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人钱遭人嫌
除了父母能够无私的给我们钱花,估计就很难有第三个人了。如果有,那只能说明你是天生的好运儿,上天的宠爱者,好好珍惜这个人,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贵人。更何况,有些时候,可能父母都会嫌弃你。
尽管在有些时候,父母会表现出嫌弃你的模样,但总的而言,他们在你需要的时候,仍然会打开自己收紧的荷包,掏出自己的血汗钱,把你抚养长大。或许你已经长大,那就让你过的更好。如果他们没掏出来,那只能说在他们的认知里,你的这项开销是没有必要的,或者是穷的揭不开锅了。
所以,很多时候,不要去和别人比较你的父母,因为他们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的,然后又在不同的模式下结婚生子。自己过久了苦日子的父辈,往往会更加宠爱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们有那个能力去宠爱;但有些时候又会是相反的,他们会牢牢把握手里的钱,不让你随便乱花,总想着以后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不论是穷养儿子富养女,还是别的什么理论,这些都不重要。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事后的分析,谁也不清楚当初发生了什么。家长的苦衷,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的告诉你。
因而,我们对父母的不理解往往来自或大或小的误会。有些时候会感觉家里没爱了,有些时候又会觉得家是自己的港湾。人往往会在巨大的落差下,产生这种发自肺腑的感叹。当你出门在外,被社会所毒打,被朋友所伤害,你就会觉得家里好,尽管可能你也是被打大的。当你在家呆久了,被嫌弃的体无完肤,那一样会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好,你想出去走走。这就是心理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当这种差距越大,你就会越感觉到受伤。
就好比,当别人给我们糖果吃时,我们会很开心。如果每天给,那就每天很开心。如果突然有一天不给了,我们首先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这种落差就会让我们产生不满的情绪。如果任由不满的思绪发展,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很受伤。但我们很少去想,我们吃糖果的时候,我们为别人做了什么呢。父母养大了我们,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什么呢。虽然有些时候,父母没我们想的那么好,也没那么高的情商去说你爱听的话,但我们自己有些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希望父母能够无所不知、无所不有,就如同父母希望我们长大成才、有出息一样,是满满的寄托和深深的希望。我们对父母的期待就像父母对我们恨铁不成钢那样深刻。这种双方的相互期待,就是你们血浓于水的最好阐释,因为谁会在乎一个不重要的人呢。
而这个世上第四个养你的人,那自然就是你打的这份工了。在老板的眼里,是老板在养你。在马克思的眼里,则是你们养活了老板。无论谁养活了谁,这都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局,如果不是,那只能说是有些人太过于往自己的口袋里装了。但无论如何,谁拿的多,谁遭人嫌。而那个一直被老板嫌的,自然是底层的打工人。尽管他们拿的很少,干的很好,辛辛苦苦的劳动付出,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花的,却一直被压迫。
但又有几个老板,能那么有远见,那么懂得赏识人才呢。大部分的老板都是,希望马儿长得好,又希望马儿不吃草。
如果你遇见了赏识你的老板,还让你吃饱,那请记得他的“知遇之恩”,因为下次不一定能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