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争雷霆载具资料】“基洛夫”号轻巡洋舰(1941年配置)

2023-08-27 17:08 作者:萌蜀黍是我  | 我要投稿

“基洛夫”号轻巡洋舰(1941年配置)外形示例

概述↓

       类型:轻巡洋舰

       权重:5.7

       原产国:苏联

       设计师:不详

       首船下水时间:1936年11月30日(该舰下水于1936年11月30日)

       所属系列:26型“基洛夫”级

       同系列产量:2艘(基洛夫、伏罗希洛夫)

尺寸与重量↓

       排水量:9436.0吨

       全长:191.30米

       总宽:17.66米

       吃水:6.15米

       船员总数:692人

       最少操作人数:207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2台

       引擎原产国:不详

       引擎品牌:不详

       引擎类型:蒸汽轮机(齿轮式)(由6台雅罗式燃油锅炉提供蒸汽)

       引擎型号:不详

       主机功率:113500马力

       通算功重比:12.03马力/吨

       推进器数量:2具

       推进器类型:螺旋桨

机动性↓

       最大前进航速:36.2节

       最大后退航速:10.3节

       “1/3动力”前进航速:6.5节

       “2/3动力”前进航速:14.0节

       “巡航”前进航速:20.0节

       “全速”前进航速:31.3节

       10.8节加速时间:9.1秒

       27.0节加速时间:25.6秒

       极速加速时间:40.3秒

       极速制动时间:59.0秒

       全动力转向速度:25.4节

       全动力转弯半径:324.35米

       船舵数量:1具

续航能力↓

       续航距离:3750海里(18节)

生存力↓

       隔仓段数:8

       船体外板厚度:25毫米(钢板)

       上层建筑外板厚度:8毫米(钢板)

       主装甲带:20~50毫米

       内甲板装甲:50毫米

       装甲隔段:50毫米

       上层建筑装甲:舰长指挥塔四周150毫米,舰长指挥塔顶部100毫米,舰长指挥塔下部150毫米,舰长指挥塔升降机150毫米,后指挥塔四周25毫米,后指挥塔顶部25毫米,主射击指挥仪四周8毫米,主射击指挥仪顶部3~6毫米,主射击指挥仪探头6毫米,副炮射击指挥仪四周6毫米,副炮射击指挥仪顶部6毫米

       一级火炮装甲:前部50毫米,两侧50毫米,后部50毫米,顶部50毫米,底部50毫米,炮座四周50毫米

       二级火炮装甲:前部8毫米,两侧8毫米,顶部8毫米

       鱼雷发射器装甲:控制台四周14毫米,控制台顶部14毫米

武器配置↓

       一级火炮:3组三联装(9门)180毫米B-1P型舰炮,身管倍径L57.0,最大炮口动能41262.00千焦,弹药基数900发,单管射速5.5发/分钟,发射间隔11.000秒,适配弹种HE/APCBC/SAPCBC/HE-TF,弹丸重量97.500/97.500/97.500/97.500千克,初速每秒920/920/920/920米,装药当量7900/2490/7000/7520克TNT(APCBC弹为1620克A-IX-2炸药),引信临界厚度0.1/9/9/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N/N/0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60/424/206/58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60/386/188/58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60/331/161/58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60/285/138/58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60/246/120/58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60/191/93/58毫米,水平转速8度/秒,垂直转速10度/秒,纵向射界50/-4度,接舷火力密度49.091发/分钟(1.222秒/发),接舷最大投射79.773千克/秒

       二级火炮:6组单装(6门)100毫米B-34 1940型舰炮,身管倍径L56.0,最大炮口动能6439.50千焦,弹药基数1800发,单管射速15.0发/分钟,发射间隔4.000秒,适配弹种HE/HE-TF/HE-VT,弹丸重量15.800/15.600/15.900千克,初速每秒900/900/900米,装药当量1930/1930/1230克TNT(1250/1250/800克A-IX-2炸药),引信临界厚度0.1/0.1/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0/0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24/24/16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24/24/16毫米,2千米最大穿深24/24/16毫米,3千米最大穿深24/24/16毫米,4千米最大穿深24/24/16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24/24/16毫米,水平转速25度/秒,垂直转速20度/秒,纵向射界85/-5度,接舷火力密度45.0发/分钟(1.333秒/发),接舷最大投射11.925千克/秒,空爆弹引信生效距离270米,空爆弹杀伤半径15米

       三级火炮:7组单装(7门)45毫米21-K型舰炮,身管倍径L46.0,最大炮口动能410.10千焦,弹药基数3500发,单管射速30.0发/分钟,发射间隔2.0秒,适配弹种HE/HE/APHE/HE,弹丸重量1.410/2.140/1.420/1.410千克,初速每秒760/335/760/760米,装药当量56.98/181.72/27.72/113.96克TNT(37/118/18/74克A-IX-2炸药),引信临界厚度0.1/0.1/1.5/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0/1000/1500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3/5/75/21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3/5/58/16毫米,2千米最大穿深3/5/48/13毫米,3千米最大穿深3/5/41/11毫米,4千米最大穿深3/5/36/10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3/5/32/9毫米,水平转速18度/秒,垂直转速20度/秒,纵向射界85/-5度,接舷火力密度120.0发/分钟(0.5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4.280千克/秒

       一级自动武器:3组单装(3挺)12.7毫米德什卡型机枪,弹药基数6000发,单管射速600发/分钟,50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4秒,10米最大穿深29毫米,100米最大穿深27毫米,500米最大穿深25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20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11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8毫米,水平转速75度/秒,垂直转速65度/秒,纵向射界65/-10度,接舷投射1200发/分钟

       鱼雷配置:2组三联装(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弹药基数6枚53-39型鱼雷,弹重1780千克,战斗部当量317千克TNT,远程模式10千米(34.0节),快速模式4千米(50.8节)

评价↓

       该型舰艇为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建造的经典舰种,旨在以不达到重巡洋舰法定标准的前提下具有和重巡洋舰交战的能力,因此该舰采用了口径极为特殊的180毫米主炮,小于法定重巡洋舰主炮标准的8英寸(203毫米)级,但超过多数轻巡洋舰主炮的6英寸(152毫米)级,且在排水量未超过万吨级的前提下安装多达9门主炮,为保证优越的穿甲能力以严重杀伤其他巡洋舰,该舰主炮身管长且膛压高,具有较高的初速和炮口动能,而这一设计也使其主炮的穿甲弹具有不亚于同时期203毫米舰炮相似弹种的穿透力,甚至其主炮的穿甲弹穿深数据和更早的很多305毫米舰炮相差无几,足以对一些战列舰构成威胁,在攻击软目标时,其也可使用装药量十分充足的榴弹输出巨量毁伤,与此同时该舰也安装有性能较为理想的100毫米副炮和45毫米速射炮,在近距离交战中可对目标形成有效的覆盖,主炮与副炮形成的炮火投射异常强大,其主炮投射量超过了日本“古鹰”级和“青叶”级的6门200/203毫米舰炮,甚至也超过意大利“特伦托”级和“扎拉”级的8门203毫米舰炮,凭借暴力的炮火投射和较为迅捷的机动性,该舰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可对吨位更大的主战舰艇构成严重威胁,但该舰并非完美,为获得强大火力和高航速,其装甲防护相对薄弱,受到攻击时比同时期大部分新式巡洋舰更容易损坏甚至沉没,且对空防御火力严重不足,难以形成足够密集且高效的防空火力网,而这一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在战争中被空袭击沉的结局。在外观方面,该舰具有修长的舰体,体现出高速特化的设计思路,3座主炮塔以前二后一的布局进行安装,2座前主炮以背负式结构存在,主炮塔结构极为紧凑,火炮间距极小,此为共鞍炮组的普遍特点,前舰桥为塔式构型,由4根柱式结构对多层舱室及设备进行支撑,2座烟囱尺寸庞大,其间安装有水上飞机弹射装置与鱼雷发射管,后烟囱两侧安装100毫米副炮,尾部平直。

“基洛夫”号轻巡洋舰(1941年配置)俯视图
“基洛夫”号轻巡洋舰(1941年配置)侧视图


【战争雷霆载具资料】“基洛夫”号轻巡洋舰(1941年配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