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庞教授说成语2

2023-07-28 15:00 作者:庞光华教授讲国学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这是很多人在小学或者初中时代就学过的一个成语。出自《韩非子》的《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的齐宣王,喜欢使人吹竽,但是喜欢300人集体吹竽


    有一位南郭处士(注:所谓处士,是没有在朝廷做官的。南郭应该是一个地方,一个比较泛的一个地名。)为齐宣王吹竽。

     齐宣王很高兴,接纳了他,把他编入300人的吹竽队伍当中。战国时候的齐国,文化其实是很开放的💃🏻。齐威王、齐宣王,甚至后来的齐湣(mǐn)王,都非常重视文化,所以在齐国才有一道文化奇观叫稷下学宫🏫。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讲学问的大学,有点类似于古希腊的雅典学院。稷下学宫在中国先秦文化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齐宣王请300人的乐队为自己吹竽。这300人都是要享受齐宣王给他们的俸禄💰的,并不是白吹的。所以才有南郭先生投机取巧,混在里边混饭🍚吃。但是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也喜欢听吹竽,但是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而不是喜欢300人一起吹竽。于是,南郭先生混不下去,就逃走了

    这个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吹的是“竽”这种乐器?



    竽是和笙(笙簧的笙)相类似的一种乐器。这种乐器由竹管🎋制作而成,是很多长短细不一的竹管🎋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乐器。



    因为体型较大,所以需要抱着来吹,需要音乐人有比较大的力气💪🏻和肺活量才能够吹响、吹好。肺活量太小的人、身体力量不够的人是不能把竽吹响的。这是一种大型乐器。当然,这种大型乐器编钟那些比起来还是“小巫大巫”,只是与琴、瑟、笛、箫这种比起来,较为复杂。



    要吹好“竽”,一定要有很大的肺活量才行。所以肺活量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吹竽、混一份工资的这种行为就是滥竽充数。



    在汉字当中,由“于是”的“”所构成的一部分汉字往往有的意思。


    (✍🏻️比如,“宇”——宇宙;“圩”——圩埠;)


    综上所述,之所以这个成语叫“滥竽充数,而非将“竽”泛说为“琴”、转述为“滥琴充数”,是因为这种组合乐器比较大、比较复杂。在记忆本成语时要保持严谨,词义本身与竽这种乐器的特征是有关系的。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庞教授说成语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