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24 唯生产力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4、唯生产力论
一种国际修正主义思潮。它认为社会发展只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只要单纯发展生产力,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唯生产力论从资产阶级的反动立场出发,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革命的原理,歪曲政治和经济、革命和生产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生产力[1]的作用,根本抹煞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根本抹煞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唯生产力论历来是修正主义者用来进攻无产阶级的反革命思想武器。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他们用唯生产力论来反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他们又用这套谬论来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为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开历史倒车制造理论根据。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头子伯恩施坦适应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反革命需要,首先抛出了唯生产力论。他鼓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资产阶级“统治者的宫殿”会“自然而然地崩溃”,反对无产阶级进行暴力革命。叛徒考茨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等,都以唯生产力论为依据,叫嚣“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猖狂反对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上台后,更大肆宣扬唯生产力论,鼓吹什么“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道路就是生产力的不断增长”,认为只要生产力高度发展了,共产主义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唯生产力论成为他们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残酷剥削和压迫苏联人民,把社会主义国家变为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动思想工具。
在我国,[-]这些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也都是唯生产力论的狂热鼓吹者。他们的矛头始终指向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伙借口“中国生产力水平低”,反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社会主义改造到来的时候,[-]以发展生产力为名,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反革命口号,反对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又鼓吹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套谬论,并伙同[-]背着教员,把这一修正主义谬论塞进[-]决议。在[-]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又鼓吹“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并提出[-]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这完全是[-]那个修正主义谬论的翻版。[-]一伙鼓吹唯生产力论的目的,并不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而是为了彻底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阴谋颠覆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实行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
唯生产力论同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肯定生产力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但是,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必须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才能变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迅速发展。马克思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需”,“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2]而生产力本身,是由于“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3]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阶级斗争仍然是发展生产的根本动力。我国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才能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革命统帅下,努力增加生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教员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唯生产力论“撇开阶级对抗,颠倒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4],归根到底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注:
[1] 生产技术。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77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104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