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能够再次开创新时代的天才
有时候在想,我们所熟悉的业界,从天才们开创一个崭新形式以来,有没有在技术和思想层面(抛开科技进步)有过什么新的进步。
想了想,没有。
倒不如说,反而在走下坡路可能更准确一点。
到现在人们还是在用华尔特.迪士尼方式去制作动画电影,按照他的方针去做卖座的动画,去传播到世界各地。迪士尼所开创的真人动态捕捉,甚至现在可以用到CG动画上。

皮套造型师品田冬树表示“很可惜,时至今日(从奥特Q之后)我们所使用的特摄仍然没有任何进步,只是在原地踏步。”
业界还是在使用圆谷英二发现的味增汤爆炸,还是在用钢琴线吊着飞机打穿着皮套的演员,还是在微缩布景里踩来踩去。除了危险片段由原本手绘和胶片的合成变成了直接上电脑用CG或者绿幕合成以外,没有任何改变。

漫画和TV动画仍然还是在延续手冢治虫开创的商业模式,在延续手冢治虫开创的“电影分镜式”的漫画,还是在沿用手冢开创的各个动画职务以及“银行画面系统”(保存原画后重新更换背景重复利用)。甚至现在所有类型的动画和漫画,都能看到手冢治虫的影子。

鬼才斯坦李所开创(也不能说是他创造了最初的超级英雄,但是属于超级英雄的时代确实是他开创的)的超级英雄模式,同样和平凡青年如出一辙的有血有肉的超级英雄,不仅被竞争对手DC所借鉴,还影响了以奥特曼,假面骑士,闪电人,电脑奇侠,战斗狂热J等一众的日本特摄英雄。
然后在斯坦李之后,或者是说在他创造的超级英雄基本结束了他们的独立电影之后,漫威也逐渐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就宛如东映在失去了石森章太郎之后,东映的特摄英雄就开始慢慢退步一样。

从惊艳四方到平庸,到彻底融入千篇一律的市场。
他们所创作的作品,都像被点了金手指一样,无论是最普通或者在他们眼中属于失败作的东西,放到同时期的同类作品里,仍然绽放着异彩,这就是天才作物的特殊力量。
手冢治虫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什么天才,我做得到的,你也可以做得到。”
反正我是不信,谁能像手冢治虫和斯坦李那样,几乎彻夜不休的做作品。
斯坦李的精力充沛到异于常人,甚至可以一天内完成多本杂志的创作还能在下班的业余时间接其他的漫画原作还有小说创作,还外加广告词的编写。
手冢治虫无论是吃饭时,在飞机上,还是坐车时都能持续不休的画作,甚至还有同时间绘制五六部作品连载的能力,譬如先画一页阿童木,紧接着画下一页的时候就改成黑杰克,下一页换成三眼神童,下一页是缎带骑士,然后再走一个来回,回到阿童木的下一页。同时间构思五部作品的画面和剧情,台词,并且丝毫不间断,这不是人类能做出来的。据说这样做是为了杜绝编辑不服先给谁稿子,为公平起见所以四五部稿子一起画。
天才们的多才多艺自然也和后面那些只擅长动画或者特摄一个领域的后继者不同,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做什么都能出类拔萃,都能有独特的成就。
斯坦李在参军期间不仅掌握了无线电用法,还拍摄了大量宣传片和解说册,用于新兵训练,他拿卡通画的解说形式,使得美军学习效率提高了30%。而他在小说以及广告新闻上也颇有造诣。其出色的商业才能更不用说。
手冢治虫不仅是最早作为漫画家开设管理公司和独立动画公司的漫画家,还会为歌曲作词,甚至大量动画作品是他全程包揽人物设计和原画,一有空了就跑到动画部门陪着一起画原画,总之第一时间把最困难的原画揽到自己身上,其他人害怕影响漫画创作,都求着他不要再干别的了。
除此之外的手冢治虫,还是个出色的演讲家,一生中展开过多场演讲,做过大学的讲师,也写过动画剧本,还做过电影评论,更别说他本身就是一位医学博士了。
圆谷英二的才能更甚,最初作为玩具设计师的他,不仅发明了移动证件照拍摄亭,门铃,还有滑板,甚至受邀为世博会创作影像装置。作为发明家也颇有盛名。

而他们的思想也是更加开放,更加与国际接轨的。
尤其是老一辈的日本电影人,他们所倡导的是,我们要向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拍摄技巧以及叙事风格,然后再融会贯通,做出自己的东西。圆谷英二奉雷鸟和金刚为至宝,手冢治虫更是将迪士尼称之为一生的灵魂之师,而且也得到了迪士尼的大力认可。
也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日本才能在60-70年代创作出大批能够令全世界产生共鸣的出色作品,足够在国际化的同时打出日本创造的名号。譬如《奥特曼》,《电子分光人》,《哆啦A梦》,《魔神Z》,《鲁邦三世》,《铁臂阿童木》,《海王子》,《凡尔赛玫瑰》等杰作。既有日本独有的风格,又能和国际接轨。

然而以手冢治虫的去世为契机,以宫崎骏为首的二代电影人则表示,我们反对借鉴国外优秀影视作品,我们要做出自己的日本风格影视作品。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无论是动画还是特摄,还是日剧,电影都很难像之前的黄金时期那样走出国门,甚至一度成为了炒冷饭和低成本的代名词。
我称之为这是最黑暗也算是最光明的时期,这一时期领头的人确实创作出了大量精品,譬如宫崎骏,押井守,庵野秀明,新海诚等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领头羊能做到什么程度,不代表后面的业界就能够复刻他们的辉煌。
宫崎骏给手冢治虫戴帽子表示是手冢治虫创造的压迫人的制度,让动画业界失去了希望,并表示我们不应该借鉴手冢治虫。
(当然宫崎这个手冢治虫有罪论现在已经辟谣了,历史还给了手冢治虫清白。但还是提一嘴。)
但他不知道的是,以手冢治虫为首的第一代电影人,所面临的是更加窘迫的环境和市场,而且他们挑战的是更加紧迫和贫穷的电视动画,而自己为首的则是资金相对而言更加充裕,时间更加宽裕的电影动画。

在经历了90年代的OVA黄金期之后,步入00年之后,日本动画开始走入衰亡。这期间电视动画和剧场动画也佳作频频,都能推广到国外。但除了《海贼王》和《火影忍者》以外,大多都从欧美国家的电视台消失了。停播的理由各式各样,但是像以《名侦探柯南》为首的前期确实是打着国际化,后期越走越小,甚至局限于大部分案件都必须用日语谐音梗和日本文化去解答的怪圈,比起因为血腥暴力被欧美抛弃,我更趋向于欧美国家畏惧这样的文化输出。
而《千与千寻》《龙猫》等宫崎骏经典作品,在欧美已经成为了日本动画的代名词,能输出一是因为本土票房很高,足够优秀,二是因为他可以作为新鲜的舶来品,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宫崎骏作为手冢治虫最合格的继任者之一,虽然选择了和他完全不同的道路,但仍然创造了时代。
可他在驳斥手冢治虫引发了个人崇拜之后,不由自主的自己也引发了对自己的个人崇拜。
就拿鲁邦三世而言,宫崎骏的作风是独一无二的,在宫崎骏的卡城在欧洲获奖后,宫崎骏在国际上地位提上去了,宫崎骏的风之谷一票而红了,一群拍羊屁的导演就跟着致敬宫崎骏,跟着模仿宫崎骏,结果搞出一堆不是鲁邦也不像宫崎骏的怪胎,而把鲁邦自己原本的自由洒脱的风格也改的不知道哪是哪了。
特别是随便拿首fire treasure就以为自己致敬宫崎骏的特别篇,评价都很低。
再拿新海诚举例,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你的名字》都实现了海内外的名利双收,叫好又叫座。毕竟日系小清新很多海外观众都是第一次看到。但是第二部大规模的商业巨作《天气之子》却俨然成了“天弃之子”,褒贬不一,争议极大。后面一批跟着你的名字一同海外输出的同类型的“日本青少年的爱情能拯救世界”电影,《声之形》《烟花》《你好世界》《海兽之子》都只能说褒贬不一,没能获得预期的关注和口碑。

这种完全局限于日本本土情感和文化基础上的商业作品,一部两部都还好,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新鲜感和感动。但是开始层出不穷的时候,无论对于日本内地还是对于国外市场,都会有一种审美疲劳。
因为本质上,它是只属于日本人的情感生活,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感生活是这样的,哪怕日本人自己的情感生活,也不是这样的。
本土的观众会觉得你蹭热度,海外的观众无法感同身受,只觉得纳闷:为什么现在都是这样的动画电影?
我很喜欢设计师前田真宏在为帕瓦德奥特曼的怪兽设计时所说的一番话:
“既然我们在设计全世界人民都能看到的东西,那么就一定要和他们共情,要和所有能看到这部作品的观众共情,这样才能真正和国际接轨。”

日本动画的输出量越来越大,但基本都上不了欧美电视台,甚至有的连海外配音都没了,欧美人毕竟喜欢萌腐宅的只能说极少数,现在哪怕欧洲还是在定期重播以前那些经典老动画,能够同步播放的也就哆啦A梦,鲁邦三世,海贼王这些了。
我们仍在使用伟大的先辈们所一手缔造的产物。
或许我们继承了,但我们都只做到了随着时代变迁,他能活跃的部分越来越狭小,总有一天会因为不当的利用而最后枯竭。


我们所做到的创新,不过是越来越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讨好特定人群的内容越来越多,能够让全世界观众和全年龄观众共同享受,产生共鸣的内容越来越少。
未来科技所带来的创新,不是我们的业界所创造的,而是科学家的结晶。我们通过电脑数码动画脱离了赛璐璐画和手绘背景,但是电脑拼图组成的背景毫无美感,电脑着色的大方块令人汗颜。我们利用CG和绿幕摆脱了手工制作的布景,但是却因为经费和诚意不够,创作出的画面还不如手工来的舒服。


创作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再不是手冢治虫一边画漫画一边带着以前十几个人忙活2小时的动画特别篇的时候了,再不是什么东西都必须要靠手工去创造的时代了,再不是斯坦李和两名画师负责几十本杂志漫画的时候了。

制作的环境和科技极大的发展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技术却仍然在吃老本。
比起以前的困境,我们可以用电脑做出更漂亮更精致的动画,可以用电脑完成以前怎样都做不到的爆破场面。


但是我们却缺少了更重要的东西,业界还是在不断地萎缩。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我们的时代缺少能够创造新时代的天才。
我们现在还没有遇到。
但是我们都不是天才。
那么这个业界就必须要停止转动了吗?
宫崎骏和庵野秀明所活跃的年代,东映和圆谷特摄所高产出的年代,斯坦李和其他创作者一同奋战的年代。

都没有能够改写时代的天才。
那么他们是依靠什么带动了这个时代呢?
我们需要天才吗?需要。
但是,不能因为没有天才,就彻底原地踏步,或者越走越倒退。
天才和开创者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百年都不见得能再出一个手冢治虫。
与其自怨自艾,与其叹息说这个业界要完了,日本动画的时代要结束了,特摄要进历史博物馆了。
不如好好想想。
我们或许没有天才的才干,但是我们仍然有对这个事业的热爱和决心,
唯有这份决心,我们不应该,也不可以输给任何人。
只要还有这份决心,这个业界就还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