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作家的特点是什么?
:一名作家的特点是什么?
:独特文笔?内核塑造?
我想,一名作家有卓越的共情能力。与大众世界,与笔下世界,与内心世界共情的能力。
(共情能力是分高低的。)

与人共情是人之常情。我们作为大众,经别人传叙,都会与故事里的人共情。比如: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共产主义者共情,与劳苦的人民大众共情,与身边有幸或不幸的人与事共情,或在有心人的利用下,与明星共情,与资本共情,与受罪之人共情,与国家共情,甚至与已死之人共情。
而这些,都只是人性,是属于主观与主体的影响。
但作家不一样,作家的共情,出于对世界,对他人,对需求最单纯的描绘,
作家笔下的故事,都是独特的世界,是现实与想象的冲撞虚构,也反映着内心与需求的现状。
其实很好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
作品只是冰山一角,作者却在雕塑冰山。
理解以上两句话,作家基本上就是这样了。或者说,所有作者都是如此。

真正的作家,不仅仅是将故事撰写给读者看,更是服务自己。
写作品,是为了满足读者;但绘世(描绘世界),却是满足自己。
你问问哪一个作家,如果故事能吃饭,谁不愿意一天到晚劳动在文字里?
人们会觉得,劳动累,会劳动真了不起,会觉得为爱发电不值得。
因为这一切都被资本异化了。
一个人,究竟有多少时间,是奉献给资本的?
一个人,究竟有多不舍,才会把岁月换给资本?
你以为资本雇佣了你,实际上是奴役了你。即使有一天,赚的钱九一分成,你九它一。那你也不过是资本的傀儡。因为你所用在真正有价值的劳动的时间,都被资本榨取了。甚至会觉得,人本来就是要”劳动“的,但你却忽略了这已经被扭曲意义的”劳动“。
作家是伟大的,但也是脆弱的。
伟大在于,作家接触了世界暗的一面,又在光的一面讲诉故事,让人们守住光。
他们躬耕于黑暗,服务于光明。
脆弱在于,一旦接受了世界的暗面,颇具共情能力的作家,往往接受不住自己的软弱与无力。
他们的心灵不足以承载全部的光明,也不足以承受全部的黑暗。
为什么?因为作家什么都做不到,真的很难改变什么。
一旦接受了自己的软弱!那······我就是!!!无力的~
讲个笑话吧。
如果三体危机真的出现,那人类应该让大刘出山。
不好笑?
本来就不好笑。
所以这就是作家的能力。
所以,一个人,究竟要有多伟大,才能在地狱的尽头拉回整个世界?
这句话并不是英雄史观。
举我个人例子,我想拉回的,是全球共荣的世界——他从未出现过,但我也从未放弃过幻想。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员。

读者通过作品还原作者笔下的世界。世界是静态的,过去的。
作者不需要还原。因为矛盾点,转折点,都是为了吸引读者而写,在作者心里,作品是动态的,是正在发生的。
每一个读者认为描绘的好的角色,都是在夸作者描绘的好。
而作者,只是在庆幸自己没有描绘差。因为在作者眼里,人物是本来存在的,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就如同曹雪芹自己写的那样,自己只不过是”偶得此书“。在作家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一名文笔拙劣的记述者。(姑且这么认为吧)
所以会想:究竟是怎么易绘世呢?
故作家比读者更不舍得这片只在文字里的世界。
说人话就是:比宅还宅。可能他与你(动漫里的)老婆才是真爱。
个人水平,写不了那么黑暗和露骨,例子你们直接参考历史上知名作家的今生今世就行。(别参考个穿越转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