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退才能进

以前有个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很淡定,别人问他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
他说自己无法迷恋痛苦,也不会迷恋美好。
别人又问:啥意思?
他没有回答,突然肚子痛,就先去上了厕所,然后回来坐着。
别人问他在思考什么。
他没有说话,因为他不知道有啥需要思考的。
别人又问:你不无聊吗?
他依然没有说话。
别人又问:那你在干啥?
他无法说话,因为他找不到该说的。
但是,他必须又要说话,不是无法说话不是推卸责任的理由,而是寻求突破。
于是,他进入了搜寻模式。
搜寻什么?
不知道。
如果遇到谦虚的人,他马上就能搜寻出答案。
而遇到自满的人,他无论多想开口都无法开口。
所以,发生什么,他从来不决定,但他可以决定的是,让自己不决定,于是,自己自然会做出该做出的反应。
然后有人问他:你做什么事情是最简单的?
他说:做谦虚的自己。
为什么?
因为当自己谦虚后,也就是让自己不做任何决定,也就是唯一的决定,就是不做任何决定,那么,就随时是谦虚的状态。
谦虚是什么状态?
如果谦虚是一种状态,那就不是谦虚了。
就像自然被定义了什么是自然,那么,自然就很不自然了。
谦虚就是谦虚本身。
是不是感觉说了等于没说?
是的,这就是谦虚的样子。
既能呼也能吸,既有入口,也有出口。
所以,不是说了等于没说,而是你感受到了入口和出口。
所以,你会感觉到空,实际上,你听到了这句话,所以不可能空,而你感觉到空,是因为你希望懒惰不思进取,总想有个固定的套路好让你摆脱付出,而只是等待荣华富贵。
所以,所谓谦虚,就是追求一个结果:不追求结果。
意思是:保留可进可退的状态。
保留可进可出的状态。
而谦虚的反面就是完美主义,而完美主义的意义就是必须好,而不能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导致了为了得到好结果,而扭曲整个过程,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可进也不可退,那就是上不了台面,也下不了台,那就是最惨时刻。
所以,每天能归零,要睡觉,要起床,就是让我们培养好习惯。
让我们能够迭代自己,于是,习惯越来越好,那结果就是越来越好。
而如果我们没有去培养好习惯,而是每天都沉浸在追求好结果,回避坏结果,那么,我们就会培养出坏习惯,比如好逸恶劳,回避责任,推卸责任,抢功劳,好处自己拿,坏处全推出去,那么,时间一拉长,就上不了台面,也下不了台。
所以,追求结果没错,但是追求结果的意义在于有个看得见的事物,好让我们持续迭代我们的习惯,迭代什么习惯?
一方面让我们有追求,但是差不多就好,否则过度了就是好吃懒做的开端了。
一方面让我们适可而止,那就是让我们练就,能进的时候,不要忘了保留后退的能力。
于是,我们不断前行,差不多了就停下来保留可以退的能力。
而当我们能保留退的能力,那我们又继续前行更大的目标,于是,前行到差不多又停下来,保留退的能力。
于是,你会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能够有退路的情况下追求更好的生活。
而如果你凡事不留后路,那么,你迟早会进入不能退,只能前,但是前又出现问题,这时候,就会,无法退,也无法前,很窘境,不管如何都打脸,但打脸又疼,所以,为什么不早点明白道理呢?
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