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胃病分为这六种,一定要知道!
中医将胃病主要分为这几种
1寒邪客胃
指的是寒气侵胃了,人怕冷,胃也同样怕冷。
症状:一般突然发作,患者为了减轻胃部寒气会自发性地想要吃暖热的水或食物,此类胃病忌食生冷,否则寒上加寒。
治法:以散寒止痛为主。如果症状较为轻微可以直接用热水袋捂胃或喝一些生姜红糖水等暖胃的汤药。症状较重者可服用中成药良附丸,配方中的高良姜和香附子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2饮食停滞
胃虽然是消化器官,但它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暴饮暴食,胃也会“罢工”。经常性的积食不化会容易引发胃胀、胃热等。
症状:主要是胀痛,能感觉到肚子被食物堆满没有消化。甚至会觉得反胃气、呼吸困难。总觉得肚子里满是食物,无法消解。并且由于食物积滞患者往往会大便困难。
治法:以消食导滞为主。通常情况下,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方中的山楂、神曲、莱菔子可以消食导积;半夏、陈皮、茯苓能和胃化湿;连翘可以散结清热。也可使用金渭泰养胃粉搭配舒克幽益生菌调理。
3肝气犯胃
经常生气,肝火过旺,或者心情不顺畅、精神状态受到刺激后就会影响到胃。
症状:常伴有胸骨下闷痛,严重时会波及到肝。患者嗳气非常频繁,且大便不爽。
治法:以舒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内含柴胡、芍药、川芎、香附可以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顺气和中。
4瘀血停滞
症状:与一般的胃痛不同,会有较为明确的疼痛部位,用力按压时会加重疼痛。甚至还有针刺感。有的还伴有吐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也就是西医中的消化性溃疡出血。
治法:如果症状严重应当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治疗。出血等急性症状缓解后,可再服用黄土汤加以调理。内含的灶心黄土可温中止血,白术、附子能温脾补气,生地黄、阿胶则能滋阴养血。
5胃阴亏虚
症状:主要由阴虚津少引起。患者胃部隐隐作痛,并且常觉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治法:可服用一贯煎和合芍药甘草汤。前者用沙参、麦冬和养胃阴;生地黄、枸杞子滋养肝胃;当归用来养肝活血,促进胃气顺畅;川楝子疏肝理气。而后者中的芍药、甘草能缓急止痛。
6脾胃虚寒
症状:患者一般肚子一饿就痛,痛感隐隐,喜食温热,进食之后疼痛会明显缓解。这也是西医学上所说的“空腹痛”,多半由十二指肠溃疡引起。
治法:可用黄芪建中汤,此方主要在于温中健脾。其中黄芪可益气健中,其余诸药则能温脾散寒,缓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