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题目及答案
第六章章节测验2021新版(答案仅供参考)
1.[单选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实践证明,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是( )。
A.民主和协商
B.政协和人大
C.军事和政治
D.德治和法治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下列关于法治和德治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法治和德治可以相互促进
B.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
C.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
D.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的答案:D
3.[单选题]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其中,宪法保障是( )
A.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B.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C.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D.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我的答案:A
4.[单选题]“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这句话表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应当坚持()。
A.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B.从中国实际出发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人民主体地位
我的答案:B
5.[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A.主体
B.必要补充
C.附属部分
D.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答案:D
6.[单选题]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建设法治中国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D.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我的答案:B
7.[单选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人民主体地位
B.党的领导
C.依宪治国
D.以德治国
我的答案:B
8.[单选题]法律强调规范指引,重在调整人们的()
A.内心世界
B.外部行为
C.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
D.内心世界或外部行为
我的答案:B
9.[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B.阶级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正确性的统一
D.先进性与正确性的统一
我的答案:A
10.[单选题]司法活动的最高价值追求是()
A.公正
B.开放
C.便民
D.严明
我的答案:A
11.[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重要的作用是()
A.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B.引导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我的答案:A
12.[单选题]公民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以下()不属于公民的人身权利。
A.生命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表达权
D.住宅安全权
我的答案:C
13.[单选题]狭义上的法律的执行是指()执行法律的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
D.国家监察机关
我的答案:B
14.[单选题]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是公民权利保障的最后防线。
A.宪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立法保障
D.行政保障
我的答案:B
15.[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
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对应
B.法律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
D.同一种权利在不同国家法律中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我的答案:C
16.[单选题]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公民过上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包括()。
A.劳动权和休息权
B.继承权
C.民主管理权
D.宗教信仰自由
我的答案:A
17.[单选题]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从我国实际出发,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B.突出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C.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总结运用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成功经验
D.不要吸收国外法治理论、法律概念、法律话语、法律方法
我的答案:D
18.[单选题]科学立法以()为目标
A.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D.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我的答案:A
19.[单选题]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是( )
A.毛泽东思想
B.习近平法治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我的答案:B
20.[单选题]法治发挥作用要以()为后盾,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A.内心信念
B.传统习俗
C.国家强制力
D.社会舆论
我的答案:C
21.[单选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的是( )
A.宪法
B.民商法
C.经济法
D.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我的答案:A
22.[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是()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我的答案:A
23.[单选题]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人民法院属于()
A.立法机关
B.执法机关
C.审判机关
D.法律监督机关
我的答案:C
24.[单选题]我国的国体是()
A.单一制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的答案:C
25.[单选题]法和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等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在于()
A.法具有约束力
B.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需要全体国民共同遵守
D.法是成文形式的
我的答案:B
26.[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B.法律义务不会发生变化
C.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D.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我的答案:B
27.[单选题]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全国人大最新的一次对宪法的修改是在()
A.1993年
B.1999年
C.2004年
D.2018年
我的答案:D
28.[单选题]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是()
A.宗教规范
B.道德规范
C.法律规范
D.政党行为规范
我的答案:C
29.[单选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 )
A.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我的答案:A
30.[单选题]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
A.有没有法律
B.法律的多寡
C.法律的好坏
D.最高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我的答案:D
31.[单选题]近年来,一系列“让座纠纷”引起舆论热议。因为不让座,就挨打、遭骂。不让不让座,本身属于道德层面道德问题。但是不让座却遭遇拦车、辱骂以及打人等行为,却使让座纠纷上升到了侵权和违法层面。其中,动手打人侵犯的公民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社会保障权
D.生命健康权
我的答案:D
32.[单选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
A.顾全大局
B.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C.以德治国
D.执政为民
我的答案:B
33.[单选题]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下列做法不符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的是()。
A.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违法必究,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C.着力反歧视,特别强调弱势群体合法利益的法律保护
D.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我的答案:A
34.[单选题]我国的政体是()
A.多党合作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的答案:D
35.[单选题]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坚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重要意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保障,允许法外开恩
B.对掌握公权力的人形成制约,预防特权思想和各种潜规则的侵蚀
C.反对法律适用上的各种歧视,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要求人人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权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我的答案:A
36.[单选题]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立法活动包括四个环节,下列不属于这环节的是()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查
C.法律案的表决
D.法律案的公布
我的答案:B
37.[单选题]现代国家有很多规范,其中()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A.宗教规范
B.道德规范
C.法律规范
D.行业规范
我的答案:C
38.[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是()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我的答案:B
39.[单选题]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
A.正当性思维
B.规范性思维
C.逻辑思维
D.科学思维
我的答案:A
40.[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说明公正司法的重要性。公正司法是( )。
A.社会公正的唯一标准
B.社会公正的最终目的
C.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定因素
我的答案:C
41.[多选题]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主要包括()。
A.选举权利
B.表达权
C.民主管理权
D.社会保障权
我的答案:ABC
42.[多选题]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大学生可以通过( )方式参与法律实践。
A. 参与立法讨论
B.参与校园法治文化活动
C.旁听司法审判
D.参与法律问题讨论
我的答案:ABCD
43.[多选题]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A.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D.党的领导原则
我的答案:ABCD
44.[多选题]下列属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的有( )。
A.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B.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我的答案:ABCD
45.[多选题]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原则有()
A.司法公正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我的答案:ABCD
46.[多选题]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具体包括()。
A.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B.把法律要求贯彻到道德建设中,让道德成为法律的制度支撑
C.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D.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我的答案:ACD
47.[多选题]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 )
A.受教育权
B.劳动权
C.休息权
D.物质帮助权
我的答案:BCD
48.[多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的答案:ABC
49.[多选题]有位法学家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 )。
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B.法律权威源自人们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
C.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
D.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我的答案:AB
50.[多选题]关于法律的本质,说法正确的有()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法律反映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意志
我的答案:ABC
51.[多选题]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
A.正确
B.合法
C.合理
D.及时
我的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