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jt叔叔《庄子•齐物论》笔记(七)

2022-08-22 12:37 作者:o青明o  | 我要投稿


        <齐物论>中【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是道家科学测量人心坏掉程度的检测表。

        【喜怒哀乐】还是不够强的自我(偏见,不符合真相的观念),是【我以为是这样……】的【自以为是】。而到了【虑、叹】,人的自我逐步增强,就会转变出现【自以为非】的部分,内心开始出现不符合真相观念的【自责、罪恶感、羞耻心、面子】的部分。会出现【我感觉我好厉害】和【我感觉我好差劲】两种自我结构。从代偿反应,逐渐迈进【解离】。

       讲到【解离】,在心理学里有医生定义为【邪恶心理学】。心理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发现有一类病人【完全查知不到自己的恶意】。【解离人】的特征是【言语、内心都真的相信自己在爱人】,可是他的行为【事实上,一直在伤害别人】。语言结构体现为【我这么做,是爱你的】,他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伤害】。完全感觉不到【对别人的恶意】。

        所以,【感觉不到自己恶意的人,才是真正的邪恶】。

        以庄子提出的【理论框架】,用当代的语言讲,人的右脑这部分(科学界有做过实验),是具备【测谎机制】的,当一个人的信念观,执着的部分,也就是不能【承认事实】的部分【互为消长】,不能承认事实部分越多,能承认事实得部分就越少。这个整体的消长画面,就是庄子的【邪恶心理学】。

        你【不能】承认事实部分越多,导致【承认事实的部分】被消灭了,这个人就会完全【解离】掉了。这是庄子式的【科学正确道德观】。

        那么【虑叹变慹】的“虑”之人,他在生活中回答讲话会【答非所问】,会【我以为的去幻想】,当幻想的东西不符合事实,【你相信的,和客观事实不同】,这样状况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的心神就会【折损】。

        那个折损如果在一件事情上,让你出现,【我没有这个意思】这种语言,完全否认自己行为上对别人有恶意,你就是解离了。人的解离通常不是一下子解离,而是一点一点【渐进式】的,你的心神坏掉的那部分,就是自己解离掉的部分。

       当【虑叹变慹】,从【变】到【慹】,这个人从代偿反应【过渡】到,【姚佚启态】的完全解离之间,是通常会发生的状况。人心的变坏,是在自己无意识间慢慢的积累,到最后出现一个量变到质变过程,在这中间的过渡,认真观察会有很多【行为上、言语结构】的征兆与铺垫。

        比如,生活中一个朋友在讲,一件你听来不舒服的事,你有礼貌提醒,但是他自我觉得还好呀,还是会一直讲,重复讲,搞得你很不舒服,当你再次严肃提醒他不要讲,他会以“我没有想到,我这样说话你会介意呀”,这种语言结构来推卸【完全与自己无关】,这就属于“我没有这个意思”的状态,属于【解离】。他【完全看不见,感受不到事实的真相,不知道在伤害到别人】。

        又比如,明晓得事实是,有人开车就会不认真看路,你还傻傻的过马路不看来往的车,被车撞,明明是自己不认真看路,却以【我没有想要被车撞】来认为自己没错。

        护士糊里糊涂给病人输液,输错发生医疗事故。也不能用【我其实没有想要草菅人命啊】来开脱。到底是不把【人命当一回事】,才敢【容许自己不小心】。

        所以,如果以【没有注意到】而造成意外,来【免责】的话术“我没有这个意思”,这都属于【解离】。要承认【自己有恶意的念头存在】,有在支持自己行为造成不好的结果,这样就【不解离】了。这样做,其实是对【自己诚实】,也是在做【承认事实】。

        像与身边亲人关系,比如父母,经常以“我这样做”,虽然事实行为上有伤害到孩子,但是他却以,【我这样做,是因为爱你的,希望你过得好,能幸福】。但是,他对别人的好,事实上是【基于错误的观念,不符合事实的观念】为来源的【搞错的爱】。其实就是解离。

       要如何分辨是否解离,一般心中之神被消灭的人,就是完全【丧失承认事实能力】的人,他自己会相信【我有正能量,我有光,我有爱】,这样的状态称之为【解离】。

       荣格心理学的定义会是:自己跟自己是【脱开】的,【自我挑拨离间成功】的【离间者】。

       解离的人,你看他讲话话术是【我是爱你的】,但是他这个【自以为的真心】都是他我执的演技。所以,他的特征是【完全没有同理心】,明明把人家搞得很痛苦,可是【自己没办法感觉别人是痛苦的】。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世界有很多【道德正确】的好人,总会在【正义的一方】训诫别人,他【最不会感觉到对方是难受的】。当你觉得自己是【完全正义】的时候,你就没有【同理心】。

       一个是【感觉不到自己的恶意】,一个是【完全没有同理心】,这是【解离人的特征】。

       这是庄子所认为,心中之神死掉,已不是人的状态。解离的人念波是很毒的,呆在他身边很难不受伤,待久了就会重病或疯掉。

       当一个人的代偿很厉害,不实念波增加的很多,他的心中之神越来越受伤,就达到【变】字的状态,人就变成【能对自己说谎】。【变和慹】都还不能算完全解离。

        一般人最开始是罪恶感和羞耻心太多了,超怕别人责怪她,一被责怪马上就会出现一套,【自我合理化的理由】,说辞,来解释。习惯之后,这个人就越来越认同【我的谎言】,就越来越能【自圆其说】的【骗过自己】,然后就会解离。

        越接近【解离】的人,越会相信【自己想的】就是真的。

        掉到【变】字的人安慰能力很强,很会【颠倒黑白】的劝说,并且带着对方去【颠倒黑白】。所以安慰能力很强。

       而庄子的自我疗愈,是用承认事实,来疗愈自己的。你的心符合真相的时候,就会有疗愈效果。

       到达【慹】的阶段,这个人会给人一种“冬眠中的蛇”一样的表情。这个人也没有特别会惹人注意的怪地方,就是冷冷淡淡的。他的表情是一种莫测高深的、似云似雾的微笑。他的【高傲】已经完全【内化】,变成一种【完满自我满足】的状态。

        这种人在被人批评的时候,一点不痛苦,反而露出一种非常甜美,像冬眠蛇一样,自我满足的微笑。

       由【慹】这个点再掉到【姚佚启态】,一个人就差不多完全解离掉。一般心理学定义为【心理变态】。

       像家中如果先生是解离的状态,那么家人多半就会被影响,出现心理学的精神分裂。

         如果【解离】在修行中体现,就会是“无相天魔”的状态。因为人的【情绪、辩论冲动】积极意义,是帮人认出什么是自己【我执】的部分,而有一种修行人会认为【有情绪是不好的,人不可以有恶念】。于是,他硬是【压抑】心中【负面的部分】。压抑到变成【没有情绪】。并且也不跟人辩论。

        当一个人把我执的标签撕掉,变成【隐形的我执】,你自己就再也找不到它了。这类人用他的【执念】去向善,执着的不去动恶念,压抑到自己【没有情绪】,也不去【辩论】,这就是宗教定义的【无相天魔】。

       庄子后面讲的【姚佚启态】,文字理解就是,【姚】不祥之物,妖。【佚】,失去人的状态。【态】是演技。【启】是打开。这四个字关键起来就是:一个不是人的妖物,打开了它扮演一个人的演技。

       

整理于《庄子白皮书》

         


jt叔叔《庄子•齐物论》笔记(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