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复兴眼科:翼状胬肉别忽视,定时检查很重要!
什么是翼状胬肉?
眼球上多长了一块肉,患者老话说长了的“朦朦皮”“巴眼猴”。医学上专业一点的说法叫“翼状胬肉”,它是一种眼科常见病,为结膜下良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血管侵入角膜缘,表现为睑裂球部与角膜产生赘生组织,赘生组织覆盖瞳孔,引起眼红、眼干、异物感。一般认为是眼部受到紫外线照射、烟尘、阳光和风沙等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炎性病变,常见于户外劳动者。还有一些病毒感染,或者与性别、年龄、遗传、营养不良等等有一定关系。在其向角膜生长的过程中,由于于牵扯产生散光,或因生长遮蔽瞳孔,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眼球运动障碍。
那得了翼状胬肉该怎么治疗?
胬肉很小而且长时间没有变化的时候,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还是要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阳光等刺激,注意眼部卫生,观察翼状胬肉有没有生长。
如果有眼干、异物感、眼睛发红等情况,轻度时可以使用人工泪液,中至重度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较弱的激素滴眼液或者非激素类的抗炎滴眼液来减轻症状。
胬肉进行性发展,就是开始往黑眼球中间瞳孔区长,或者影响美观的时候,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但是单独进行此手术,术后易复发。

翼状胬肉有什么危害呢?
1、翼状胬肉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
2、翼状胬肉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若长到黑眼珠上,挡住瞳孔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3、翼状胬肉容易复发,主要由于手术、环境、局部免疫异常、增生能力过强(尤其是年轻人)等因素造成。

翼状胬肉有什么方式可以预防?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两个因素与翼状胬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一是所居住地区的地理位置,二是暴露于日光及风沙下的时间。热带地区的居民以及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翼状胬肉的发病率均较正常为高,这显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能是引起翼状胬肉的主要原因。
徐州复兴眼科杨建华院长提醒,日常生活中,尽量防晒、防风,长期户外工作者应该注意佩戴偏光镜。避免劳累,避免眼部过劳,避免眼部因过劳出现慢性炎症。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