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行原创丨这个春天里的“诗情画意”(散文)

这个春天里的“诗情画意”
文/周长行
今年这个春天,我找到了一个新玩法:出门之前抄录一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词保存在手机上,比如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朱熹的“万紫千红总是春”,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等等,一旦遇见相应的景况,就对号入座,穿靴戴帽,顺手鼓捣出一段小视频,对上一两句“名诗”,今古联手,图文并茂,相映成趣,然后分享到朋友圈,直逗得朋友们啧啧点赞,评论不休,若碰上像网友@秦原那样的诗粉,没准就搞起诗歌接龙来。每每能玩出连锁效应,岂不又是个兴奋不已。
玩儿嘛,就得讲究个新鲜气,笔者每次抄录的古诗词,都不重复。好在手头上有取之不尽的现成货:《历代诗词名句鉴赏》,从先秦到现代,名诗名词几乎是手到擒来,堪称“诗词超市”,喜欢哪一首,直管抄录下来拿去玩即是。
玩儿嘛,也得玩出个一二三来,比如初春时节,就得把诸如黄庭坚的“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已作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的“春来早”的相关名句堆在一起划拉成一个“系列”,发到圈里让大家玩得更顺心些。其实,这类活儿并不累人,挑挑选选合并同类项而已,费点眼神动动手指罢了。
以此类推,初春时节,要有迎合初春的诗词伺候着;仲春光景,应有仲春的诗词准备着;眼下虽然还未到暮春时节,我却早就将韩愈的“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欧阳修的“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等等这类二三十首名诗给整理储存下来,随时分发出去,让春天的尾声,也能形成诗情画意的高潮。用诗歌来伺候一个春天,居然能坚持下来,在朋友圈里形成一个小气候,对我而言,至少能说明一下我对于春天的一种态度。
从开春到如今,我一直就这样玩下来,乃至玩出了瘾头,一共鼓捣出52条短视频,还捎带着背会了23首有关春天的唐诗宋词之类,可谓“专题背诵”,然而,所谓的“会背”也是此一时彼一时,早晨会背,晚上又忘了;今天会背,明天又是二五眼了,背得越多,忘得也越多。烦人的是,动不动就把苏轼的《春江晚景》中的末句“正是河豚欲上时”与黄庭坚的《春阴》中的末句“便是江南二月天”相混淆,搅合得难分彼此,尽管我努着劲地改正,改了多次,却不顶用,茶余饭后当着朋友们的面想显摆显摆吧,照旧张冠李戴得不露痕迹。
说来也怪,没有人指出我的疏漏,或许真的没得察觉,或许碍于情面,或许大家也和我一样的心理,横竖是一个玩,玩就玩吧,混就混吧,管他呢,混成一锅粥才好玩呢……
(写于2023年3月25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