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1个思维陷阱,聪明的人都会远离!|最常见的思维错误的终极指南(1)

🧐21个思维陷阱(本视频只讲了10个)
1.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失调理论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间是相互协调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即认知失调,并会导致心理紧张。
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例子:《伊索寓言》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
2.焦点效应 The spotlight effect
高估别人对自己的观察和注意的程度,进而导致焦虑

例子:当你不小心搞砸了某件事,感觉每个人都在盯着你看
3.沉锚效应 The Anchoring effect
参照物影响了自己对某事物的理性判断

例子:销售员会先介绍贵的产品,在介绍稍便宜的产品,以显得后者不那么贵
4.晕轮效应 The Halo Effect
先收到的信息/第一印象过强地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例子:团队中第一个发言的人会影响后面的人的看法
解决方法:多提醒自己别只看第一印象

5.赌徒谬误 Gambler's fallacy
把因偶然而连续发生的事当成普遍现象,忽视统计学规律

例子:赌徒连续猜对了三次点数,便觉得自己之后还能猜对
6.对比效应 The Contrast Effect
这个很像沉锚效应,说的都是参照物影响了自己对某事物的理性判断,不过这个好像是指参照物和被判断价值的事物不是同一类别。

例子:为了吃饭省10块钱走10分钟可以,为了买1000块的衣服时省10块钱走10分钟不可以。
7.确认偏误 Confirmation Bias
人们倾向于接收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信息,过滤掉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
有点像“信息茧房”

解决方法:平时刻意看一些和自己的观点不同的信息,不要急着下判断
8.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 The Baader Meinhof Phenomenon
第一次注意到某个事物后的一段时间里,感觉这个东西经常出现的错觉。
这种现象被“近因效应(The Recency Effect)”和“确认偏误”这两种偏见所强化
9.蔡格尼克效应 Zeigarnik Effect
人的大脑更倾向于记住没有完成的任务。
如果大脑里存的没完成的任务太多,让你感到焦虑,可以把它们写下来。

10.选择悖论 The Paradox of Choice
选择太多,反而会让人难以做出决定,做出决定后也更容易感到后悔。选择越多,选择时消耗的精力成本也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