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常见原因与二便困难
1.原因
1.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脊髓损伤以脊椎骨折,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脊椎管狭窄,骨盆骨折,髋关节脱位等为主。其中以脊柱骨折最为常见,其发生率超过80%。脊椎骨折首先发生于脊髓,常造成脊髓和神经根的不同程度损害。如胸椎4-7节段,腰椎2-4节段和腰骶椎骨折,截瘫发生率最高;而在胸段7~1段骨折中,截瘫发生率最高。

2.脊髓损伤的位置:按损伤位置分:(1)颈部第7至胸部第3节段(胸椎第7至第9节段)损伤,称为颈髓损伤;(2)胸段3-6 (胸椎3-7节)的损伤,称之为胸髓损伤;(3)腰椎第7节至第1节(腰椎第1节至第4节)的损伤,称为腰椎脊髓损伤;
3.脊髓损伤部位:按损伤部位分:1.颈椎损伤:颈椎骨折,脱臼,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肿瘤等;(2)胸骨损伤:胸骨骨折或脱臼;(3)椎体损伤:椎体折断或脱位;
1.排便困难,口渴
便秘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排便反射消失。脊髓损伤(SCI)后,肠道蠕动减慢,肠内容物滞留时间增加,水份吸收增加,排泄物变干,最终引起便秘。另外,脊髓损伤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异常可能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

脊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是脊髓损伤后影响排便反射的主要神经。脊神经连接于肛门括约肌、直肠粘膜及肛门皮肤,并经三叉神经连接于动眼神经及三叉神经连接于肛周皮肤。当脊髓损伤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或便秘时,可能是因为直肠中缺乏足够的刺激讯号而导致排便反射的发生。另外,脊髓损伤可引起肠粘膜肌肉松弛,直肠压力下降,从而导致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