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之修辞手法高考新题型全解

2021-09-01 14:16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修辞手法的判定1. (2021改编,3分)下列语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①“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②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③当设计师把照片里的手机裁剪掉后,震撼人心的一幕发生了,看似正常的画面开始“怪异”起来,照片中的人们仿佛丢失了灵魂!④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⑤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如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⑥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判定。①句为暗喻,本体是“‘一带一路’”,喻体是“新引擎”,喻词是“成为”。②句找不到喻体,也没有喻词,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句中虽然有“仿佛”一词,但它在此处表想象,而非比喻,这句话无喻体,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④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把“发展中国家与别国的竞争”比作“赛车”,将“我国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做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好处”比作“弯道超车”,句中未出现本体,直接用喻体代本体。⑤句为明喻,将“网络病毒”比作“洪水猛兽”,有明显的喻词“如”。⑥句,前半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摇篮”,写出了山的形态和济南的地势;后半部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山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A项。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A.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常用的修辞方法掌握与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判断出是何种修辞。本题要求选出“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A项,是比较,形容林黛玉比比干还要聪明,比西施还具病态之美。其他三项都是比喻。或者说A使用的是对比修辞。B项,以银蛇飞舞状比喻群山连绵,以蜡象奔驰比喻山起伏之高;C项,皎洁的月儿像玉盘一样晶莹洁白;D项,用“一江春水”喻愁之多。2.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元稹《使东川•南秦雪》)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D.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曹雪芹《红楼梦〈咏白海棠〉》)【答案】D【解析】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看清考查哪种修辞手法,然后注意该手法的特点,在进行排除。A项将洒在花林上的月光比作晶莹闪烁的雪珠,运用了比喻手法。B项如笋石般的山峰好像上千矗立的玉石,松萝般的树林也披上了万多银花。是比喻。C项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运用了比喻手法。D项“偷”“借”赋予白海棠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手法。故选D。3.下列各项中有关划线句子的修辞表述有误一项是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此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B.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运用比喻手法,刻画主观主义者“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形象。C.《红楼梦》用“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形容宝玉,此处运用借喻,“纨绔”指富贵子弟所穿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贵子弟的华美衣着;“膏粱”喻指贵族子弟。D.王涯《秋思赠远》中望月怀人:“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把“新月”比作“蛾眉”,仿佛弯弯的新月牙就像娇妻的蛾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C项,“用‘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形容宝玉,此处运用借喻”错误,此处应该是借代手法,“纨绔”是衣着服饰,“膏粱”是饮食,用这些来代指富贵子弟或贵族子弟,体现的是相关性,而不是相似性。故选C。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1).“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2)“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是说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3)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D.③段作了反语。【答案】(1).C试题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读书立身治家平天下的大事正经事一点也不上心去做;最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这一类能求得功名的书。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对八股文章的深恶痛绝,实际上“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这句话也是暗指了宝玉的命运:仕途的不顺。该句明贬实褒,是反语(2).A试题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行为做派和别人不一样,很多人认为他是呆子,疯疯癫癫之类的;很多诗人都是这样,太浪漫了,老百姓不理解他,他也不稀罕老百姓理解他。“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是他不媚俗的又一表现, 表现了他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该句明贬实褒,是反语(3).A试题分析: A“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错,第一段中的“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和第二段中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是比喻手法,但第三段没有,③段确实都用了反语即明贬实褒的手法。5.阅读《红楼梦》选段,完成下列小题。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简要说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案】对偶,比喻,对比,写出了林黛玉的美貌和病态以及性格特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方法的能力。本题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林黛玉比喻成“姣花”、“弱柳”。“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几种修辞的运用,体现了林黛玉的美貌和病态以及性格特征。点睛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是: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实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浅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比喻和比拟如何区分: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③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如“风愤怒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本句中本体是白海棠,偷来梨花白,借得梅花魂,就是拟人。比喻和比较(对比)的区别: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相似点,但本体和喻体本质上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比较往往是同类事物有相似点或者相异点才可以相比较,否则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比如:像您这样的高个子干不了重活。但是有一种特殊的较喻,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借代和借喻的区别:①看实际上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该事物。②看他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却基本上指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③看能否变成明喻。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对偶和对比的区别:从形式上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必须字数相同,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 综合语段中修辞考查  1.【湖北省七市(州)联考】《资本论》是一个海,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经过了在历史河床上的长途奔流, 又经过了在各种学科山林间的吸收过滤,最后都汇到了马克思的脑海里来,汇到了 这本大书里来。 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B.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C.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D.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1.C 例句“《资本论》是一个海”运用了比喻修辞。(C和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是比喻,A“红眼睛”为借代,B波浪歌唱、迎接为拟人,D为夸张。)  2.【2021金太阳2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已经决定,明天去天一阁。没有想到,这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宁波城都在柔弱地颤抖。第二天上午来到天一阁时,只见大门内的前后天井、整个院子,全是一片汪洋。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C项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了比喻和对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B项“眉”使用了借代,D项使用了对偶。 3.【武汉市2021届质量检测】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 去的。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展示自己。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D.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D (拟人)例句“调皮喧闹,平和优雅地展示”运用了拟人修辞。(A借代;对偶;一苇,借代小船;B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借代,琵琶代琵琶女;C项巴山楚水为互文,巴楚山水;D为拟人。)    

4.【2021广东一模】

 宣纸耐久性强、润墨性好。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其“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诚非虚言。宣纸的“寿命”在一千年以上,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___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雷霆乍惊,宫车过也。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A【试题分析】A项为比喻,把宣纸比作老寿星,共同点是“老”;老寿星不具备人的思想情感、语言、动作和心理;这里不是拟人;B项为拟人,C项为用典,D项为借代。 

5.【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

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遗迹”“文物”,喻体是“教科书”。A.用了拟人、对偶,“水”的“护”,“山”的“送”,赋予山水以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手法。前后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关,为对偶手法。B.用了对偶,前后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关,为对偶手法。C.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涛”,喻体是“雪”。D.用了拟人、借代,落红“护”花,这一动作是人才拥有的,故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落花”,而说“落红”,用“红”这一色彩,代指“花”,是特征代整体,故为借代手法。

 

6.【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带着海腥味的风吹来,暖洋洋的,有一股独特的清新气息。海鸥的鸣叫声透着喜气;跳跳鱼在浅海滩欢呼雀跃。迎接着书院的春天;蛏子张开嘴巴,在春水中吐着泡泡;螃蜞在海滩上爬来爬去,也出来感受春日的阳光。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D 例句运用拟人的修辞。(A.“复关”借代氓;B.夸张;C管弦为借代;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7.【黄冈高中2021届3月质量检测】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的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B 【试题分析】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使用了拟人手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A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车马,运用了借代,C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使用了比喻,D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使用的是夸张手法。  8.【厦门市2020~20218第一次质量检测】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統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毛笔,此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      ),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运用夸张;B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修辞;C项,运用了借代,用“黄发”代指老人,用“垂髫”代指儿童;D项,运用了拟人手法。 9.【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一模】 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 然客整理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惊回首,离天三尺三。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9. A(A项比喻,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B项拟人, C项夸张,D项,吴钩为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1.(经典题,5分)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示例】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答案:(示例)夏天,是一捆干柴,太阳是一只火种。暖风,轻轻一吹,它就燃了。解析: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首先审题干,要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合乎事理,句式、结构与例句相似,且不能选用例句中的事物作为描述对象。其次审例句,注意例句特点和内容逻辑。例句中的内容有以下内在联系:①“芭蕉叶”是“青天”的喻体,“露珠”是“月亮”的喻体;②“月亮”是“青天”的一部分;③“它”代指“露珠”。综合上述要求,选择一组事物仿写即可。2.(经典题)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答案:(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解析:本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拟写句子。首先,思考拖延症的危害有哪些,可以从题干中提取信息,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和积累思考。拖延症的危害:①浪费时间和机会,无法很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不能达成预期目标;②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会产生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会导致焦虑。然后,再加入修辞,突出这种危害,使表达更生动。比如,可以把拖延症比喻为“窃贼”,突出其造成时间、机会的浪费。3.(经典题,4分)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熟练运用修辞手法。首先要审题。题干要求以“盼”为主题描写一个场景,发挥合理想象,运用两种修辞。其次,要找全图中要素,读懂图意。图中有一位老奶奶牵着一个孩子,还有标题——巷口。然后综合以上要点,展开合理想象,设置合理的人物关系、场景和事件。如,傍晚,奶奶带着孙子在巷口等待她即将归家的儿子。最后再加入修辞,优化表达。比如,用比喻修辞描写夕阳美景,用反复或拟人修辞突出“盼”的心情。4.(2021新编,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江南的雪总是那么新鲜,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你是北方人,怕也会要对江南的雪发生别一样的心情。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洗出泥土上的新绿。如今,雪是白了满山。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潺潺地往着山外流去。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却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困难。如是放眼看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低矮,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最是那红梅蜡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冻在冰凌中,。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1)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比拟、排比、借代B.比喻、排比、夸张C.比喻、比拟、夸张D.比喻、比拟、排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第一段“江南的雪……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江南的雪”比作“冬天里开放的昙花”。“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绒毛”,并赋予“阳光”以人的状态,去“触摸”江南的雪。第二段“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第三段“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选文中没有运用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A、B、C三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雪地里,总能见到未被盖住的青苗的叶子和冬天开放的小黄花的倩影。”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案:①原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苗”和“小黄花”人的状态,而改句属一般性记叙(陈述),原句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景色。②改句为长句,描写笼统;而原句为短句,分别对“青苗”和“小黄花”进行了形象性描写,能更好地与上句中所提到的“风景”相呼应。③“探出”“亮出”“惊喜”,原句将这些富于人类情感的词语运用到了物体上,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江南雪景的喜爱。(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语言。原句和改句区别之一是运用的表达方式不一,原句运用的是描写,改句运用的是记叙。原句在描写时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形象生动,由此得出答案要点①。原句和改句区别之二是句式不一,原句是短句,分别表述“青苗”和“小黄花”;改句是一个长句,只对二者笼统介绍。相对而言,分而描写的原句更能表现和解释上句“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却另有风景”中的“风景”,由此得出答案要点②。上句“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却另有风景”中的“却”体现的是惊喜的情感,而原句采用比拟,以“探出”“亮出”“惊喜”表现了这种情感,由此得出答案要点③。(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案:①会融为清清的水滴(2分)②就如水晶中的花了(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答题时应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第①处前的“它们”指的是“江南的雪”,文段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它们”的特点“美丽且短暂”“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紧随所填处的文字,文段用一个“洗”字表明了“雪”与“水”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答案。第②处前的文字在描写冰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冰凌”比作“水晶”,当“红梅蜡梅”“悉数冻在冰凌中”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再依据所填文字的后文“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由此可以推断出②处答案。5.(2021新编,4分)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环保共享经济,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请你为共享单车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答案:(示例一)共享单车,共享便捷,共享健康。(示例二)双脚踏出健康路,铃声响起环保曲。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题目要求为共享单车拟写一条宣传语。首先,思考共享单车的好处有哪些。共享单车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方便快捷;用骑车代替乘车、开车,环保且有助于锻炼身体;就使用价格来说,经济实惠。然后,再运用修辞优化表达,突出其优点。

1、下列诗句中,与“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修辞手法相的一组是(     )

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D.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下列诗句中,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修辞手法相的一组是(     )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下列诗句中,与“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B.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4、下列诗句中,未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

A.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5、下列诗句中,与“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修辞手法不相同的是(     )

A.玉勒雕鞍游冶处。B.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6、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语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自是长恨水长东。B.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C.小山重叠金明灭.髻云欲度香腮雪。D.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7、下列诗句中,与“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修辞手法不相的一组是(     )

A.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B.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8、下列诗句中,与“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修辞手法相的一组是(     )

A.砌成此恨无重数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C.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D.应是绿肥红瘦。

9、下列诗句中,与“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D.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0、下列诗句中,使用的用典修辞手法一组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1、下列诗句中,未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

A.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B.楼高不见章台路。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D.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2、下列诗句中,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B.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3、下列诗句中,与“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修辞手法不相的一组是(     )

A.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B.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C.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14、下列诗句中,与“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修辞手法不相的一组是(     )

A.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B.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C.飞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D.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1.(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__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021年全国高考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2020·山东省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5.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6.2016年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7.2015年高考四川卷】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考点过关

1、参考答案:C(拟人)。(A.互文B.对比D.比兴)

2、参考答案:D(拟物)。解析:例句拟物,A.B.C.比喻。3、参考答案:B(比喻)。解析:A.C.D.(拟人)

4、参考答案:B(拟人)写出人们对残酷战乱的厌恨。解析:A.借代,衣:铠甲,这里指代士兵。玉箸:玉做的筷子,这儿比喻思妇的眼泪。筷子一双,竖起来是两行,少妇眼泪也是两行。玉做的筷子晶莹透明,少妇的眼泪也是如此。所以用玉箸来比喻少妇的眼泪。用玉箸来指代这些兵士的妻子。C.借代,长安代股都汴京,诗人想复国的愿望,因重重阻拦难以实现,心中充满悲愤,失望之情。D.借代,钟鼓馔玉,指富贵利禄。钟鼓,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形容饮食精美,享受奢华。

5、参考答案:B(双关,既指自然风雨,又指人生风雨。)。例句“风雨”借代飘摇的国势。解析:A.借代,玉勒雕鞍,玉质的马衔,雕花的马鞍,代指华美的车骑。

C.借代,红巾翠袖,女子妆饰,代指美人。

D.借代,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木,取其花尚未大开者喻少女,言其少而美。青楼梦,指浪漫的游冶生活。

6、参考答案:B(借代,佩玉鸣鸾,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解析: A.C.D.比喻。

7、参考答案: C(对比,写出极度悲愤之情。〉。例句是借代,青鸟:相传为神话中西王母的使者,此处借指捎信的人。A.借代,翠微,这里代指山。B.借代,鸡塞,此处代指边塞,暗示戍边或远行的爱人。D.借代,千里雁,指兄弟如雁,各分飞于千里之外。古人以雁比喻兄弟。

8、参考答案:C(比喻)。解析:例句是比喻,指逝去的年华。A.拟物,B.拟人D.借代,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

9、参考答案:A(双关、拟人)。解析:例句是用典,讽刺那些猜忌、排斥他的朋党势力。B.用典,暗用了春秋时越国功臣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C.用典,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D.用典,赞美陆诗的情感基调有古人之风。

10、参考答案:A(用典,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并不是为了思乡。)解析:B.比喻C.借代,吴门,原指春秋吴都闾门,这里泛指吴越之地,包括词人的家乡钱塘。长安,汉唐时的都城,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D.借代,凤箫,排箫,其形参差像凤翼且声如凤鸣,故名凤箫。这里泛指音乐。玉壶,借指皎洁的月亮。

11、参考答案:A(用典,黍离之悲,指故国之思)解析:B.用典,指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C.借代,彩云,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借指艳妆的小獭。D.借代,明月楼,指月下楼中的闺妇。

12、参考答案D(用典,春风十里,只先前扬州街道,语出唐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对比,表现昔盛今衰的伤心怀古之情。)。解析:例句是比喻,达到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让人觉得愁之缠绵、悠长可见可感。A.比喻B.比喻C.比喻、用典,圹边,指酒家。

13、参考答案:A(比喻)。解析:例句是拟人。B.C.D.拟人。

14、参考答案:D(比喻)。解析:例句是借代,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A.借代,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B.借代,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C.借代,彩笔,指代文才。

 

真题过关

1.【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画线句中“吃好喝好长得好”本来是用于形容人吃健康的食物喝健康的水才能茁壮成长,此处拟作“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把棉花进行人物化处理,赋予棉花人类的行为状态和心理感知,让原本无情感的自然之棉花显得亲切可感,从而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棉花细心呵护的情感。

(2)在句式表达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原本是自然学科的术语,表达缺乏生动活泼。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原本无性格的棉花拟作有性格的人类,作者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读者眼前就会出现棉花茁壮成长的栩栩如生的画面,从而使句式表达活泼,更加生动和形象。

2.【答案】

①分析对偶构成: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尾字仄起平收。上联主语“剪纸灯谜”对应下联主语“秧歌花鼓”;上联谓语“描绘城乡风物”对应下联谓语“传播时代精神”。②表达效果: 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更凝炼,句式更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新特色、新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的能力。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声调等角度去分析,表达效果应结合内容从语言、节奏、感染力、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中“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且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都是传统节目,对仗非常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描绘”对“传播”,都是动词,名词“城乡”对应“时代”,名词“风物”对应“精神”,“城乡风物”“时代精神”都是偏正式结构,词性相同,意思相近,且对仗非常工整。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内容上相关,构成一组对偶句。“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运用对偶(对仗)的形式,长短句结合,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剪纸灯谜”“秧歌花鼓”均选择了典型的节日活动,由点带面,凝练集中地概括了我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内容各具特色、缤纷多彩花样繁多的特点,“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形容传统节日的价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3.【答案】

(2).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3).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2).本题考查鉴赏分析比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了解比喻的定义、常见类型、作用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常见类型有明喻 暗喻借喻等。作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扣住题干中“比喻具有相似性”,明确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可分析出“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从形状角度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分析出“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从状态角度,扣住“黏稠”一词,分析车流与河水的相似性,“黏稠”本义指浓度大,不易流动,联系上文“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可分析出“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3).本题考查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辨析。题干明确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首先应了解“比喻”这种修辞的特点,作为比喻必须出现喻体,且喻体和本体之间应有相似点,且两者本质不同;然后找出选项中的本体、比喻词和喻体,最后辨别是否使用比喻。A、C、D三项均有比喻,“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把“一带一路”比喻成“新引擎”;“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把“网络病毒”比喻成“洪水猛兽”;“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把“观念变化”比喻成“弯道超车”。B项,“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雨”和“及时雨”两者之间本质一样,故不是比喻。

5.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A项,“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6.示例  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解析】顾名思义,“拖延症”,拖延的是时间,耽搁的是时间。由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分析出拖延症的危害:拖延症是一种精神怠惰的表现,它会使计划落空,会使机会丧失,会使理想付诸东流,会使导致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会使生命一点一点消磨在拖延中,而且明知错误还不改正。考生答题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上述危害表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7.示例  创业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用创业点燃创新梦想,用创新放飞人生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生动的能力。拟写宣传语,首先要凸显目的,扣紧主题“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还要符合手法运用(比喻)等具体要求。有字数限制,考生就应巧用比喻手法,使语句精练生动,围绕“创业”与“创新”来组织语言、形象表达。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之修辞手法高考新题型全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