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于儿神

编号:1969-H-06-009
附属编号:1969-H-06-009-BC1046,1969-H-06-009-870
代号:于儿神
风险评估:辛——丙
编号:1969-H-06-009-A
代号:长生宗
风险评估:壬
负责探员:伍肆柒
一.探员伍肆柒的任务报告一
一九六九年六月,我分队于XX山脉的深山中接触到一个村落,具体坐标位于(XXX,XXX)。本村落似乎与外界接触并不多,以田耕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一个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环境下,仍能看见很多年长者活动在村中,其平均年龄要远超我们此前接触过的很多村落。不过此处民风淳朴,因此我们并没花多少精力便发现了村落中信奉的宗教“长生宗”。
我分队对此宗教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这个宗教唯一的祭祀活动便是每年一度的山间祭典,其祭拜对象为一个名为“于儿神”的神祗。我队离开后暗中观察了本年的祭典,确认其并无任何诸如活人祭祀的危害性行为。
二.探员伍肆柒的任务报告二
我们暗中对此地的宗祠进行了考察,并在其中发现了破损的古画和古籍。在历史学者XXX的帮助下,我们根据这些信息大致还原了此地宗教的诞生过程,并在多日搜寻后在山中取得能够佐证猜测的物品,深感其中信息至关重要,特此记录。
据古籍记载,此村曾幽闭与山中,故村中愚氏欲带领村民开凿山路,通向外界,一位手握长蛇、身披霞服的山神感念其决心,遂为他们移开大山,赐福这片土地,种出的作物饱满,吃后让人延年益寿。村民根据山神口中唤作“于——儿”一般的叫声,将其尊为“于儿神”,并立“长生宗”为其信徒。
记录当时情景的古画虽然破旧,但仍可识别出其中的于儿神被一团彩光包裹,从天际降下,摧毁了两座山头,并渐渐融入土地之中。
在有了肥沃的土地后,村民便开垦农田。但随后漫长的岁月中,于儿神的赐福似乎逐渐减弱,记录也一度残缺。
约870年附近,才再次出现详细的祭拜于儿神的记录。但在这部分画作和古籍中,于儿神莅临后,似乎对村民进行了血祭,而村民进行了反抗,最终将于儿神杀死在山中,受到其血肉滋养的土地再一次散发了活力。
画作中对于儿神的形象有了相对细致的描绘。其状似人形,但双腿短小,身上光滑,泛有多种颜色的光晕。双臂则呈长长的触须状,盘绕扭动,且末端有两根利爪,如同长蛇。
根据这些诡异的记载,我们大胆推测所谓的于儿神或许本质上是来自天外的某种生物,第一只个体在降临时或许遇到什么意外,坠落至地面并死去,其体内的某些东西影响了土地,在认知有限的古人眼中便成为了山神赐福,甚至流传到外面逐渐模糊为所谓“移山”的佳话。
直到870年,才有第二只个体成功降落到此处,并与村民产生了冲突,最终被村民杀死。少量存活的村民将这件事作为“血祭”与“反抗邪神”的事迹记录了下来。
三.探员伍肆柒的任务报告三
我队对此处山间进行了搜寻,在土壤中提取到微量未知成分,已经提交总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记录。该发现虽与此前推论并无直接关联,但个人认为不可忽视其潜在联系。
同时,以下一些个人观点虽无明确证明,但仍记录在此,望防患于未然。
若此前推论成立,则其一,不排除于儿神这种天外生命拥有周期性降临到某一地点的习性,根据时间推算,不确定在不久的将来,是否会有第三只于儿神降临到此村落附近。其二,这片土地上的村民不知是否会在于儿神的影响下产生我们难以直接观测的变化。其三,长生宗这一信仰的目的或许已经转变——由祭拜于儿神变为猎杀于儿神,或许会加剧以上第二点带来的影响。
四.历史学家XXX的与探员伍肆柒的信
在上次的XX山村一行后,我对于儿神在民间的流传进行了更为详实的考证。
《山海经· 中次十二经》有言:“夫夫之山。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人有光。”
可见正统记载中,于儿神相貌与山中古卷内记载无二,但却是出没X江一带的神祗,与我等所寻之处相去甚远。其背后真相已非我所能及,心感不安,特写此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