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将才和帅才,我选择帅才

2022-08-29 08:45 作者:李辉说口吃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李珩,来自四川,我是老师的学生,今天有幸接受老师邀请,来分享我的口吃改变经历。

 

我的口吃跟绝大多数口吃朋友一样,都是小时候好奇模仿学习口吃,最后导致了口吃。

 

我小学的时候,也没有放在心上,除了紧张的时候有所口吃,其他情况倒是挺好的,性格也是很开朗的。

直到初中,我的口吃开始加重了,有些同学也开始学我说话并且调侃我,那时候谁学我说话,我都会很生气的过去打架,几次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话。


也许,对于老师来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吧,但是对于这个死要面子、血气方刚的年龄,是不可饶恕的。

 

上了高中后,我的心态也逐渐好转了回来。同时,我发现,当专注于一件事物时,口吃的频率就会减少。

 

或者在运动后,处于一种亢奋的心理时,讲话也会好很多。高中时的生活很平淡,每天都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寝室。

 

上大学后,我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普通话不标准,我与不相熟悉的人说话时,往往要说两三遍,多数情况下,第一次说事情是没问题的。

 

但是第二次就感觉有些张不开口了,就有一种要口吃的预感了。特别是在英语课上,老师喜欢让同学们上台对练英语,可我总是想逃避。

 

英语对我来说,难发音特别多,经常闹笑话,十个单词的句子,磕磕巴巴能说成二十个,久而久之,我就开始变得不爱说话了。

 

我也想过练好普通话,但是已经成型了,在宿舍也抹不开面子练发音,大一时经常早起来到学校偏僻人少的地方,练习普通话,也有一定的长进。

 

但是,比起说话近二十年的方言,还是没有节奏感,朋友们说话都是想到啥说啥,而我说一个字后就要想着下个字的发音需不需要变动,是平舌还是翘舌,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没有自己的节奏感。

 

我最后还是没有坚持下来,回到了以前的说话状态。

 

如果说高中生活,对我来说是平淡的;那么大学生活,就是多样的,高中需要说话的机会很少,大学需要开口的地方很多,也经常需要上台展示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方法。在一般的小组展示时,我都会第一个开头,先用一个幅度很大的动作带出要说的第一句话,后面说话就会好的多。

 

如果我被安排到后面展示,前面的组员说的越多,我心理就越瘆得慌,可能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

 

大学毕业后,我也找到与专业相符的工作,对待工作也算兢兢业业,工作态度也很好,领导也很赏识我。

 

我们每周一都会开一次会议,也是我每周最慌的一天,在双休日休息时只要一想到周一的会议就很烦躁,开会时,大家也都看得出我非常紧张,说话也是非常不自然的。

 

有一次,我的机会来了,领导要带我去见甲方,来确定最后的方案。当晚,我紧张得失眠,为了不出差错,第二天灌了两大杯咖啡就去见甲方了。

 

可结果,因为过分紧张,甲方问我时,我总是吞吞吐吐,场面很是尴尬,还是领导为我解了围。

 

虽然合同还是顺利签下了,领导看我还是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晚上独自约我去吃了饭。

 

饭桌上,领导对我表达了充分的肯定,方案非常好,考虑也非常周到,后面,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小李,你是个将才,看过《士兵突击》吗?

 

你就像许三多,是兵王,一个顶俩,顶十个都没问题,但是许三多带兵打战你觉得可行吗?许三多永远只是个将才,他成不了帅才!你懂我的话吗?”

 

他的一番话,让我知道了我的不足,我的能力只适合做方案,而沟通一一塌糊涂,那个时候我决定了,我一定要矫正好口吃,我要做我能做的事情!

 

当晚,我找了许多关于口吃矫正的信息,了解了一些口吃矫正的方法,当然,也看到了老师的文章,并向他咨询。

 

我选择老师的理由很简单,老师是我咨询中,唯一一个让我感受到陪伴学员成长还是在线上的,我感觉比较适合我。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组同时负责几个项目,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不能离岗去参加口吃矫正班,而老师却刚好满足我的这个需求。

 

我非常感谢老师,如果早几年找老师报名,可能老师根本就不会收我,毕业后这几年的沉淀,让我更加的沉着了。

 

老师的矫正方法很有用,我记得,矫正一周左右,我在周会上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发言我压力小了很多,让我越来越有信心了。

 

后面随着每天的训练,我的改变越来越大,我说话越来越好了,在周会上我开始主动发言了。不像以前与同事沟通基本靠打字,也开始主动面谈了。

 

现在,我已经不为说话担忧了,感觉说话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工作和生活中也没有以前那种说话口吃的压力了,我很喜欢现在我的样子。

 

将才和帅才,我选择帅才。

 

 


 

 

如果,你有口吃;如果,口吃给你的说话带来了影响;如果,你想改掉口吃且已做好了受苦的准备,可以随时找我聊聊。


将才和帅才,我选择帅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