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须搏击,上海掀开诺顿《面纱》

2023-03-18 21:08 作者:amour骛  | 我要投稿


诺顿在片中扮演细菌专家费恩。

与诺顿演出对手戏的黄秋生扮演的是于将军。


扮演实习医生的夏雨得到诺顿的高度评价。

  本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张文伯)由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投资,爱德华·诺顿、娜奥米·沃茨、黄秋生以及夏雨共同主演的好莱坞影片《面纱》(英文片名《paintedveil》中文原名《神秘的面纱》)已经在北京和上海秘密拍摄了一
 个多月,日前,《面纱》邀请国内媒体到剧组探班,记者不仅在现场亲眼目睹女主角娜奥米·沃茨的表演,还获得了面对面采访男主角爱德华·诺顿的机会。导演约翰·卡兰告诉记者,“虽然这是一部由好莱坞电影人拍摄的作品,但是我坚持将它称为一部中国电影!”

  讲述“外国人如何被中国感化”的故事

  《面纱》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一对年轻的英国夫妇来到中国乡村生活的故事。在美丽而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其英国家乡舒适生活中绝对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并领悟到了爱与奉献的真谛。好莱坞明星爱德华·诺顿和娜奥米·沃茨在片中扮演夫妻,中国演员黄秋生、夏雨、冯瓅和超模吕燕各自在片中扮演重要角色。

  《面纱》于今年8月15日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内秘密开机,拍摄一个月后移师上海,片中部分以上世纪20年代伦敦为背景的戏份也全部在这里完成。按照发行方的计划,十一月初影片杀青,明年下半年将在中国上映。作为“中影华纳横店”的首部影片,总裁韩三平表示,“《面纱》这部影片本身深刻地描绘了来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是如何在与中国的民众交往中,被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所感化并发生脱胎换骨变化的,正是中外合拍片的理想题材。”

  幕后大腕多不如诺顿、沃茨“特权”多

  如果你认为《面纱》剧组只有沃茨和诺顿两个大腕,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整部影片的投资只有2000万美元,在好莱坞属于中型成本投资,但是整个幕后班底却有不少“功勋人士”。

  负责将毛姆的原著小说改编成剧本的编剧奈斯维纳曾经凭借《费城故事》获得过奥斯卡提名;服装指导鲁斯·麦尔斯也曾两获奥斯卡的肯定;来自中国的美术指导屠居华就是帮助陈凯歌的《刺秦》夺得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的那位美工师;还有曾经为《BJ单身日记》和《欲望都市》掌机的斯图尔特·瑞伯也在本片中担任摄影指导。

  在片方提供的演职员名单上,记者还意外发现诺顿和沃茨同样担任制片人工作,采访后才得知,这是为了保证他们对影片的主导权,一方面随时有权对剧本进行修改,另一方面可以控制自己在后期的巡回宣传档期。

  好莱坞评价:神化的诺顿

  好莱坞对他的评价就是———早晚会领走一座小金人的爱德华·诺顿。

  有些电影明星为成名付出了代价:媒体不断侵入他们的生活。但是爱德华·诺顿不这样,他从来不让不了解的人了解他。“一块空白的石板。”他说,“作为一个演员,这是我所追求的目标”。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拒绝回答任何关于他表演和个人生活的问题,这些事和其他人毫无关系“如果人们对你过于熟悉,你就不再是一个空瓶子,人们会往里面倒各种东西。”但即使这样,好莱坞依旧超买他的账,他的第一个角色就锋芒毕现—《一级恐惧PrimalFear》中的杀人狂AronStampler,一个人神共愤的狂徒。这个被莱奥那多·迪卡普里奥拒绝的角色为爱德华·诺顿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题名。1999年,他为了扮演《美国X档案Ameri鄄canXHistory》(1998)

  中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一改斯文形象,猛增13公斤肌肉,剃光头绪胡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暴力十足的恐怖分子。这个角色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99年他和BradPitt在引起巨大争议的电影《搏击会FightClub》中搭档演出,他的表演只能用“拍案叫绝”来形容。

  记者手记:人化的诺顿

  诺顿的采访原本安排在周三,到了上海之后,剧组告诉我们要推后一天,因为周四上午诺顿正好没戏。采访的时候诺顿告诉我们,周三是娜奥米·沃茨的生日,所以没有谁再为推迟一天的采访而抱怨。

  投资方对于这次采访非常重视,《面纱》的全球宣传负责人博纳德女士提前几天专程从南非飞到上海组织安排。按照她的要求,每一个提问都要事先提交给剧组“审查”,而每家媒体的问题不能超过三个。然而在采访当天,她却只给参与现场采访的十家媒体提供了7个提问的机会。

  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在采访结束前的最后一刻,我从诺顿那里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一个多月前,确切地说是8月18日诺顿生日的当天,我将一个生日蛋糕送到了他北京摄影棚的化妆间,当我再次提起那个蛋糕的时候,诺顿马上指着我问,“是你送的吗?棒极了!我和剧组的人一起分享了它,味道很不错!那是我在北京收到的最意外的礼物!”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兴奋的呢?

  对话

  诺顿:北京的规模简直不可想象

  我曾经研习过中国历史

  记者:《面纱》这部影片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开始筹拍,而你是最早确定参与这部影片的主创,这几年当中发生了不少的变化,是什么让你坚持到今天的拍摄?

  诺顿:确切地说,我在六年前就已经读过了奈斯维纳的剧本,他一直是这部戏的编剧,虽然六年中《面纱》的故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是影片的精神始终没有改变,影片中的这对夫妻的感情从一开始的对立,到后来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们的性格曾经很幼稚,对爱情的看法也截然不同,但是最终的结果却超越极限,细菌专家费恩这个角色可以说对我充满吸引力,也充满挑战。

  记者:按照你的说法,《面纱》现在的故事和毛姆的小说原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诺顿:在毛姆的小说中,只是把中国作为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重点还是在于这对英国夫妇,我感觉在他的笔下出现的中国人都是面目模糊的,毫无生命力,对于中国上世纪20年代的那段历史也没有深入的描写。当我们发展剧本的时候,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历史,中国人的想法,做了深入了解,可以说比原著丰富得多,在《面纱》的剧本中,中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背景版,而是真正和故事结合在一起。

  记者:前后六年的时间内,你为这部电影做了哪些准备?

  诺顿: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我查阅了很多历史图片,了解到那时的中国正面临重要的历史转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现代文明对这个东方古老国家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有人还留着辫子,有人已经换上了西装。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曾经研习过中国历史,我的老师写过一本书叫做《TochangeinChina》,那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面纱》和《英国病人》很像

  记者:我们看过你的不少作品,感觉上你很少接触好莱坞的大制作,是什么让你对这些高额预算的商业大片望而却步?

  诺顿:事实上,这些好莱坞的大制作对我的确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也不能说我与它们“绝缘”。《红龙》和《搏击俱乐部》也有很高的预算。一般而言,有吸引力的剧本和有挑战性的角色都出现在独立电影中。《面纱》也是这样一部很“冒险”的电影,在我看来它和《英国病人》有些相似,有很好的文化和文学背景,可以保证很高的艺术质量,但是大的制片厂往往不敢接手这样的电影,因为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观众喜欢这样的文艺片。

  虽然我们的预算只有2000万美元,但是我们的优势是在中国拍摄,这里的各种便利条件保证《面纱》将会是一部优秀的大制作影片。

  记者:除了具有挑战性的角色,《面纱》还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

  诺顿: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在《面纱》中我扮演的是一位来自英国的细菌专家,他自认为可以凭借自己的专长解决这个国家的问题,但是现实却并非这样。

  今天的美国依然还在犯同样的错误,他们希望把民主带到世界的每个地方,然后以救世主的姿态离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你必须了解这一切,才能真正帮助他们。

  记者:你在北京和上海都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这两个城市给你留下了些什么印象?

  诺顿:我的家在纽约,我一直都认为纽约就是世界的中心,没有哪里会比这儿更大,人口更密集,但是当我来到北京和上海之后,它们的规模让我觉得简直不可想象。上海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大都市,北京看上去还保持着他传统的一面,但是这个城市却充满活力和热情,我在不拍戏的时候去了798工厂,在那里看到如此之多的年轻人对于各种艺术类型的积极探索,这些都是我来到中国后前所未有的发现。

  夏雨的表现超乎想象

  记者:这部戏里还有两位来自中国的演员黄秋生和夏雨,你觉得他们的演技如何?

  诺顿:能够和他们合作,我们摄制组都感到很幸福,在北京拍摄期间,我和夏雨的戏已经拍完了,他的表现完全可以用超乎想象来形容,我很惊讶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对于我来说,用外语去演好一个角色太难了,但是夏雨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我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到广西的时候和黄秋生的对手戏。

  记者:昨天是沃茨的生日,你们怎么庆祝的?

  诺顿:我、导演、里夫陪娜奥米去了上海的一个蛐蛐市场,我们每人买了一只,分别用我们的名字命名,然后把它们带到片场“战斗”,结果那只叫“诺顿”的蛐蛐跑掉了,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只好有时间的时候再去买一只。

  专题撰文 本报特派上海记者张文伯

  本版摄影刘嵩 剧照由《面纱》剧组提供

无须搏击,上海掀开诺顿《面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