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沉默到语言游戏

2023-02-26 11:12 作者:蓝色的儿童俱乐部  | 我要投稿

这是我在豆瓣对《逻辑哲学论》的书评,欢迎讨论。

这本书是一年前读的,而这些感想是昨天晚上洗澡的时候想到的,故补一下书评。个人的主观理解。 维特根斯坦预设了一个作为唯一真理的世界,而语言作为对世界的图示,必须依赖原子命题和正确的逻辑来与世界咬合在一起。这样的设想最终在逻辑哲学论末尾走向失败。世界变成了无法理解,无法解释的东西,它只能显现出来,作为一个直接给定的东西强加给我们。 世界的存在本身就转变为一个外在的东西,一个不可言说的东西。这样,任何言说都不是关于这样一个外部的,就连“外部不可言说”这样的宣称本身也不是关于外部的。因而这样的宣称指的并不是:世界vs语言,而是语言vs语言。也就是说,既然我们不能对外部说任何东西,那么外部对于语言的摧毁(也就是沉默),并不是语言与一个外部的矛盾,而是语言的内在矛盾。那么沉默就不是对待外部的忠实的姿态,它也是语言的一部分,沉默并不是真正的沉默,而是不-言说。 而外部恰恰以这种方式介入——通过语言走向自相矛盾,外部才成为外部。这也是逻辑哲学论这本书本身的真理所在。它的真理意义并不在于提出一种沉默的姿态,而是通过整本书逻辑的运动走向失败这件事本身揭示了一个外部。也就是说,最终的外部不是白嫖的,而是通过维特根斯坦经历一整本书的探索走向失败而揭示出来的。恰恰是言说的失败使得外部成为外部,恰恰是因为不可说所以要不断言说。 因而,言说本身的“真理性”,言说是否符合原子命题是否遵循逻辑是否经过澄清、分析已经不再重要了。世界的真理作为一个外部并不再是一个暴君一样的专制的真理,严格地限制住语言的逻辑,成为毁灭性的力量,而是朝着一切语言敞开了,它将自己复数化、多样化了。任何言说,无论合乎逻辑还是不合乎逻辑,它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是世界的自身内反映。世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世界,世界是一个万花筒,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碎片,因而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对于世界的语言。这是极具解放意义的。 而这,就走向了晚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不同的语言多姿多彩,拥有它的游戏规则(本体论预设),而不再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宣称自己是绝对的真理,来毁灭其它语言的合法性。没有正确的、唯一的语言,重要的是去玩,去真真正正地生活。

从沉默到语言游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