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の记忆】往事家乡篇4:交通,惊变(下)

大家好,这里是梦里
以下是梦里的记忆,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二:变化时
一、公交变化
1.老家的
渐渐的,老家在政府的帮助下,也通了公交车,也就是433和434路,分别是从铜罐驿--西彭俱乐部和铜罐驿(正街)---陶家开发区,这俩车虽然乘车体验不太好(从西彭/陶家--铜罐驿这几公里的路程它是怎么开出1个多小时的???),但还是极大程度上帮助了老家的交通出行。而且这里的司机十分注重礼让行人和乘客安全,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无疑是十分安全的选择。

这样,也让周边村镇的联系更加紧密。

后来,又开通了423路和435路,分别从铜罐驿--小白沙和铜罐驿农贸市场--黄金堡村,更是让这个小镇,成为了附近几个村的公共交通枢纽。让铜罐驿人的赶场(前往西彭的集市活动)更加方便。
后来434路的路线改变过好几次,先是改在了华福路口,后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南段开通之后将终点站移至轨道跳蹬站,后来不知是不是因为路程太长导致单次运营时间太长(毕竟从铜罐驿--陶家就要1个多小时,到跳蹬不知要多久),于是将终点站改至现在的聚业路后段。另外(笔者深有体会)建议大家在华福路口南乘坐此车时一定一定一定一定一定一定!!!!事先在手机上通过软件预测一下(因为中午班次很少),谨防在重庆30多度高温下等车50分钟。还有就是我们至今仍未知道434路到底有几个区间???截止目前,我见过只到陶家开发区的区间2和到华福路口二站的区间3(ps:华福路口二站是终点站前的倒数第4个站,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开区间车??),而区间1我从未见过,也不知是否存在。
2.通往重庆
最开始,到毛线沟的公交车是486路,但是后来渐渐的,这班车逐渐被公交公司用其他线路取代了,先是29X路(具体车号我忘了),但是这辆车因为担任主客线所以人流量非常大,而替换后车况并不好,所以不久又再一次更换了,这一次又换成了486大站车(两年半之前都叫486大站车),而车辆换成了恒通的充电新能源客车,并且部分小站点选择不停靠(例如小梨线,华福隧道口等站),大大加快了通勤效率,但缺点是那时并未实行分段计价,导致乘坐率不高。而现在此车改名叫西彭--毛线沟专线,实施分段计价。车辆换成了恒通与中国中车联合的电客车,站点几乎没什么变化,但大量的通勤需求让此车的发车频率提升到了8分钟一班(高峰期),即使这样,因为车型的原因,车辆还是很拥挤。而那些小站点则由297路(西彭汽车站--化龙路)与487路(巴福交大东门--香港城)代替。
其他的则是216路和217路变化,216路只是实行分段计价和换成了和专线车一样的车型,而217路的变化则比较大。以前217路只是从红旗河沟枢纽站--西彭汽车站,但现在分成了两路车,现在的217路从重庆北站南广场--白市驿五院,又产生一个T217从观音桥儿童眼科医院--西彭汽车站(全程票价10元)。现在这俩车的满座率不高,但客流量也还行。
✲✲✲✲以下内容未经考核,请理性观看
每一次说到回老家的公交,不知是真实还是梦境,总会记得在一个盘山公路上,我们乘坐着一辆蓝白黄混色的公交车,车上挤满了乘客,车开到山坡一半出现故障,司机让我们等待后一班公交车,等了许久,等来了一班绿白交错的公交车,车上也是挤满了人,我迷迷糊糊地上了车,最后记忆就断了。直到某一天,我在观音桥看见了那辆绿白交错的公交车(好像是618路),直接激发起我那尘封的记忆。(绿白色之前主要是两江公交,如下图)

2.其他的
从西彭到江津,本一个鼎山长江大桥的事情,却价格十分昂贵,因为都是大巴车并没有到江津的公交车,并且到了江津也无法使用畅通卡,希望这一点能被改善。
二、公路变化
以前,镇上只有水泥路,后来在政府和恒大的帮助下转变成了柏油马路,但通往西彭的公路和马鞍山的小路由于坡度太大和弯拐太多没有翻新。但好事情是把二环路口(高速上道口)和铜陶路用新修建的双向8车道连接在了一起,可是公交车好像并未采用此路线。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可以绕开中梁山的小路,即新建的陶跳路后段,可以从陶家或者铜罐驿黄金堡出发沿弯弯曲曲的小路直接到达跳蹬(轨道石林寺),路口设有石墩,只能容纳小型车通过,保证了路况的良好。但道路弯曲且未安装路灯(不知道现在安装没有),不建议夜间行驶。
三、铁路
每当提到铁路,我总会想起那在铁路线上驰骋的韶山3。直到有一天,那草绿色的身影突然被一个蓝色身躯所代替,我开始了疑问:“以前的火车头去哪里了?”。带着这番疑问,我开始了对于铁路的了解,我开始知道那草绿色的身影叫SS3,新来上班的叫HXD1C。不久重庆站也开始了3年的封站改造,5612/11次列车起始端也改为了重庆南站,许多站点也不在停靠,由于成渝线的翻新与改造,连货列也变得很少,渐渐的,铜罐驿站的站台也开始堆满了落叶······
真希望修建好的那一天尽快到来啊!!!
四、轨道交通
从坐公交回老家开始,轨道交通就开始以各种方式缠绕在我们身边了。先是修建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导致公路改道等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们还是很久,直到上初中才基本解决。当然,修建好以后肯定好处更大。随着5号线南段的建成通车,许多公交的客流都通过5号线流入环形血脉,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地区与中心地带的联系,以至于导致5号线南段客流量过大车辆压力过大。随着5南的开通,重庆轨道交通的直快车也延伸到了跳蹬,好处是方便了从江北到九龙坡的人群,倒不是唐家沱到跳蹬的人有多少,而是中间客流的快速转运,但缺点是让本就鸭梨山大的5南压力更大,普通车之间的间隔不是超短就是巨大,有时会因衔接不到位,让普通车在中梁山站等很久才发车。(04:15看一下,这还是在平峰期)

一年后,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开通试运行,只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到达江津,并且这一双流制列车最高时速120kph也是让人十分激动,让我回老家也有了新的方式(九龙园站位于华福路口),各种新的科技让你感受重庆轨道的美好(除了票价)。但目前列车仅仅只到圣泉寺,过江段目前还在建设施工,当全线开通时,笔者上述到江津的交通问题就可以更好的解决。而跳蹬站也即将成为一个新的3线换乘站,18号线的车站矗立在公路另一边,相信不久,这里一定会更加热闹!!!

每一次想到回老家,韶山3,江跳线和奇怪的公交记忆总会浮在脑海中·····总会记得在一个盘山公路上,我们乘坐着一辆蓝白黄混色的公交车,车上挤满了乘客,车开到山坡一半出现故障,司机让我们等待后一班公交车,等了许久,等来了一班绿白交错的公交车,车上也是挤满了人,我迷迷糊糊地上了车,最后记忆就断了······
天亮了,梦醒了······
梦里居隐
写于2023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