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卫理公会在镇江留下的城市故影

2023-05-18 22:05 作者:西津旅程  | 我要投稿

下面这组照片,来自卫理公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镇江宣教工作时的拍摄。感觉这些照片从来没露过面,自认算是网络首发吧。

其中有些照片内容可能涉及镇江大西路的早期修筑场景,应该算是有些纪念意义。

因为原片电扫的片幅就不大,所以放大倍率有限,姑且将就。

这组照片来自一本合集(网络资源),总体记录了卫理公会在华各地的见闻景象(包括南京、镇江、九江、南昌等),每张照片都有内容标注,镇江采用的韦氏拼音(chinkiang)标注,这一拼写目前在镇江香醋上仍有使用。

全集的记录时段在1910-1930年代,其中镇江的照片有十余张,自估拍摄在全面抗战前夕,镜头视角的地理辨识度不高,内容贴近日常,如果不是有文字备注,还真不好认出来。

首先看这张照片

照片注释为:带钟的“交通塔”和人力碾压道路。

这个“交通塔”在1949年4月,美国摄影师福尔曼的照片里也出现过,该照片如下(塔下多了个碉堡):

所以可以判断这张照片的位置在大西路、迎江路路口往西一些,与伯先路交汇处,现在镇江博物馆新馆正大门那一段。


这三张照片是连号的,应该拍摄于同一时段。从场景上来看,似乎是在拆迁拓宽道路。

所以个人觉得,这很可能就是修建镇江大西路时的沿线施工场景。


这张照片显然就是宝盖山隧道了,从远处若隐若现的山体来看,应该是东口,老地图对应如下:


这张注释为:一个建有假山和水池的花园,镇江。(感觉是伯先公园)


在镇江和一位叫chen Lingping的人士合影。

下面都是些在镇江拍摄的生活化照片,主要是反映教会(红十字会)向镇江人赠送美国小麦的活动,也可清晰反映出近百年前镇江人的生活面貌。


注释大意是,教会和红十字会向他们送了一袋来自美国的小麦,镇江。


注释大意是,女儿帮年迈的母亲把小麦送回家,镇江。


注释大意是,战争难民(寡妇)带了个袋子来领红十字会发的美国小麦,镇江。


注释大意是,等着领美国小麦的人,镇江。


注释大意是,在路边做饭,镇江。


注释大意是,贫困人群的房屋,镇江。

从照片内容看,当时的社会环境很不好,可能镇江附近出现了天灾或者兵灾。

其它细节信息,还需细品,谢谢观看。

卫理公会在镇江留下的城市故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