是口字形,北面和西面的不容易晒衣服,尤其是梅雨季,越晒越湿,要么烘干,要么拿到南门的公共阳台晒。
宿舍隔音极差,晚上隔壁说话能听得很清楚
宿舍南面是国道,不论早晚,大车一直飞驰,噪音极大,朝南的宿舍被影响的很厉害


可以看到,这书桌设计成包围式结构,自然光照不进来,必须要台灯


不是木地板,那似乎是铺了一层什么橡胶之类的
八、生活环境
食堂有两层楼,一楼是正常饭菜,二楼是全国特色菜,菜品定期轮换,想吃什么自己写到留言板上,很多都会有,一些很地道的菜品他们做不出来。二楼常驻:火锅、麻辣烫、水饺、盖浇饭、咖喱饭,其他的我都不太清楚,我一般吃麻辣烫水饺盖浇饭咖喱饭,比较保守。价格一般。
一楼的菜,荤菜很油,很咸,味道确实浓;素菜不好吃,还很多都是豆制品;米饭五毛可免费续;汤免费(没喝过不知道是啥汤)
一楼有超市,教育超市,物价挺贵,东西挺少,零食饮料建议在“食行生鲜”买,就在食堂旁边就有送货柜
超市有俩,一个是无感支付超市(很小),一个是传统超市(其实就一柜台,非常小);无感支付就是扫脸进场,自己拿,拿完直接走,云端自动结账,没遇见过少扣或者多扣钱的;传统超市(柜台),如果无感支付超市出bug了就在那买,除此之外,那也卖快餐,早上起晚了没吃早饭,还想吃点热的就在那儿买快餐,有保温箱。

东西少,但都是主流的,但凡你想买的东西偏一点他都没有,主要是网购。

这个图比较老,现在食堂一楼结账使用的是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图中那个人右手边有一台机器,ai自动识别计算金额。你只需要把餐盘放到摄像头下,自动计算总金额,然后微信扫码结账
水果还有其他饮品可以去食行生鲜app买,水果也可以去学校对面八坼街道买,走路有些远,你最好有个自行车;校区学生和教师不让骑电动车,离谱,现在还好校区小,等后年二期建好了那不得累死
快递站在一号宿舍楼,参考上面一期地图位置。

然后是操场,跑道是300米,有几个单双杠,有两个铅球投掷点,有一个沙坑,起跳板竟然是钢的(标准的应该是木的)。操场摄像头很多,是智能的,目前处于测试阶段,运营之后可以利用那一堆摄像头自动测试成绩,比如跑圈,就不用再找一个人帮忙计时了。还有自动测试引体向上、立定跳远,还会语音播报,你在手机上操作后,往那一站,自动人脸识别,之后语音播报让你开始测试,(到这里都很好),然后测试完,播报:“xxx同学,引体向上,成绩为xx次,合格/不合格”,绝了,不知道这个播报能不能手动禁止
九、教学水平
老师大部分是从其他院来这上课的,由于路程比较远,老师赶过来需要时间,早上第一节课甚至八点半上。据说由于路远,第一批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党员,来做模范带头。
建立未来学院的初衷是培养 面向未来需求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
至于教学水平,完全取决于老师,而老师呢,水平都可以,但是教学风格各异。个别老师很有特点,让学生不禁吐槽,与其说是学生没有适应老师,不如说是老师不容易让学生适应。某位数学老师半英教学、某位代数老师自我沉浸式上课、某位数学老师不适应多媒体教学手段、某位计算机老师不懂云计算和区块链、某位英语老师上课让学生胆战心惊
课程布置上和全国大部分高校一样,大一大二没用的基础课占了大部分,课表几乎是满的,这么满的课表一定很多专业课吧?笑死,大一根本没法靠学校课程学到专业知识,新工科的学生们天天在上政治类课程、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这历史那历史,大数据的同学竟然还要学物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本科毕业的学生啥也不会的直接原因,水课当道,最烦的是水课布置作业、考勤、期末考试;当然这是全国高校的通病,不是我们学校特有的。这一年来,我感悟颇多,水课得会水,把水课上的不水,等级制的课不用听,爱干嘛干嘛,绩点制的课,平时分拿到手之后想听就听,不想听爱干嘛干嘛。什么小组作业?一天搞定敷衍了事就行了,毕竟这东西就算你想好好搞,你小组成员可不乐意,不如大家一起敷衍。如果你所有水课花费的精力超过了一节专业课花费的精力,那说明你还不会水。
十、科研
未来学院主打 ‘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 ’ 的 “三位一体”发展,即所谓“产学研合作”,实际上国内有很多产学研合作,不过大部分都失败了,效果并不理想,我觉得产学研合作得要求:教师的科研工程能力极强、同时学校能够为参与的同学铺设好道路、企业能够诚心交流。不知道苏未能走到哪一步,我看着我的个人培养方案的课程表,我就不觉得学校给我们铺好道路了……我也不清楚这个课表是谁定的也不好下定论,不过学校确实倾注不少资源,和国外的一些大学搞冬令营(自费还线上,离谱),和百度松果搞联合培养(卷死吧),不时请一些企业的专家做一些讲座(开开眼界,如果你眼界本来就高,就相当于空气)
给的机会倒是不少,学校找了一些水平很高的老师来带我们项目,学院人没多少但是可以参加的项目一大堆,八十多个,但是目前的学生只有大一大二,专业课没上过几节,让我们去搞项目,做的事其实跟初中生做高考题——照着答案抄,没啥区别
机会很多,多到需要你自己甄别哪个更好。如果你连编程都还没学完,那不用斟酌啥,不用担心你的才能会被埋没,因为本来就还没被挖出来(哈哈。如果你有技术,有志向,建议和项目主管老师交流一下,有些项目是老师很重视的,有些则不是。
十二、总体评价
优势:新工科新专业,学校重视,资源分配多,机会多;如果本科毕业就想找工作,处地为苏州,勉强新一线城市,方便就业;宿舍双人间;学习氛围好
劣势:部分专业是新专业,教学体系未成形,卷;地理位置偏;新学院有朝气,老整花活,有的活真行,有的华而不实;食堂饭菜口味不普适
校区是22年9月启用的,已过去了10个月,建设到这个程度确实不错了
据说纺织学院和艺术学院要第二批入驻未来校区;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将与我校区开展联合办学,创立苏州大学国际创新药学院,2024年开始招生,开设药学、生物制药两个专业,每专业每年1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