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想道德与法治必备论述题填空题

2023-02-17 23:48 作者:柒鹿恶  | 我要投稿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1.我们处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①如何担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1.人的本质、人的属性:

①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人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①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②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人生目的的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的概念: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精神态度

人生价值的概念: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意义

⑥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注意

(1)“人生目的的决定”、“人生观的决定”如果出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容易混


3.正确的人生观、错误的人生观

①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人生追求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②只有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能清楚的把握人生的奋斗目标、才能深刻理解人为什么活着,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等问题。

③端正人生态度需要做到: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④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4.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①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②正确评价人生价值: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要从个人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5.成就出彩人生

成就出彩人生需要: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通过实践去创造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重要作用

①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②理想的特征: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③信念的内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④信念的特征:执着性、支撑性、多样性。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昭示奋斗目标、催生前进动力、提供精神支柱、提高精神境界


2.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①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3.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为什么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理想与现实

①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者存在对立面:理想不等同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包含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实现理想是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的过程;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汇聚和升华



第三章:传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内涵

①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是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①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3.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

4.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5.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重大意义

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1.道德的起源

①道德的起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①道德的功能:

认识、规范、调节、导向、激励、教育功能。

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能和能力。

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②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导向、激励、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①社会主义道德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4.锤炼个人品德

涵养高尚道德品格;道德修养重在践行;积极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制素养

1.法律的概念、作用

①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二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法律效力。

②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规范作用: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2.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与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



3.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制素养

①法律思维的含义:正当性思维、规范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科学性思维。

②法律思维的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

③提高法制素养要:尊重法律权威、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提高用法能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必备论述题填空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