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一诊康德卷试卷答案汇总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本课主题
本课以商贸范围变化、商人地位、商贸工具发展时间轴三条为线索,教师通过展示能反映古代国外商贸不断扩展、国内商人地位逐渐提升和商贸工具使用普遍化等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神入当时的历史事件,在创设情境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同时本课布置了三个问题探究,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一点点攻破重难点知识。
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中,该单元囊括了商业贸易从起源走向发展,由地方性行为逐渐走向地区间、国家间的内容,并涉及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相应知识点。本课作为单元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解古代中外商业贸易的内容,为后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而逐步形成世界市场奠定基础。
从本课内容的编排上看,教材主要分为商业贸易的起源于发展、货币信贷商业契约这两大子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我将子目重新打散,分为国外商业贸易、国内商业贸易和商业贸易工具三大板块,并准备用1个课时进行授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缕清国内外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并正确区分古代国内外商业发展的异同,并补充商业贸易工具的相关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将古代的商业贸易交流与现今强调的“一带一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在初中和高一时对古代国内商业贸易知识有初步接触,但对于国外的商业贸易知识和三大工具的相关内容比较陌生。且学生的历史知识仍相对零散,未建起完全的系统的抽象思维体系,学生对古代国外商业贸易发展的概况、国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三大商业工具的相关知识仍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逻辑,按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补充相关的文本、图片和音像资源,力求攻破本课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总体目标: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2. 能过展示地图、制作时间轴和补充相关文字、图片材料等途径,学生准确理解商业贸易的概念,并在自主探究中整理出古代中外的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概况、三大商业工具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素养。
3. 能通过展示图片、文字、影像等史料,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探讨古代中外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的异同点;阐释古代中外商业贸易的特点与发展原因;阐述古代三大商业工具的发展并分析其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己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
4. 能通过展现图片及相关文字材料,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感受古代商业贸易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并引导学生对制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引领学生正确看待古代商业贸易制度,体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随时代与形势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的思想内核。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古代中外商业贸易的特点、三大商业工具的发展概况、丝绸之路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古代中外商业贸易发展的原因、三大商业工具发展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