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遁者:佛不说法,因为万法皆空
《金刚经》原文及全文翻译
【11】
金刚经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灵遁者翻译:
释迦牟尼: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果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这种人以这样的布施,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是的,世尊,以这样的缘故,得福很多。
释迦牟尼:须菩提,如果以为福德是实在有的,就是着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如果以为福德是虚幻的缘故,如来说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金刚经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灵遁者翻译:
此文的大意与前文“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如出一辙,旨在再次强调,不应住相住色,不能以身得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所谓色身,即非色身,只是这样叫而已。须菩提,你要铭记,如来说具足,就是虚幻的具足,只是名叫做诸相具足。若见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而已。具足可以理解为一种“完美”或者“完整”,而实际这种“完美”是存在的,是虚幻的。
金刚经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灵遁者翻译:
释迦牟尼:“须菩提,你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在说法,讲佛理。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就是诽谤佛,不能了解我所说的妙义。须菩提,说佛法的人其实没有佛法可说,只是名义上叫做说佛法。”
这时,慧命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有很多众生,在未来世,听到这样的佛法,而生起信心吗?”
释迦牟尼:“须菩提,这类人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意思,如来说是虚幻的众生,只是名叫做众生。本章还是在强调“空”。佛不说法,因为万法皆空。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灵遁者翻译: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
释迦牟尼:“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我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妙法,甚至没有一点点得到,所谓具体妙法是没有的。诸修行者是“无法可得”,“无有少法可得”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空谛的另一种表达法。即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心经》真的是浓缩了浩如烟海的佛经,推荐大家多读。
本文为独立学者灵遁者整理翻译,全文2万字。免费分享与佛学爱好者,全文私信索取即可:tansuozhizi。编辑翻译不足之处,请包涵。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也译作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