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如果奔跑是我的宿命
如果奔跑是我的宿命
纪静蓉
110个想法
◆ 第一章 人生马拉松的终点,有什么等着我们
>> 她莫名其妙地被生下来,被某种力量鞭挞着,非得踏踏实实地服完人生这场苦役才算了事?
>> 想去死,是对这种无理安排的愤怒反抗,是对不知身在何处的敌人最致命的一击。
>> 既然它动不动就要出招,她不如先了结自己,以无招胜有招。不能安排生,还不能安排死?
>> 想去死,更是想叫停人生苦役,得到终极的休息。
>> 她累极了,想眼一闭,再也不用睁开。可惜路途遥远,这一梦想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 穷人的日子多危险,稍不留神就会滑过温饱线,跌进饥寒的深渊
>> 她不相信命运会放过她,屏息,侧耳倾听,仔细观察,像丛林战中的游击队员一样机警。可敌人一直没出现,她更惶恐了。如此平静,必有更大的灾祸隐藏在后面。
>> 悠闲比奔波更令她疲惫,这很奇怪。
>> 秀芳这样的人,要不与坎坷的命运斗,要不与繁重的劳动斗。斗天斗地,总有得斗。但现在对手居然消失了?
>> 歌舞就有着这样的魅力,它是最原始的语言,哪怕不懂艺术的人,也会为它蕴含的情感与活力所感染
>> 一生的含辛茹苦,都在今天有了答案,坐实了它的意义。
◆ 第二章 天塌了
>> 残缺的过程一次次被回忆放大,绝境中的恐惧被一次次咀嚼品味,让当事人意识到自己在命运的掌心里什么也不是。太渺小了,太无情了。正是这样的无力感使伤者坠入地狱。
>> 每一个动作都毋庸思考,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每一个动作都在嘲弄着她。
◆ 第三章 谁是谁的妈?
>> 灯火星星点点,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家。人海茫茫,陌生的人们啊,你们都在过什么样的日子,悲欢离合可与我相似?
>> 人的命怎么这么脆弱,说死就死,怎么又这么皮实,多么伤心难过也死不了呢?
>> 总之,欢乐的迟早会悲伤,悲伤的她与他们感同身受。目光所触及之处,无不包藏深意,隐含暗示。
>> 至亲的死亡是一种漫长的告别,需要多次反复才能结束。
>> 每一次告别都在强化这个事实:人死了。死了,就是彻底消失,天地间再不会有这个人的意思。
◆ 第四章 这不是减肥,是战争
>> 身为一个残疾人,安心已经能捕捉到人们神情和言行举止间那些微妙的细节,既有过分的呵护,也有不经意的轻慢。
>> 安心想,她身体残缺了一部分,好像在别人心中,也缺了分量,所以不值得被完整地尊重一样。
◆ 第五章 健身房里的老父亲和老母亲
>> 如果这就是她的宿命,她就要一脚一脚地蹬下去,一脚一脚,像是在抗拒命运般,使劲将它蹬开。
◆ 第六章 是陪读?是监视
>> 她还是个孩子,却过早地看清了自己的命运。如果太感性,在这个家她是活不下去的。
>> 每一颗不快乐的灵魂都渴望远方。北京足够远。
>> 暧昧期就是这样,进一步两个人就是亲密爱人,退一步就是路人。
>> 不会再见的这种离别,和人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 柔弱引发子女的保护欲,刚硬把子女的反抗欲消灭掉。刚柔并济的母亲最可怕。
>> 人生就是这样,你越在意什么,命运就越要毁掉什么。命运就是每个人的敌人!
>> 骨灰盒上的两张黑白照片提醒了他,这是两个曾经活生生的人。带着骨灰盒远走他乡固然怪诞,却也并非不能理解。
◆ 第七章 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 安心不知道该怎么安置自己,更发现,往后的日子里,“不知道怎么安置自己”是她生活的主要内容。其实她已经觉得自己多余了,这样残缺的自己,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应该存在。
>> 她一直是高傲的,因为经不起拒绝,而避免被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拒绝别人。
>> 跑的时候,脑海中像是浮出一个隐喻:跑得足够快,不幸就追不上她。
>> 意志力真是好东西,可以让她挺过化工厂大夜班时的疲惫,抱着安心争取亡夫抚恤金时被四处推诿呵斥的屈辱,炸鸡时滚烫的热油飞溅在身上灼起的颗颗血泡。
>> 不上进是一种资格,她没有。
>> 老老王的话突然让她意识到,原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天然地,一直到死的那一刻,都拥有自己的孩子。
>> 这就是当父母的心,无论孩子多大,在他们心中,永远是孩子。
◆ 第八章 愿意上神坛的,只有母亲
>>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可靠的。
◆ 第九章 再见,我的爱
>> 有的父母,别看没学过金融学,其实个个都是投资能手,每生一个孩子,她的人生投资回报表里就多了一笔财产。每给孩子吃一块肉,买一件衣服,交一笔学费,她的脑子里都在飞转着,算盘打得啪啪响,要把这些支出换算成将来的收入。这不叫养孩子,这叫养猪好吗?
>> 这是所有老人的梦魇。无论健康还是不健康,老人们总是在意淫自己瘫倒在床,屎尿不能自理而床前无人的恐怖景象。
>> 错过可以被解读为是一种傲慢,从而巧妙保护自己,自作多情却会使她死无葬身之地,许多年在精神上翻不了身。
>> “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唯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壳。”这是张爱玲的话
>> 凯泽过往的生命,粒粒饱满香脆,令他回味无穷。而自己的,却颗颗受潮,干瘪乏味。
>> 有些人的起点,是你一辈子都到达不了的终点。
>> 人人都劝她,不要再迁就母亲。人人那同情的背后,都掺了点鄙夷,都觉得她迂腐、愚孝。穷人总是要经历这种鄙夷。
>> 穷,会滋生出一些在他人看来怪异的品性。
>> 但她没必要解释,不解释,是她最后的尊严了。解释的嘴脸太丑。
>> 一个激烈的人,至少情绪失控,有空子可钻,某些真心话可以在强烈的撞击中被逼出来。
>> 父母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我们接受如你所是,而非我们所想。”
◆ 第十章 不能控制身体,怎么控制人生
>>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能共享福的人多,愿同患难的少,人性经不起考验,没有必要求全责备。
>> 她强迫自己消化这残酷的真相,就像饥饿的人为了活命,嚼着掺着沙石的米饭,不去分辨地,囫囵着把疙疙瘩瘩吞下去。那个高傲的安心一点一点消失了,说到底她从前的高傲不过是自卑的变种,现在被打回原形,算是从终点又回到起点。
◆ 第十一章 负重前行的蜗牛怎么奔跑
>> 妈妈会死,丈夫会走,儿女会离开,人最可靠的永远只有自己。
>> 安心的眼神一会儿迷惘,一会儿振奋。就像一盏电压不稳的灯,忽明忽暗,那是意志力的电流在忽强忽弱地流动着。
>> 没关系,修复身心是项大工程,岂能那么顺利?她既是母亲,生出女儿并养大她,必也能给她第二次生命。母亲,将永远陪在女儿身边。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谋生能力才是对一个人赤裸裸的考验。
>> 如今未来已来,她才发现,前途不但不精彩,简直可以用渺茫来形容,想当社畜也是要排队摇号的。
>> 在学校时,有学习做幌子,学校把严酷的现实挡在高墙外面,现在毕业了,不得不与现实血淋淋拼刺刀了。原来大家都一样,要使尽浑身解数,才能过上普通的生活。
◆ 第十三章 在家乡流浪
>> “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 第十四章 是堕落,也是解脱
>> “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争,如果我们打不赢,我觉得不应该受到指责。”
>> 这么多可怜的女人,因为自己太孤独,希望生一些亲人来做伴,可是又一次制造了更多不被爱的灵魂。
>> 好孤独,太孤独!这陵园,林立的墓碑,死亡像潮水一样涌来。所有的恩怨情仇,在这里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 人生就是这样,太久的婚姻关系就像是长期用一个姿势睡觉,总想换个姿势。哪怕两个姿势并无差别,但再不换就会压得胳膊发麻,腿发疼。
>> 释放自我、当众表达自己、享受人生这些事情,好像天然地与这代老年人绝缘一般,她们也以低欲望、甘于清苦而自诩。
>> 其实看到一颗老灵魂在历尽人生风雨洗礼之后,还能保留生命的能量,打心眼儿里只想好好地享受一下而没有任何目的,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
◆ 第十五章 不知死,焉知生?
>> 一个不爱她的丈夫,无异于眼中钉、肉中刺。拔了他,说不定就相当于阻断了那个“心因性”,过敏不治而愈。
>> 不幸就像狂风大作的海面,一浪高过一浪地打过来。要有多大的意志力才能游过命运广袤无垠的海面,抵达风和日丽的彼岸?
>> 反抗也是需要激情的,现在的她对一切都没有了激情。
◆ 第十六章 两个母亲,两种坚硬
>> 做人真难啊,人生处处是陷阱。随着本心去做,怕被套;不随着本心,又觉得憋屈,像是有团火在心中燃烧般日夜不得安生。人到底怎么样才能幸福?
>> 当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你根本不想死。你动不了,但心里一直有声音在大声地喊,救救我,我不想死。我要活下去,哪怕我残疾加毁容加不能生育。
◆ 第十七章 我们都需要重生
>> 不需要我反抗的母亲,培养了我坚定的反抗意志。而需要你反抗的母亲,在一开始就灭掉了你的反抗苗头。
◆ 第十八章 命运不欠你成功
>> 亮出她的白发,正是鲜明的态度,是舞蹈精神最好的注脚。那就是突破限制,绽放生命的力量。
◆ 第十九章 进击的人生
>> 她们母女就是这样,都为彼此而活,看到对方受苦,比自己受苦更难熬。安心身上承载了两个人的企盼,是加倍的痛苦。
>> 他们的爱就是老火慢炖,此刻这种沉默就是小火在舔着锅底,把汤酿煮得更加美味。所以这样短暂的分离不要紧,它只不过使将来某一天的相见更销魂而已,一如他为她而来的那两天。
>> 谁也拯救不了陷进泥潭里的人,除了当事人自己。
>> 她这场起义来得太迟,爱等不及她的解救,已经死掉了。
◆ 第二十章 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
>> 天地高远,群山无言。死就像这一切那么真实,就像这脚下的台阶那么坚硬。生与死之间到底隔着什么东西,让生者与死者永无法互相触碰?
>> 伤心是死不了人的,其实连死亡有时也不能让人屈服。
>> 时间是最伟大的力量,在它静静的流淌中,一切都能被改变。
>> 生活放弃她之前,她要先放弃生活,成为一具高傲的尸体。可这一路走来到今天,她想清楚了,连挣扎都不挣扎一下,直接放弃,才最丑陋。
>>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指向在一起,只有父母与子女的爱指向分离”
>> “反正我只知道,我的女儿幸福,我就幸福。我不会让她牺牲自己换来我的幸福。如果我们的孩子最后都觉得远走高飞才是幸福,那也是命。”
>> 这个城市里,人人都在学习。不是考这个证,就是学某个才艺,学习是终生的事情。
>> 一无所有的反面就是自由。自由的人哪里都可以去。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远,意味着更阔大的自由。她已尝到自由的滋味,食髓知味,一发不可收了。
>> 这个世界就是辩证的,套用凯泽的话,给你自由的人,你反而不想离开她。而剥夺你自由的人,你日夜想逃离。
>> 健身是把凿子,凿去臃肿的外在,现出她清瘦窈窕的本体。这样的窈窕体形,才生得来这样的窈窕体形。
◆ 第二十一章 讲故事
>> 自由是无边的人海茫茫,若华想一个猛子扎进去,像是解放,又像是自我放逐,半喜悦半凄凉的。
>> 母亲给不出更多的爱,是因为她自己本身也没有怎么被爱过。
>> 逝者令生者意识到,一切皆是空,唯有亲人最珍贵,唯有爱永恒。
>> 与传统假肢比它更赤裸,并不打算伪装成人类的腿的模样,而是蛮横地告诉观者,它就是机械,非血肉,那又怎样?
>> 媒体即社会关注度,而社会关注度是非常神奇的一种武器。
>> 人们总以为自己的见解是独立思考得来的,其实往往受舆论引导而不自知。
◆ 第二十二章 如果奔跑是我的宿命
>>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能为他人理解的部分,但那里一定有着合理的成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逻辑自洽的。
>> 他们这样的群体,就是意识到了整个社会故意用遗忘来表达嫌弃,才知趣地待在家里的。
>> 但除了她。她就是要公然裸着假肢,行走在这繁花似锦的天地间。这么好的人间,必须有她的份儿。哪怕到处都缺乏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她也要七扭八歪地挤进去。
>> 她要具体而微地活着,她从来没有觉得这具体而微的琐碎是这么美好。
>> 她知道女儿做到这一点有多疼。这假肢上的残躯,每一寸血肉都是她生下来的,故她与她同呼吸,共跳动。
>> 刀锋战士的脚太无情了,是金属才会这样漠然,这样冰冷而狰狞。每落下一步都像是血肉镶嵌在刀尖上,用力踩向大地,刺疼大地的同时也刺痛自己,疼得她耳朵嗡嗡响,眼前发黑,只能听到隐约的喝彩和掌声。
>> 媒体的长枪短炮咔嚓咔嚓,今天新闻点太足了,现在的人都太懂得媒体要什么了。镜头一时像一个饥饿的人闯进自助餐盛宴一样,顾此失彼。
>> 疼痛是头饥饿的巨狼,打着滚,咆哮着扑向她,血盆大口中獠牙闪着寒光。但她不动声色地一脚踢翻它,跟着扑了上去,牢牢地钳住它的喉咙。来吧,看谁打得过谁!
>> 这就是秀芳喜欢她们的原因。她们明明只是普通家境的女人,有的甚至只是家庭主妇,却不知道哪里来的天分,可以如此蔑视规则,她们尤其蔑视岁月。
>> 岁月对一般人形成规则,但对她们一点用也没有。也许是生命进入岁月的倒计时使她们恍然大悟,原来一切的规则,不过是画地为牢。
>> 秦峰让她终于明白,爱始于荷尔蒙,落实于人生道路的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 真正的爱应该是接纳一切,包容一切,带着宗教意味。这太难了,但这才是爱。如果没有这些,爱不过是肤浅的性冲动而已。
>> 所以死过第二次后她明白了,此生她可能找不到爱了。因为世间一般意义上的爱所依托的外部条件,她通通没有了。
>> 人不需要注脚,人应该就是她自己本身。她是程安心,行走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的最本质的存在。
>> 安心后来那样坦荡,也是因为泯灭了所有的幻想,决意把自己身上的女性终极属性,也就是交配与繁衍彻底剥离掉。
>> 从此,她尚存的美——起伏的身体曲线,有弹性的皮肤,柔润的双唇,都将是最纯粹的存在,不带任何一丝非本质的目的性,不指向任何一位异性。
>> 她去到了新世界。这个世界里她是赤条条的一个人。从此她要学习怎么样一个人就能圆满,这将是她毕生的功课。
◆ 结语
>> 如果人生是一条长河,大多数人都会习惯于岁月静好无风无浪,当狂风巨浪袭来,只有更惨没有最惨的小人物,却拥有消化不幸的神奇自愈力,让人读后泪流满面。
◆ 后记
>> 对原生家庭的深恶痛绝,也是从原生家庭中萌发的重生之力,与家、与亲人,血泪交织,打断骨头连着筋——妈妈,原谅我,我活过来了。
>> 不管多无助的人生,不管多悲惨的命运,都会败给一个母亲的巨大能量,父母为子女之计深远——孩子,别怕,有妈妈在。
>> 愿我们都成为自己的太阳,也能守护倾心爱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