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ving Notes 10:专注/链接/创造
以前特别害怕被贴上“愤青”的标签,究其缘由,可能还是想取悦一些人,不想破坏自己岁月静好/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虚假人设。陆陆续续在票圈当了几回“愤青”之后(一直觉得“愤青”“女权”这些词明明代表着进步,却已经被污名化了),陆陆续续收到一些朋友的共鸣,虽然针对的具体事件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点就是都有political depression笼罩下的产物成分。
其实我已经麻木了,也选择性疏离和回避这些东西了,也选择性关闭自己的共情通道,但是每次看到还是会有一种无力感袭来。但是无论我怎么思考,我永远都只能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专注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有可能的话对周围的环境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这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实践起来至少对我来讲非常困难。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能量状态的时高时低,以前会在能量状态低的时候强行给自己打鸡血,现在就变态地享受者这种低能量状态,就流泪吧/就破碎吧,反正我一定会复活的,突然想起来上野千鹤子老师说的:只有知道自己一定会复活才会允许一场小死亡。
听着朋友们和我有着一样的困惑和一样的悲观,甚至有可能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困境,想到这儿就觉得挺残酷的,历史上的几十年可能是一代人的一辈子。可我还是觉得,只要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选择乐观。那我们在批判之后到底能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呢?我其实真的不知道,但至少看过的书/听过的播客告诉我:或许专注地投入/持续地创造/有效的链接会指引我们。
专注地投入:我其实觉得只有真正地投入(无论是投入学习还是投入玩耍放松)才会让人产生愉悦和谐的内心感受,可能也是所谓的心流。但人的精力真的非常有限,想要更高效更长时间的投入,必然就要把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中抽离出来。
有效的链接:之前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我们无法成为我们不认识的人,一定程度上,我们的上限在于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的想象力来源于我们认识的人。但我也绝不是说要广泛交际,而是说我们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同类,不要排斥同类,尽管掌握孤军奋战的勇气/力量/技巧非常重要,但有效地链接一定会让我们如虎添翼的。
持续地创造:这一点是从很多我喜欢的博主们那里学来的概念,暂时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但是我确实觉得经常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是一个很好的情绪出口。
最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不要硬拉着任何人走你想走的路,我们都只能走好自己脚下的路,因缘和合,因缘离散。
这篇其实是11.04记录在OneNote里面的,今天回看依旧觉得有被鼓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