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伟人下令抓捕一男子,将其就地处决
前言
1950年11月的一个深夜,毛主席伏身案前,亲自签署了一份逮捕令。
主席要求湖南地方政府,应从速逮捕一男子,并且将其就地处决。
这个男人到底是谁?
他到底做了什么,何以让主席如此生气,甚至要在深夜亲手签署逮捕令呢?

毛泽东(图片源自网络)
一、自持武装的地主富豪
毛主席下令要逮捕的人,正是革命时期的反动分子罗克绍。
1877年罗克绍于湖南茶陵县出生。
自打他一落地,过得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主生活。

罗克绍(图片源自网络)
罗克绍祖上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茶陵人,而是由北方迁到这里的客家人。
作为外来户的客家人和原本世代生活在茶陵的本地人,从最初的时候就相看两厌。两方势力时常产生摩擦与矛盾,甚至有时还会发生火拼。
而客家人为了在这里生存下去,便团结在一处,推举出最具影响力的人来领导他们。
罗克绍的祖辈,在当时就是茶陵、桃坑乡两地客家人的领头人。

图片源自网络
善于经商的头脑外加客家人领头人的特殊地位,罗家很快就在茶陵地区扎下了根。
他们积累了不少家财,变成了一方地主富豪,甚至还花钱置办了武装力量来保护自己。
等到罗克绍出生时,罗家在茶陵的势力已然根深蒂固。
作为罗家的地主少爷,罗克绍的生活更是奢靡享受,小小年纪就身着马褂、叼着烟斗四处游逛。

图片源自网络
虽说罗克绍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到私塾进行学习。
但是他却不学正道,整日想着如何犯懒耍滑,在乡里横行霸道、鱼肉百姓,被一众乡亲们记恨不已。
这种嚣张作恶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罗克绍五十岁的时候。
这一年是罗克绍人生中的重要节点,他戏剧般的下半生由此开启。

凶恶地主(图片源自网络)
二、埋在心中的记恨
1926年正值我党发动土地革命的重要时期。
在毛泽东多次开展农民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各地的农民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
在这年年末,湖南省农民协会正式成立,组建起的农民自卫武装组织,很快就对湖南当地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等人展开了反抗和清算。

农民运动(图片源自网络)
湖南茶陵当地的人民,早就对罗克绍这个地主恶霸忍无可忍了。
当农民运动发展到茶陵县时,罗克绍如过街老鼠一般,被老百姓抓了起来。
此前一向都是横着走的罗家地主,如今被贫农押着游街示众,还站在台子上接受批斗。
而罗克绍压根就没有觉得自己之前做错了,只觉得就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存在,自己的舒坦日子才出现了波澜。
从这一刻起,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运动满怀仇恨的种子,便在罗克绍心里扎了根。
他开始寻找机会,企图对共产党实施报复。
然而让人感到痛心的是,没过多长时间,他便等来了所谓的“复仇时机”。

批斗地主(图片源自网络)
1927年蒋介石公然破坏国共两党的合作,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屠刀对准共产党人。
而此时湖南军阀许克祥,也借机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共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00多人,整个长沙都因为这场反革命政变陷入到白色恐怖之中。
然而此时的罗克绍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却大为兴奋。
他很快在自家原有的武装基础上再行招兵买马,组建起了茶陵县十八团团防局,开始对我党实行报复。
一时间,国民党反动派的倒戈和各地的地主武装力量复仇行径,致使我党人士落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而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部惊奇地发现,他们可以利用罗克绍这类地主对于共产党的不满情绪,团结这些地方武装力量,一起对付共产党。

蒋介石(图片源自网络)
于是,蒋介石随即任命罗克绍为民党茶陵县“义勇队”的总队长,还让他担任茶陵、酃县、宁冈3县的团防总指挥。
在蒋介石的帮助下,罗克绍从人人喊杀的地主恶霸,变成了湘赣边界最大的反动武装民防头目。
而得到蒋介石助力的罗克绍,这下更是肆无忌惮地开始残害革命者及普通群众。
正因如此,罗克绍也让毛主席彻底记住了他!

毛泽东(图片源自网络)
三、差点失去的军队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丧心病狂的屠杀行径,中共中央决定改变革命路线。
由原来的选择进攻大城市转变为向农村进军,在农村建立起新的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随即在当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运动。
茶陵县离井冈山距离很近,眼看农民运动将会再一次发展起来,此时的罗克绍坐不住了!
他企图要给驻扎在井冈山地区的工农革命军制造麻烦,时不时派出人马,在新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上进行袭扰。
毛泽东自然不会对罗克绍的恶劣行径坐视不管。

毛泽东(图片源自网络)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克了茶陵县。
毛泽东带领部队将罗克绍和他的人马统统赶出了茶陵县,为茶陵县清除掉了这个恶霸。
然而好景不长,当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很快便派出大批人马将茶陵县团团包围,企图歼灭我党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的工农革命军。
纵使工农革命军的士兵们都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然而国民党部队在人数上占据优势,武器又十分精良。
在这样的情势下,我军久战必然面临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存我军实力,毛泽东决定先带领部队撤出茶陵县。
然而就在撤退的时候,工农革命军中的有些战士,动起了别的心思!

图片源自网络
不得不说,井冈山革命时期,是我国革命史上极为艰难的一个时期。
新组建起来的工农革命军人数少武器差,不仅要和企图对军队进行剿灭的国民党军作战,同时还要和周边地区的地方武装势力持续作斗争,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而最令人感到担心的是,此时工农革命军的队伍中,有一些人的思想产生了动摇!
虽然大多数工农革命军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为百姓造福祉。
但是在这样艰难的境地之下,队伍中一些怕难畏死的情绪就逐渐浮现了出来。
更让人为之痛心的是,动摇心思的人还不是普通的士卒,而是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长的陈浩。

工农革命军(图片源自网络)
在亲眼见识蒋介石部向我党人士举起屠刀后,陈浩动摇了自己的心志,他想要投靠国民党。
而且这个预备叛逃的人,还不只是打算自己走。
陈浩和几个跟他一样心思动摇的人商量过后,准备连夜将一个团的士兵都秘密带走,去投靠湖南军阀方鼎英。
陈浩原本以为自己的叛逃将会无比顺利。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出城的时候,巡逻员宛希先发现了他身上的投诚书。
宛希先在得知陈浩的叛逃消息后,立马将此事禀告给了毛泽东。
队伍正是在艰难的时期,如果就这么让陈浩带着一个团的战士离开队伍,那对队伍中的其他士兵会造成怎样不堪设想的影响,革命还怎么继续坚持下去?
此时的毛泽东立马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亲自带着两个连的战士去追回第一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就在毛泽东等人赶往湖口的时候,队伍却突然遭受到了莫名的枪击。
派出人马和毛泽东等人展开枪战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被我军赶出茶陵县的罗克绍。
原来从井冈山到湖口乡,必然要经过江口乡,而江口乡却偏偏是罗克绍的根据地。
罗克绍看着有一支队伍想要经过江口乡,在确定他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后,直接下令自己的武装部队对毛泽东等人进行攻击。
看着眼前突然冒出来的“拦路虎”,毛泽东也有些恍惚,向身边的人问道:
“这些敌人都是哪里来的?”
这么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拦截他们的正是罗克绍的部队。
面对罗克绍不由分说的拦截和攻击,毛泽东很是生气。但是奈何自己带出来的人手少,武器装备也远不如罗克绍的精良,眼看这场交战要浪费不少的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当机立断,留下两个连的主力继续和罗克绍战斗,而自己则带着一小部分人走水路绕道而行,这才甩掉了这个犹如狗皮膏药一样恼人的罗克绍。

图片源自网络
正是因为罗克绍派出的武装力量,在江口乡对毛泽东等人展开阻拦,这才导致毛泽东他们在赶到第一团驻地时,发现陈浩已经带着士兵们转移了。
幸亏此时有老乡提醒他们,这支军队不过出发了十几分钟,这才得以让毛泽东等人最终追上了第一团,并将陈浩等叛徒一并带回去处置。
就是因为罗克绍的阻拦,这才使得我军差点失去一支队伍,而且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枪战中,我方有四个战士不幸牺牲,这让毛泽东尤为痛心。
每当毛主席回忆起此事时,总会对罗克绍做出的恶劣行径愤怒不已。
然而最令毛主席不能原谅的,是罗克绍一手酿造的“尧水大惨案”。

毛泽东(图片源自网络)
四、尧水惨案
1928年1月的一个夜晚,罗克绍带着大批人马,趁着夜色赶到了尧水区的一处民房。
而就在这间民房内,茶陵县的工农兵政府成员正在开会。
原来在会议的前一天,工农兵政府成员要在这里开会的消息,便传到了罗克绍的耳朵里。
罗克绍心想,自己刚刚当上蒋介石任命的“义勇队”的总队长,自然是要先立下一定的功绩,才能得到蒋介石丰厚的奖赏。
而这次共产党人士在这里开会,就是一个绝佳的立功机会,这也正是他出现在尧水区的原因。

图片源自网络
然而罗克绍也太轻视我党人士的警惕心了,当他还没有踏入民房时,就被房间外的暗哨给发现了。
虽然罗克绍手底下的人立马开枪将暗哨射杀,但宁静夜晚传来的枪声,已然提醒了房间内开会的成员们——危险已然降临!
农民自卫队队长尹子斌看情势不妙,当下决定取消会议,连忙组织人员进行撤离,而他自己则选择留下来替队友们做撤离掩护。
纵然尹子斌在危险到来时已然足够冷静和英勇,但是敌人有备而来,人数和武装力量都远胜于来开会的成员。
最终,包括尹子斌在内的18名干部死于敌人枪下,就此离开人世,这桩惨案在历史上被称为尧水惨案。
当毛泽东得知罗克绍带着人马,将这些农民自卫队成员残忍杀害后,他几度悲咽到无法开口说话,连续几天都不能好好进食。

图片源自网络
而就在尧水大惨案事发没多久,罗克绍就再次对我党人士痛下杀手。
他直接将19名苏维埃干部残忍杀害,还将许多革命人士送入了牢狱之中。
蒋介石对罗克绍做出的“功绩”十分满意,不仅给了他丰厚的赏赐,甚至在1929年为他建立了一个军工厂,可供他更加猛烈地对共产党发起进攻。
然而这桩桩件件的“功绩”背后都是血淋淋的人命!
罗克绍肆意对革命人士进行杀害,甚至还伤及无辜百姓,动不动就对附近村落进行烧杀劫掠,这都是一桩桩数不清的罪行。
最终,中共中央对罗克绍已经到了无可再忍的地步,在1930年2月,井冈山革命军对罗克绍进行逮捕。
而此时的罗克绍却一改往日暴力残虐的面目,反而换上一副谄媚的样子。

图片源自网络
罗克绍向我军表示,如果这次肯放过他,那他愿意将军工厂全部上交。
对于这种穷凶极恶的残暴之徒,我军断然拒绝罗克绍提出的交易,下定决心要将他就地处决。
然而此时的罗克绍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人救走了,就此逃出我党的视线。
得知罗克绍躲过了这次处决后,毛泽东愤慨地说:
“在井冈山有两条大地头蛇,东边有肖家璧,西边有罗克绍,不把他们打掉,我们不得安宁!”
后来直到建国,罗克绍这条地头蛇,始终没有被毛主席遗忘。
主席清楚地记得他所做出的种种罪行,势必要将他逮捕之后就地处决。

毛泽东(图片源自网络)
五、处决罗克绍
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收到毛主席的指示后,第一时间就开始对罗克绍这个人展开追查。
在一番调查过后,相关人员确实找到了罗克绍。
而工作人员眼中的这个罗克绍,却俨然一副老实模样,还是当地的小学校长,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和我党作对的恶人。
此时的罗克绍已经73岁了,一家人住在破破烂烂的茅屋里,看起来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
据当地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建国后,相关人员开始接管当地的工作事宜时,这个罗克绍显得异常激动和热情,甚至将土地和财产都主动上交给国家,一家人搬进了茅草屋里。
当地的政府人员看他认得几个字,人也憨厚,便将他聘请为小学的校长。

罗克绍(图片源自网络)
就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人员突然得知了一个惊天消息:罗克绍在一夜之间暴毙了。
等到工作人员匆匆赶到罗克绍的家中时,眼前已经多出了一座新坟。
罗克绍的家人哭诉道,罗克绍身体本就不好,昨夜直接暴毙家中。
按照客家人的规矩,人若死了,当天死必须当天埋,于是家人已经将他下葬了。
然而此时的一名老干警看着那座新坟,心中升起了一丝怀疑。
他认为罗克绍根本就没死,现在这座新坟和家人的眼泪不过是逢场作戏,演给他们看的。
随后,在老干警的坚持下,罗克绍的家人胆战心惊地打开了罗克绍的坟。
结果真如老干警所预料的一般,棺材里什么也没有,罗克绍还活着。

图片源自网络
原来在国民党大势已去,所剩部众逃到台湾之后,罗克绍就明白所谓的靠山就此坍塌了。
但凡自己想要活下去,就要夹紧尾巴做人。
所以在建国后,他一直全力配合当地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极力为自己打造一个全新的善良人设,企图掩盖自己过往的罪行,逃脱我党对他的处决。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会降临。
当相关人员找到罗克绍时,罗克绍就已经明白到,这是毛主席派人来处决他了。
然而此时的他仍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之前逃过一次,这次只要将计划做的天衣无缝,谁也找不到他,于是他就想出了诈死的方法,想要逃过历史的审判。
最终,公安干警们在罗家附近,一座后山的山洞中找到了罗克绍。
当罗克绍被带出山洞时,他终于没了往日的嚣张和奸猾,他面如死灰,仿佛在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图片源自网络
尾声
1951年2月10日,法院公开对罗克绍的往日罪行进行审判。
最终法官当场宣判罗克绍被处以死刑。
随着一声枪响,罗克绍这个恶贯满盈的历史罪人最终停止了心跳,而他罪恶的一生也终将走向了结局。
当毛主席得知罗克绍被处决的消息后,他虽未置一语,然而紧蹙的眉头却舒展了开来。
这根扎在主席心头多年的刺,在这一天终于被彻底拔除。
回顾我党漫长而艰辛的革命史,任谁也不难发现:
我党在任何时刻都是从人民的幸福出发,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为了给予所有国民幸福的生活,我党人士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努力。
但是无论是谁,只要他与人民为敌、侵犯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那我党无论何时也不会将其放过,正义的审判终究会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文至最后,还是想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衷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正直坦荡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